读印:来楚生“陈虔私玺”
这些天忙着整理有关来楚生的内容,读印系列的文章就停下来了,可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周六,时间稍充裕,就再写一篇读印系列的文章,今天我们拿出来读的是来楚生先生的“陈虔私玺”,如图:
(来楚生和他的“陈虔私玺”)
关于来楚生,已经有几篇文章介绍他的著作了,但却没有说他的简介,今天稍稍补一点,等到他的《印人传》那一期时,我们再详细说。来楚生(1903-1975),现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是继吴昌硕之后,又一位举世公认的大师。来楚生大器晚成,大约在其生命的最后两年,也即身体有严重疾病不用工作时,才突飞猛进地达到个人艺术的顶峰。对他的评价,在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形成,到现在,依然呈现上升态势。
当然,他的贡献不像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甫这些大师一样,他除了作品之外,还有重要的印学著作,就是《然犀室印学心印》,这个我们已经在隆重介绍了。除了理论,楚公当然也以作品说话,今天这方印,我们先约略说一下:
1、章法上疏密与呼应。疏密是自清代邓石如之后,由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书、画、篆刻尽皆精绝的大师们共同认可地章法原则,来楚生先生甚至认为这是章法上的唯一原则,其他变化,都没有疏密在章法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明显,因此,他在《然犀室印学心印》章法一节中,重点谈的就是“疏密”,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用以指导实践的,这一方印中,“陈、虔、玺”三字明显密实,而“私”字以大篆入印,用了最简省的篆法,表现在印面上的格局是明显的三密一疏,视觉效果明显,一望而生空灵之感,私字一处仿佛在密不透风的墙面开了一扇通气的窗子,视觉冲突大,审美效果突出。如图:
(典型的三密一疏)
“三密一疏”这种格局以前讲过,在汉印和名家印中,大量出现有同类作品,只是没有像来楚生这样对比明显的印例。而且,以前举例多是白文印,来楚生这一方是朱文印,但很显然,效果也极佳。如图:
(三密一疏章法举例)
另外,这一方印中其实还略微有细微的呼应关系,一定要看到,就是“陈”与“玺”的直笔,“虔”与“私”的斜笔呼应,“玺”字金旁的斜笔,楚公安排它跑到“私”字的领地去了,“陈”字右半的头部斜笔,楚公给他做了取巧处理,接近直笔了。
另外,楚公还巧妙利用了陈字的左耳与玺字的横笔(红色标明)将私字处划分出明显的空白地,由此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关系,立体感突出,使疏密对比更加强烈。而划出的界限又不能完全僵硬的四方平整,楚公又用玺字的两处笔画(蓝色标明)给以空间上的扰动,打破沉闷。如图:
(虚处的巧妙构思)
2、字法与篆法的巧妙处理。这方印乍一看会认为是“陈、虔、玺”三字为缪篆篆法,而“私”字一处是大篆写法,其实不然,这方印中的“陈、私、玺”三字均为大篆写法,只是“陈”与“玺”跟“虔”字的写法在篆法的体势方面浑然一体,不仔细辨别无法看出来罢了。这给我们是可以带来启示的,当某个篆法体系之下的文字无法达到艺术效果时,是可以向其他文字体系伸手的,只是需要处理的巧妙,使它们达到统一,这正是赵之谦之后“印外求印”印学思想的精髓。如赵之谦的“郑斋所藏”、黄牧甫的“书远每题年”还都是向一种文字体系求得体势,而来楚生这方印,已将数种文字体系熔于一炉,实在是精彩绝妙的作品。
(赵之谦与黄牧甫印外求印的作品)
3、其它。当然,这一主印还有其他精微的细节,比如边框的调整,右铡的边框为了与右侧的文字一起构成虚实对比,一直保持实在的粗线,而右下的边框,楚公则将它敲破了,目的是为了与左上角的残破呼应,并保证实处的透气。再比如陈与虔的粘连,虔与玺的揖让都是为了构成拐尺状的章法大格局等等。
我们已经说过,一方印,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总能看到创作者的用心之处,或许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过度解读,而只有对一方一方的名家印进行真正的“解读”,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跟大师的距离,找到学习的方向,不是吗。
(【布丁读印】之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