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告诉你: 为什么孩子不听你的话, 那问题不在孩子, 在于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爱意是延绵不绝的,因为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成大人,都是父母精心养育的,父母总是会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极大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大概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与此同时,也是每个父母的担忧。
中国古话讲“百善孝为先”,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孝道都是让人看重的传统文化。但古今不同的一点是,古时的孝道是在孩子极小的年纪就深入人心,所以那时的孩子不会忤逆家中父母。
但现代社会,“孝”这一字成为潜移默化的观念,不会刻意拿出来强调,随着孩子身心发展的成熟,孩子会明白“孝”字,却不会有“绝不忤逆父母”的想法。所以时常有家长认为孩子越来越难管,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问题也逐渐发展成了社会的一种普遍难题。
可孩子难管这个问题是完全出在孩子身上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节目中说过:孩子不听话难管,问题不在孩子,在于父母。
点击加载图片
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他们应该要成长成为娇艳又坚韧的样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来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轨迹行走。这大概是父母与老师最大的意义。然而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愈发多了起来,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未成年犯罪的数量更是让人看着心惊胆战。
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因此她也很看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与教育。在她的讲演中,她提到时常会有家长找她咨询孩子的管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她始终认为孩子不听话,父母所占的原因更大。她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首先,李玫瑾教授提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每个孩子降临时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最终成为一张美丽的画作、一幅遒劲的好字,亦或是一张充满斑点的废纸,取决于在这张白纸上下笔的人。
点击加载图片
孩子懵懵懂懂开始学习这世界的规则,学习这社会的知识与技能时,他们是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的。这时候的孩子,会知道难过、不开心、饥饿,但他们分不清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
孩子最常接触的就是父母,所以孩子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是有关的,他们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李玫瑾教授认为,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父母的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
关键期与滞后
农作物从播种到生根发芽,到长高、成熟,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过程,拔苗助长固然可以让农作物从表面上看比别的植物更高更好,但最终却也只能以枯萎收场。
人的身心发展就像是植物的生长一样,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在刚开始学习认字的年纪,让孩子作诗,那定然是没有结果的。这就是李玫瑾教授提到的第二个原因——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关键期就是指儿童对于某一方面特别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会更加聪明。借用李玫瑾教授在演讲中所提到的例子,养宠物有经验的人会发现,狗在前八个月的时候最好教育,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它养成的许多习惯便不好改了。人的教育也是如此。
在孩子刚刚开始接触世界,开始形成是非观念的时期,家长便任重道远。在日常的教育中,如果家长无意识地表现出有礼貌、爱护环境等品质,孩子就会知道有礼貌和爱护环境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
点击加载图片
李玫瑾教授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滞后的特点。许多问题常常不是在一瞬间爆发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问题堆积起来,最终在一个时机爆发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身体上发生的病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你感到自己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时,这个病实际上是在此之前就产生了的。
就像是癌细胞扩散。一个人被医生确诊患上癌症并且癌细胞扩散是在这个人前往医院才发现的,可事实上癌细胞早在数月前甚至几年前就存在了。这就是“滞后”。
孩子的行为产生也是有“滞后”的特性的。我们常说,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叛逆的时候,这时候最不好管教。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那么他心理上产生问题实际上是要追溯到十二岁甚至更早了。
所以大多数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难以管教的时候,通常就已经有些晚了。
点击加载图片
互相体谅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上曾经有一篇《换位思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教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可事实上,许多成年人也没有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总是在担忧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孩子太过叛逆,也不听话,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在自己作为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的。可有多少家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呢?
处于懵懂时期的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他们将自己的小秘密分享给父母,将自己的小情绪也告诉父母,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的。
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许多家长开始忧愁起来,因为他们发现他们不懂孩子的想法了,孩子也不愿意将秘密分享给他们了。他们以为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多了起来,争吵不断,家长便四处打听“如何在叛逆期与孩子相处”。
点击加载图片
可是许多父母忽略了自己将孩子的秘密又分享给别人时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究竟是指责还是陪伴。于是父母与孩子便渐行渐远。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有许多都是因为受到了父母的漠视,也许是父母的争吵给孩子留下了暴力的痕迹,也许是父母的忙碌给孩子留下了孤寂的感觉,所以孩子的心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参天大树是坚固的,任凭大风吹大雨打,它也能继续挺拔,可是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之前,它也只是一棵树苗。脆弱的、需要呵护的树苗。孩子成为一个成年人,在社会的各种挫折之下越挫越勇,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奋勇前进,可在这之前,他们是脆弱的孩子。
点击加载图片
他们的身体是脆弱的。伤痛、病毒、意外,许多外界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比身体更加脆弱的,是他们的心灵。目睹的暴力、秘密的泄露、在大人眼中无关紧要的事,这些在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他们小小的认知里的全部。
所以,在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在教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时候,父母是否想过换位思考?父母是否想过孩子不及格的成绩单背后是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埋怨孩子越来越叛逆,在头痛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的时候,父母又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过?
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个体,是需要耐心教导的个体,但与此同时,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个体,是能够感知到各种情绪的个体。希望每一个家长与孩子,能成为互相体谅的整体。
点击加载图片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