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熙凤为什么点《还魂》和《弹词》这两出戏?

接着读《红楼梦》第十一回。
凤姐从秦可卿处探病出来,好坏打发了贾瑞之后,就往正宴赶过来,依照设定,主宴该是在正楼,就是天香楼,具体位置可参看宁府平面图:
(贾敬寿日,宁国府活动布局)
先说说宝玉的“少女崇拜病”。
凤姐缓缓而来,这是主线,可是曹雪芹抽空写了一笔:“说话之间,已来到了天香楼的后门,见宝玉和一群丫头们在那里玩呢。”
对,宝玉有少女崇拜病,他不跟爷们们一起玩,也不跟着邢、王二夫人在正宴上吃酒看戏,他到楼下和小丫头们玩,这才是宝玉。写人物,作者真的是一笔不漏,闲笔不闲,人物性情都在不知不觉间深入人心,从小说走到人面前来。
(要找宝玉,就去女儿堆里寻)

凤姐点戏的奥秘

一起在正宴的都有谁呢,主家尤氏,尤氏的母亲,邢夫人、王夫人及一众女眷,要点戏,自然是按地位顺序来点,凤姐因为探病的原因,来得晚,前面已经演了“七八出”戏,现在戏台正在上演的是《双官诰》,于是轮到凤姐点,凤姐谦让之后,注意,她并不是乱点,而是“从头一看”,说明她有自己的考量,并非“乱点”,但她为什么点《还魂》和《弹词》呢?这是个问题。
有朋友说这两出是“悲情戏”,凤姐刚从秦可卿处探病回来,一腔苦闷,于是点了这两出以情感人的悲情戏,但如果细细思量,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凤姐服侍秦可卿)
一、直接判断。这是寿宴,能够在寿宴上被安排进戏单子的戏,怎么可能是“悲情戏”,难不成戏班的管事的昏了头不成。
二、这两出戏的内容。细细将两出戏的内容了解清楚,就会发现,这两出戏,非但不是悲情戏,而且结局都是“大团圆”,是真真正正的圆满之戏,与前面众位点的戏《双官诰》一样,都是团圆戏。
三部戏都说说,先说《双官诰》:
《双官诰》现在已经查不到完整的剧本,能大致看到情节的,是戏剧里的《三娘教子》,实际《双官诰》另一个版本,讲的是明代儒生薛广(一说“薛衍”)外出谋生,留下妻子张氏,妾刘氏、王氏,二娘刘氏所生之子倚哥及老仆薛保。后来,薛广托同乡往家中捎白金五百两,不料金银被此人吞没,并称薛广已死……张氏、刘氏均改嫁,留倚哥在薛家,王氏春娥(就是三娘)含辛茹苦,织布为生,与老仆薛保共同抚养,倚哥在学堂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不认三娘为母,三娘立断机杼,以示决绝之情,后母子终于和好。此后倚哥得中状元,薛广同样得功名回家,一家团圆,二人回乡祭祖,王春娥终获父子双官诰,得“忠孝节义”牌匾,受封“贞节夫人”。
(戏曲:三娘教子)
薛广的妻、妾改嫁后,丈夫先后亡故,二人同往薛府求薛广念及旧情收养,薛广拒不相见,后倚哥见怜收留下来,让他们给三娘看守牌坊。显然,这出戏不但结局不错,而且有道德批判意义,也兼说“长情、痴情、专情”的好处。
再说《还魂》:
《还魂》是《牡丹亭》的一节,讲贫寒书生柳梦梅有一次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言说跟他有姻缘之分,于是心中从此念念不忘。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师从陈最良读书。她因《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于是从花园回来之后,在睡梦中只见一位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约密会,杜丽娘从此相思病起,日渐愁闷消瘦,终至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她要求母亲把自己葬在花园梅树之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后来其父升淮阳安抚使,只好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
(戏曲《还魂》)
三年以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猛觉杜丽娘其实就是自己梦中的佳人,柳梦梅就把画挂起来,他久久惊诧世间竟有这么美的女子,于是就不断地说:“你出来!”,结果杜丽娘真的借这张画“还魂”了。从此他们就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你看,悲吗,并不悲,最后的结局也不错,大团圆,整部戏归根结底,是说“情痴”呢!杜丽娘为了情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也因为情痴,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最后说说《弹词》:
《弹词》更简单,它是《长生殿》快到结尾部分的一出,安禄山乱起,人民流离失所。宫廷音乐家李龟年流落江南卖唱为生。擅吹铁笛的李暮,在鹫峰寺大会上,与众人一起聆听李龟年弹唱。弹词内容是慨叹国家兴衰,把唐明皇宠爱贵妃、失政致乱的经过唱得声泪俱下,深深感动了众人。
注意,李龟年唱弹词的背后,其实也是一个“情痴”的故事,唐明皇是情痴,“情痴”到“失政乱国”。
(李龟年《弹词》)
都是团圆戏,但是也有区别:
《双官诰》是场面戏,是热闹戏,但《还魂》和《弹词》则简单得多,场面不大,但说“情痴”是其核心。
(影视剧里的凤姐)
曹雪芹让王熙凤点这两出戏,针对的正是这里面的“情痴”,和因“情痴”引起的种种变端,比如身死,比如败家等等。后面的秦可卿、秦钟因情身死,贾瑞的因情身死,贾珍的因情败家……统统都可以在这两出戏里找到参照。当然,凤姐从秦可卿处探病而来,她心底里充满郁愤,她点这样的戏,再合适不过。
曹雪芹善用谐音谶语,《红楼梦》是一部事先将结局写成预言的小说。因此,读《红楼》的过程,实际就像是猜谜或者解读预言,因为预言和谶语绝不可能明明白白写成大白话,大家对于谶语和谐音各有不同理解,因此,这个阅读过程就充满乐趣。
关于这一点可以举例:比如,秦可卿的名字,有人说谐音“情可轻”,另外就有人说“情可亲”,这实在是不同的两个理解方向;秦钟的名字,有人说谐音“情终”,情到了他这里,就终了,结束了,有人说谐音“情钟”,为沉迷于痴情的人们敲响警钟……各说各有理。
(凤姐探病秦可卿)
在曹雪芹谶语满书的《红楼梦》里,每一个细节都不简单,要逐字逐句地在字缝里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在这一回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
凤姐问尤氏:“爷们都往哪里去了?”,有婆子回答说在凝曦轩,她就酸得不行,称“在这里不便宜,背地里又不知干什么去了。”下面还有尤氏的回应。显然,在这背后,隐藏着贾家爷们的胡天海地,也隐藏着宁府尤氏对贾珍、贾蓉的放纵不管,也隐含着宁府的迅速败落,当然,也隐含着凤姐会吃醋的性格特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