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有人做过调查,人们在社交平台上聊天,最讨厌的是“微笑”的表情,最讨厌的笑声表述词是“呵呵”,因为这个笑声,透着底气不足,透着不真诚,透着心中不愿,它字面上似乎是开心,实际含义可能表达的却是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至少也——表达了不快乐。
(最让人讨厌的字眼)
总之,这个“呵呵”很有名,是个被人讨厌的“口头禅”。
但实际上,“呵呵”一词,在唐宋词中也有典故,这个典故出自韦庄。
韦庄的人生就过得不怎么快乐。即便是他七十岁以后,他成了前蜀的宰相,权倾一国,他也一样不快乐,因为他半生所生活的、效忠的祖国已经灭亡了,他所有的前尘往事,快乐的、悲伤的、爱过的、恨过的,所有的一切都葬在了那个他再也回不去的故国,长安、洛阳都成了他今生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五代十国形势图)
他是真正的名门之后,祖上曾是大唐宰相,也曾出过韦应物这样的大诗人,因此他自小接受传统而系统的教育,他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唐王朝的科考上,他年年奔赴京城,届届参加考试,一次次榜上无名,一轮轮从希望到失望,包括那一年(880年)黄巢兵起,他在战乱流民堆里惊慌失措的躲闪、逃避,甚至与家人失散,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但他依然痴心不改。
就是考,接着考。年岁一天天增长,岁月悄悄染白了他的鬓角,但他的依然是那个年年赶考的士子,风霜不改……
(韦庄像)
59岁那一年(894年),他终于在金榜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于多年心愿来说,何其幸哉!但大唐王朝已到穷途末路,他也只能从低品阶的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文字校对)开始慢慢向上攀爬,他可能一辈子也不可能影响朝局了,于他的人生志向来说,又何其悲哉!
(朱温像)
努力了大半辈子,却又报国无门,到最后甚至国家也不存在了,907年,朱温硬生生把唐哀帝拉下了皇位,唐亡。
换谁都会郁闷,韦庄当然也不例外,于是,在多年之后,他在蜀地回望故国,写下了这一组五首《菩萨蛮》,“呵呵”的典故就出自其中的第四首,这首词全词如下: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你看,全词满满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反复劝,反复说,喝吧,别想那么多。喝酒背后所说的故事,都与光阴有关,言下之意,都是时光流逝的无可奈何。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客人啊,今夜就放开怀抱,只管喝酒吧,有酒且沉醉,不要去想明天的俗事。这是第一轮的劝酒;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客人啊,好好珍视主人的心意吧,这满满的杯中酒,正恰如我们之间深深的感情。这是第二轮的劝酒;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客人啊,不要再说什么春夜苦短,也不要再说杯子倒得太满。这是第三轮的劝酒。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问题是,谁是主人,谁是客人,究竟是劝酒,还是自我沉醉……当主人与客人模糊不清,当主人与客人的身份交替,这劝酒之语就成了有普适性的人生叹息,于是,词人把话题转向了对人生的看法和结论: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是词人的人生苦短的最后结论,异常绝望的结论之下,压抑的是极为痛苦的思绪。这也是他醉酒的理由,妙就妙在这“呵呵”二字。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现代人对“呵呵”二字理解的并不错,它是笑声,但它笑的空洞,笑的空泛,笑声之下,显然没有半分真诚,可词人之所以要用“呵呵”来形容笑声,自然是因为他内心寂寞虚空,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他的笑是没有内容的笑,是勉强的笑,是强颜欢笑的笑,是极端无奈的笑。
这正是韦庄人生苦恼的终极归因。所以,他以他最擅长的浅直之中见深切的笔法,长叹了一声“呵呵”。
“呵呵”这个词当然不是韦庄的发明,要追源头,最早还应当上溯到十六国时期,据《资治通鉴》载:“宣往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呵”这个字,《资治通鉴》注音为“虎何翻”,与今天一样,就是读作“he”,“呵呵”之意,就是“笑声”,吊丧而发出干笑,可见“呵呵”从根源上就不是什么好词。这位“宣”,就是“石宣”(石韬就是他派人刺杀的),他是十六国后赵君主石虎的太子,要说,他该是“呵呵”的发明人吧,但真正把“呵呵”用到最好的,还是韦庄在这首词里的这一声“遇酒且呵呵。”
其实,苏东坡也呵呵,米芾也呵呵,还是后来的祝枝山,他们都曾呵呵过,但呵呵的最无奈的,怕要数韦庄了。
(影视剧里的曹操)
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人一生经历的投影,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同样慨叹人生,曹操也问“人生几何”,但他却雄健而乐观,他是“对酒当歌”,那是因为他的一生是纵横捭阖的一生,而韦庄不是,他的一生,好似命运之神给他开的玩笑,于是,他只能对酒“呵呵”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