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67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是什么?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文明,而汉字是其中最重要的文明密码,《说文解字》文明史上重要的一个环节,学《说文》其实就是学习伟大的中华文明。但这个学习过程必然是枯燥而单调的,这当然是由汉字的博大精深决定的。今天我们接着讲《说文解字》的第67课,仍然是“艸”部汉字,仍是六个汉字,今天的六个汉字如图:
(今天要说的六个汉字)
1、䕮。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的《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jú。给的解释是:“䕮,日精也,以秋华”,其实就是菊花。后来写作“菊”。《本草经》里说:“菊花,一名节花。……一名精”这里说的“节花”,就是许慎说的“以秋华”也。后面《说文》还有一个字,写作“蘜”,都是菊花的别名,以前在43课讲“菊”字的时候已经说过,古时的“菊”,并不是现在的菊花,而是“大菊,蘧麥”,样子如图:
(大菊)
古时的菊花不用“菊”表示,而是用“䕮、鞠、蘜”等字表示。
(菊花)
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qū,读音出自《集韵》,指的是“䕮薼”,指的是“花青黄色”。这个读音和意思都不常用。
䕮的小篆写法如图:
(䕮的小篆写法)
2、蘥。读作yu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爵麥也。”爵麥就是现在说的雀麦,禾本科、雀麦属一年生草木,可以作牧草,谷粒可以作饲料。《尔雅.释草》说:“蘥,雀麦”,郭璞作注说:“即燕麦也”,在古人眼里,燕麦跟雀麦是同一种事物。其实,现代植物学里,燕麦跟雀麦并不一样,它们都是禾本科,但一个属燕麦属,一个属雀麦属。它们的样子也近似,但燕麦根茎白色,雀麦根茎红褐色或淡绿色,燕麦叶片逆时针生长,二者芒的扭转与不扭转也有细微差别,真的不易分辨。雀麦如图:
(雀麦)
“蘥”字易与“菕”字混,要注意。蘥的小篆写法如图:
(蘥的小篆写法如图)
3、藗。读作s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牡茅也。”《尔雅.释草》里说:“藗,牡茅。”郭璞注:“白茅属”,邢昺作疏说:“茅之不实者也。”就是不结果实的白茅,样子如图:
(白茅)
注意,这个字跟“蔌”字写法并不相同,字义也不一样,蔌是一种野菜。藗则是白茅,藗的小篆写法如图:
(藗的小篆写法)
4、<上艹下私>(这个字GBK字库没有)。读作s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茅秀也。”徐锴《说文系传》说:“此即今茅花未放者也。今人食之,谓之茅椻”。就是茅刚刚发芽结苞,尚未出茅时的茅芽,茅椻这种东西北方人现在还做食物,味道甜、鲜美。样子如图:
(茅椻)
<上艹下私>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艹下私>的小篆写法)
5、蒹。读作jiā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雚之未秀者”,雚有几个意思,这里指的是荻,类似芦苇。那么,这里就指没有出穗的芦苇。《尔雅.释草》:“蒹,薕。”郭璞做注说:“似萑而细,高数尺,江东呼为蒹藡。”《诗经.秦风.蒹葭》里有经典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蒹,简言之,蒹就是没长穗的荻。蒹和葭并不是一回事。后边还会讲到葭,指“苇之未秀者”指的是没有开花的芦苇。
需要整理一下:河边生长的这一类植物,主要是荻、芒、苇,三者并不一样,最主要的区别是:芒秆的花小穗有芒,而荻花和苇花小穗无芒;芒秆的茎秆是实心的,而苇秆是空心的,荻秆上部是实心,中下部是空心的;芒秆无腋芽,不会分枝,而苇和荻的茎秆有腋芽会萌芽分枝。一般情况认为,蒹指荻,实心。葭指苇,空心。蒹的样子如图:
(蒹)
蒹的小篆写法如图:
(蒹的小篆写法)
6、薍。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的《说文解字》只标注了其中一个读音wàn。给的解释是:“薍,<上艹下剡>也,从草乱声,从艸亂聲。八月薍爲葦也。”显然,古人把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都起了名字,初生时叫薍,到了八月叫苇。薍的样子如图:
(薍)
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luàn。指的是薍子,就是小蒜的根。《集韵.换韵》说:“薍,小蒜根曰薍子”陶弘景《名医别録》载:“小蒜生叶时,可煮和食。至五月叶枯,取根名薍子,正尔噉之,亦甚至熏臭。味辛,性熟,主中冷,霍乱,煮饮之。”不仅是食物,同时还是中药。小蒜的根样子如图:
(小蒜)
薍的小篆写法如图:
(薍的小篆写法)
汉字里的很多字,基于某个事物的不同状态,比如上面的薍和苇、还有相似事物的严格界定,比如上面的蒹与葭,还有同一种事物的不同名字,比如䕮、蘜、鞠。学习汉字的难度在这里,学习汉字的趣味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