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件神舟五号上的文物,别看其貌不扬,却很重要

文物承载着文明,并传承着历史文化。国家博物馆中,收藏一件“特殊”的文物,它与神舟五号有关,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却非常重要,这件文物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国家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它的建筑面积将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独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游客们去北京旅游时,必定会去国家博物馆打卡,感受历史文物独有的魅力,并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国家博物馆馆内的藏品丰富,约有120余万件,拥有将近6000件国家一级文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后母戊鼎、虎纹石磬等珍贵文物。

我们还没参观国家博物馆前,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只会停留在文字概念上,但看到一件又一件珍贵的文物后,我们才会切身地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厚重感,并不由自主地产生自豪感,这些文物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在游览国家博物馆时,如果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忽略一件非常特殊的文物,这件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与神舟五号有关。

为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一周年,航天工程中指挥部将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因此,在国家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穿过的宇航服和返回舱,但除了宇航服和返回舱外,还有一件关于神州五号的文物被静静地摆放在展示台上,它就是返回舱的隔热层。

从远处看上去,返回舱的隔热层很像烧焦的鱼皮,虽然造型不是很好看,但它对于神州五号却非常重要。航天器返回地面大致可分为调姿段、制动段、过渡段、再入段及着陆段五个阶段,其中再入段指的就是航天器需要经受高温和较大过载的考验,舱体会与大气层进行摩擦从而产生高热,如果不能降低摩擦和高热,返回舱就会出现危险,而科学家在返回舱外加上隔热层,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烧焦的隔热层。

返回舱隔热层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是由石棉、玻璃与酚醛掺合形成的复合材料组成,并给返回舱,穿上了一层厚度达25毫米厚的防热的衣服,就是烧蚀脱落带走热量,也就是说,返回舱的表面会有很多层隔热层,一层一层地烧,一层一层地脱落,烧到一定的温度后,就会脱落一层然后下一层继续燃烧,等隔热层燃烧得差不多后,返回舱通过大气层减速也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大量的热,因为有隔热层保护返回舱,飞船内部温度必须保证在30摄氏度左右,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返回舱安稳落地。

神舟五号返回结束后,返回舱上还存在一些烧蚀的隔热层,工作人员将其小心翼翼地进行收藏,并送到博物馆中,我们看到的隔热层,它们不仅是航天技术的结晶,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故此,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隔热层是一件意义非常特殊的文物,它就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国宝,并将永远在这里进行展示。

各位读者,在游览国家博物馆时,你们注意到神舟五号的隔热层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