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请一定要敢于犯错!”这,是“过来人”对年轻人的叮咛。
“和他们在一起,让我坚定了什么才是内心真正的热爱。”这,是年轻人发出的回应。
昨晚,滴水湖畔,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正式揭幕前,“少年天团”率先登场!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在此举行。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组织的“科学第一课”,邀请80余名经全国海选脱颖而出的少年科学家坐进特别课堂,与前辈对话,向未来发声。
图说:莱维特一口气给年轻人8条建议 新民晚报记者徐程 摄
寄语:年轻人,不要怕犯错
T.意味着Teenager(青少年),也意味着希望。
今年的T大会首设了小科学家登场亮相环节,看着年轻人自信地逐一走上舞台,再将自己的照片贴上“班级名单”墙,台下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为每一个年轻的身影鼓掌。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这里,我经常和年轻人交谈,他们总是有新的点子,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是年轻人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我们老科学家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你,让你们获得鼓励,获得指导。”莱维特在致辞中毫不掩饰对青年一代的喜爱。
“目前我们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气候变暖、食品安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呈现的新世界。没有人知道答案在哪里。我们需要用新兴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只有年轻人才能找到未来的答案!”
在“科学第一课”上,莱维特一口气给台下年轻人8条建议。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他连续第二年在T大会上叮嘱年轻人,“一定要敢于犯错!”
1、 学习和生活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不懂得不平衡,不能进行可持续性科学探索。
2、 有激情,做你喜欢的事情,不要做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不要一味跟随别人的脚步。
3、 相信你自己,如果你都不相信你自己,没有人会相信你。
4、 坚持原创,坚信每个人都不一样。
5、 做好犯错的准备。好的科学家,99%的时间都是错误的,如果你从来不出错,说明你做的事情太简单了。
6、 要去探索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事情。
7、 去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做一个有活力的“正常人”。
8、 做一个好人,要有善意的行为。
莱维特的建议,得到了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得主雷蒙德·史蒂文斯教授的共鸣。他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前不久和同事去云南登山时的照片,提醒年轻人,要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可能激发你的灵感。“就像开场前一名学生问我,如何平衡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之间的关系,我的回答是,两个都很重要,既要投身基础学科,也要学会做实验。”
对话:封存11个“未来之问”
“人类社会正面临巨大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这要求绝大多数的公民能够明智地做出决定,而这些决定是建立在真知灼见和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的。”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尔·威曼通过视频连线,用29条策略告诉年轻人,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他用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金成立了教育基金。对于年轻一代,他充满期待。“科学不是解决教科书的问题,而是发现知识可以为现实世界的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我们能为世界作出改变?对话环节,在两位青年科学家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姜雪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教授金贤敏的带领下,科学少年们用颇具前瞻性的提问,展示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洞察和思考。
问得直接,答得生动——“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化学基团改变就能导致疾病?”“就像你在一个句子里换了一个词,可能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大脑能对外界释放的电信号刺激做出反应,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脑也处于一种受外界特定信号控制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方式,尝试实现外部信息与大脑的沟通,以治疗疾病。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定要谨慎推动。”
大会组委会介绍,今年的科学T大会首次通过线上海选、直通赛等多种形式,选拔参会小科学家。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顶科协上海中心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直通赛,中国科协选拨英才计划部分优秀学员,部分顶尖科学家也推荐了小科学家,他们共同组成了参加第四届WLF及科学T大会的小科学家群体。暑期的的线上海选采用了征集小科学家向顶尖科学家提问的方式。令人惊喜的是,两个月的时间里,有6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含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适龄学生参与活动。
时光机能被制造出来么?穿越改变历史究竟对现实有什么影响?如果人类有起源,那我们的归宿又在哪里?有没有一种建筑材料可以随意调控室温? 昨晚,11个来自小科学家的“未解难题”,被写入基因编码,并被打印封存进一个特别的容器。
一起被珍藏的,还有那一颗颗对科学的热爱之心。“这里的氛围和环境,就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三男生郑泽磊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参加T大会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习单簧管,但是,当老师问他是否要走音乐之路时,他始终觉得似乎缺少了些什么,但是,当他开始开展“单簧管音质音准与哨片特征化关系的量化研究”时,却充满热情。这让他明白,科研,才是真爱。他说,两次参会,面对面听到科学大咖的故事,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首席记者 陆梓华 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