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于人
引子:
所谓“假手于人”,即自己难以完成的事情,便利用他人的力量,去战胜对手,自己不动干戈,坐享其成。
在一场局面复杂的斗争中,智高一筹的谋略家,为了达到“故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目的,常常采取假手于人之术,利用外力去击败对手。
需要注意的是,假手于人,不仅是借助友邻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借敌之力、以敌制敌。
揭暄在《兵经百篇·借》中对借敌之术做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说:“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鲜军将则借敌之军将,不可智谋则借敌智谋。何以言之?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吾欲览者证敌职,则敌刃借矣;抚其所有,则为借敌财劫其储;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翻彼着为我着,因彼计成吾计,则为借敌之智谋。”大意思是:自己的力量不够,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力量;直接杀敌人有困难,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刀斧;缺乏金钱,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金钱;缺乏物资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物资;自己缺乏兵将,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兵将;自己智谋不足的时候,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智谋。在这里,揭暄对借敌之术见解颇深。这是他对前人的“借术”和作战经验所做的综合性结论。
正文:
齐国的中大夫夷射,有一次在齐王那里侍酒御饮。凭着他老臣的身份,夷射就在齐王那里多喝了几杯,喝得醉醺醺的。只见他一手端着个酒杯,摇摇晃晃地从里边走出来,依在廊门的柱上,想吹吹凉风,醒醒酒。
这时,一个受过刖刑的守门人见夷射手中捧着酒杯,顿时酒瘾发作,就慢慢地挪动身体,好不容易才把身子挪到夷射脚前。他着脸对夷射说:“大人,你不能赏给我一点剩酒喝吗?”
夷射斜着醉眼,看了看脚下这个刑余之人,骂道:“去!受过刑的贱人,怎么胆敢向尊长讨酒喝!”
那个守门人酒没喝到,反倒遭来一顿羞辱,低着头,跪着退走了。
夷射离开后,那个守门人一心在想着如何出这口气,他弄来一些水,把一些污汁掺进去,搅成类似尿液的样子,把它倒在了廊门的屋檐下承接雨水的地方,他这一切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第二天,齐王出来发现了,把那个守门人召来,大声怒斥,问他是什么人竟胆敢在宫廷廊门下撒尿。那个守门人有意装成害怕的样子,支支吾吾地说:“我不知道呀。”停了一下,又说:“虽然如此,昨天晚上,我只发现中大夫夷射曾站在这个地方的。我见他当时迷迷糊糊的,想必是他。”
齐王一听,觉得很有可能,回想起昨晚在酒席上,夷射的放肆无礼。又联想起这一段时期夷射常以老臣自居,有傲上欺主的迹象,齐王决定就此给他点颜色瞧瞧。
齐王命人去把夷射召来,责问他为什么如此做。夷射因昨晚酒喝多了,也记不清自己做了什么事,只是“我——我——”地含糊其辞。齐王见他吞吞吐吐,更加确信那泡尿就是夷射撒的。
齐王愤怒地指着夷射:“你身为老臣,却对君王的圣殿如此不尊重,你是在有意污辱寡人!”
夷射一听这话,吓得两腿一软,连忙跪地说道:“卑臣不敢,卑臣也记不清有没有做那种事,请主公明断。”
依照当时朝廷的规矩,如果国王认为你做了有辱国王的事,是要受到重罚的。于是,齐王不由分说,下令将夷射处死。
将夷射不明不白地处死了,齐王觉得如同宰了一只鸡,而那个守门人知道消息后,时常躲在阴冷的角落,暗自窃笑,他终于借齐王之刀出了一口怨气,这也是一种破局。
这是一个比较毒辣的假手于人的故事。这个守门人,透过假手于人,自己并没有出面与夷射当面交锋——当然他也没有实力当面交锋。结果就借助齐王的实力,发泄了自己心头的怨气。
但是,假手于人,并不一定是借刀杀人,借人的手不仅可以置他人于死地,也可以挽救自己的危机,使自己从危险的局中解脱出来。
战国时期,中山国相国司马熹甚得国君的信任,但国君的宠姬阴简却偏偏十分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面前说司马熹的不是。遇上了这么个煞星,司马熹常常活得不自在,因为自古大臣得罪了君主的宠,几乎没有不倒霉的。
当时,中山国有一个名叫田简的智者,看出了司马熹的艰难处境,出于侠义,他决定帮助司马熹摆脱困境。于是,就对司马熹如此这般了一番。
刚好,这时邻国赵国的使者出访中山国,这在中山国来讲,可算得上是一次大的外交活动了。因为赵国乃战国七雄之一,像中山国这样的小国是不敢怠慢赵国的,这几天,可忙坏了相国司马熹,他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小心翼翼地陪着这位使者。在宴会上,司马熹有意引出新的话题,对赵国使者说:
“听说你们赵国擅长音乐舞蹈的美女很多,是吗?”“是的,确实是这样。”赵国的使者略带点傲慢口气回答道。
“不过,”司马熹说,“在我们中山国,也有一位足可使贵国人大吃一惊的美女,她就是国君的宠姬,芳名叫阴简,长得像仙女一样美丽。”
“咦!”赵国的使者停下杯,听得入了神。
司马熹继续赞叹道:“她的相貌之美,人品之好,犹如仙女,称得上绝代佳人了,她那眉眼、鼻子、脸蛋、眉宇、那头形,那天庭,简直是一副帝王之后的福相,而绝非诸侯的妃姬呀!只可惜你没有见过她。”
赵国的使者带着十分遗憾离开了中山国。回国后,他向赵王提起此事,引得赵王也垂涎三尺。于是,赵王又派那位使者到中山国,请求中山国能将阴简送给赵王。
赵王的这种要求,正合司马熹的下怀,也是他当时在赵国使者面前夸耀阴简的目的。如果中山国王答应了赵王的要求,把阴简拱手让出,那对司马熹来说,就是借他人之手除掉自己身边的一个绊脚石,可以轻易地摆脱了困境。这一著棋也就是谋士田简所说的“第一步”。
中山国国王见赵王仗着势力大,要抢走自己的美姬,当然不允,这一来,朝廷大臣们都慌了,因为弄不好赵国要对中山国发动战争,中山国会为了一个女人而遭国难的,中山国王也束手无策,文武大臣们更是难以发表任何见解,因为这已牵涉到国王的私事了,弄不好要杀头的。
司马熹见到这种状况,暗自高兴。他觉得既然“第一步”已经实现,下面就得下第二步棋了。
司马熹看准了机会,向国君进谏道:“陛下,我有个办法,既可回绝赵国,又可确保我国的安全。”“什么?你能有这样的万全之策,那就快请讲吧!”国王半信半疑地说。
司马熹见国王如此诚想而又焦急,就装出一副为国王分忧的样子说:“您不如索性把阴简正式封为王后,这样回绝赵国,也不会惹他们生气,他们也就死心了。此外,别无他法。”
中山国王一听,忙笑道:“好主意,你怎么不早点告诉寡人,可把寡人给急坏了。”
于是,中山国王立即宣布,册封阴简为王后。中山国也就堂堂正正地摆脱了赵国的纠缠。
阴简开始整日愁眉苦脸,还与中山国王哭闹撒娇了一番,说要陪着中山国王一辈子。正在忧虑担惊之时,听说是司马熹的妙计救了她,心里是既惭愧又高兴。心想,当初真不该在国王面前说司马熹的不是。
自从那件事以后,阴简对司马熹是感恩戴德,再也不说司马熹的坏话了。而司马熹也自然摆脱了政治上的困境。
司马熹的这一招假手于人可谓极为高明,透过这样的招数,就轻松地化解了自己的危机,破了威胁之局。
结语:
上面的两个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启示。借助他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因为,任何人的才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若没有他人的帮助,是不可能长出三头六臂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常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这些话一点也不夸张。
被借助的人不应是平庸鼠辈,总该有某种特长,或者有雄才大略,或者有过人之勇,或者身怀绝技,或者实力强大。反正是自己急需的出类拔萃之辈。有大才者大用,有小才者小用,无才者不用。
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被借助的人要可靠,或者他赏识你的才能和为人,或者他有求于你,或者他与你想除掉的对手有冤仇,或者他是出于正义。总之,他不应是见利忘义、见风使舵、丧尽天良的无耻之徒。否则,他不但没有帮上你的忙,反倒过来咬你一口,将你吃掉。
借助他人之手达到自己目的的好处,就是不必亲自出马,尤其是自己不便于出马,或者因客观原因出不了马,或者亲自出马有危险之时。这样,透过假手于人,便能够以最少的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