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正骨法 | 没有女人,就没有这门正骨绝技

罗氏正骨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它通过丰富的经验总结,

和对学术理论的探究,

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科,

为传统中医正骨疗法的发展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医正骨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医疗成就,

是几千年来祖国医学遗产的精华。

在古代,骨伤的发病率极高,

加上当时医疗条件差、交通闭塞,

形形色色的骨伤科流派便应运而生。

与西医骨伤科相比较,

中医正骨疗法的地域、手法

和用药特色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罗氏正骨法手法独特,治愈率高,

深受国内外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也是中医正骨疗法的典型代表。

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

是罗氏正骨法最突出的特点,

其轻重缓急、刚柔并济的手法,

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患者基本上不会有剧痛的感觉。

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

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

在广大群众中口碑极佳。

2006年5月,“中医正骨疗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罗氏正骨法”作为“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19年11月12日,“罗氏正骨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录。

因社会动乱、战火纷飞,

几经劫难,罗氏族谱遗散殆尽,

罗氏正骨法的初创年代已无法考证。

参考族人回忆和地方县志资料,

仅知罗氏祖上在江西一带长期行医,

于骨伤科方面颇有建树。

明朝正统年间,江西大乱,

罗氏族人四散逃难他乡,

罗怀善携妻儿迁徙至罗楼村定居,

属于现在的河南省夏邑县。

其妻罗周氏正骨医术过人,

是当地出了名的正骨女郎中。

她也成为罗氏正骨法

可追溯的第一代掌门人。

夫妇俩育有一子,取名罗如斌,

子承母业,悬壶于夏邑。

罗如斌之子罗百升文武双全,光宗耀祖。

罗百升17岁娶妻陈氏,

陈氏从小受到医术的熏陶,

且聪明勤奋,颇受婆奶奶周氏的赏识,

周氏也决定把罗家正骨技术传给孙媳妇。

陈氏得到婆奶奶真传后,

勤学苦练,努力钻研,

终于成为罗氏正骨法第三代传人。

陈氏生有长子罗天佑、次子罗天楼,

此二人均未习医,且无子嗣,

至此,二脉传人断绝。

三子罗天绪自然而然成为其传人,

其虽精习疑难杂症,但未专攻正骨科。

罗天绪育有二女三子,

长女便是将罗氏正骨发扬光大的

第五代传人,“双桥老太太”罗有明。

罗老天资聪颖,刻苦好学,

从小便跟在祖母身边学习医术,

9岁便破例被选为罗氏正骨法传承人。

此辈人中,唯有罗老学业有成,

传承并弘扬这一传统医技,

也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这位淡泊名利却名闻天下的正骨大师,行医90余载,治愈了上百万的骨伤病人,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乐善好施、救死扶伤,不仅医术高超,医德更是高尚,有着“双桥老太太”、“仁心圣手”、“骨圣”等诸多美誉。

罗老在世时,打破“传内不传外”的家规,先后举办进修班、集训班33期,数十个国家的医生都慕名前来拜师,单是国内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

罗老更是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将祖传医术汇编成书,使得这一绝技得以传承,造福更多百姓。在罗老和罗氏族人的无私奉献下,罗氏正骨法后继不乏其人。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传统中医骨伤科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