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男的都爱孙俪,《那年花开》就该被diss吗?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那年花开月正圆》果然被diss了。
大V们轮番上阵,说孙俪的大女主戏又要崩。
说实话,剧播到现在。
《那年花开》在派爷心里不是没有掉分。
但也远不至于到「崩」的地步。
那年花开月正圆
撕可以,但要撕得有理有据。
但目前的情况是——
跟风撕。
且撕的理由未免太过套路,根本经不起推敲。
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种说:
剧里有5个男人爱孙俪,这不合常理,这是玛丽苏;
基于以上,产生了第二个质疑:
故事讲的是传奇女性经商的故事,但她经商基本都是靠男人,这是玛丽苏。
大概是观众被「玛丽苏」荼毒太久以至于如此敏感。
但派爷想说的是,真·不是所有有多条爱情线的剧都是玛丽苏。
先来说说周莹被5个男人喜欢这个点。
派爷想认真的咨询一下各位在座的婊婊们。
一辈子被5个男人喜欢。
真的很多吗???
被5个男人喜欢是超现实的吗???
据派爷的观察。
身边优秀女性的追求者,恐怕远不止5个。
那为什么到了周莹这里就不行了?
因为大家说:
这些男人爱她爱得莫名其妙,没有基础。
那我们就一个个来看。
相信吴聘和沈星移对周莹的喜欢大家应该没有异议。
如果有,派爷建议你去看《士兵突击》。
总之我们略过他俩不说。
来说说争议比较大的这三位。
首先是赵白石。
这是大家最义愤填膺的一个。
认为赵白石作为一个一身正气的封建官僚。
应该喜欢大家闺秀。
而周莹大胆、不羁,还粗俗。
但派爷觉得。
有的人喜欢和同类相处,有的则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人在一起。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况且,周莹和赵白石并不是截然不同。
他们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
此处划重点——
赵大人虽然古板,但并不迂腐。
这点从他崇尚洋务,筹建陕西织布局就可以看出来。
对于这种在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但又具有革新思想的年轻人来说。
周莹当然是具备吸引力的。
虽然她一直大胆,但也经历了从落后到进步的过程。
赵白石把公义看得比什么还重。
而周莹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人。
她亲眼目睹鸦片之害,二话不说一把火烧了罂粟田。
是给了赵白石很大冲击的。
周莹的格局和他的理想竟然有如此相似之处。
他对周莹的感觉也从「世间竟有如此不知礼数的女子」慢慢变成「世间竟有如此血性的女子」。
有欣赏,也夹杂着些许异样的情愫。
直到周莹被绑,他居然心急如焚。
这份感情才渐渐明朗。
整个脉络其实并不难理解。
但依然有人拿这种模式不够先进来指责。
核心意思是:
“我们难道就不能拍男女之间惺惺相惜、互相敬重的感情吗?”
有啊!
王世均就是。
他爱周莹,但更敬周莹。
敬周莹的经商天分,也敬她磊落坦荡。
他们之前的感情也一早就有铺垫。
王世均老实忠厚。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周莹托他给自己爹带口信。
后来学徒房相遇。
周莹有问题也是最先请教他。
他也发现了周莹过人的聪明。
后来他被迫诬陷周莹但周莹没计较。
他又折服于她的大气和光明。
他和周莹,是知己,是一起创业闯天下的伙伴,也是上下级关系。
这份感情里,敬是超过爱的。
但大家偏偏苛求男女之间纯碎的敬重。
派爷想问。
你们不是每天在微博上讨论男女之间根本没有纯洁的友谊吗?
为什么到了电视剧里却开始格外向往如此高级的关系。
希望提这要求的和觉得没有纯友谊的不是同一波人。
当然派爷也不是说,绝对没有纯碎的敬重。
而是,两个适龄的、互相欣赏的青年。
之间有某些不一样情愫的几率要更大一些。
但这没有什么龌龊和难看的。
关键在于外露的程度。
而王世均对周莹,足够克制。
以上的两条感情线。
派爷都觉得足够合理。
下面要说的图尔丹这条。
派爷也觉得有些刻意,不太受用。
仅仅几面之缘,就到了「提亲」的地步。
简直中了那句「大女主的少数民族标配」梗。
好在编剧没有给图尔丹痴情又长情的设定。
他对周莹的感情。
更像是看到一个不错的女人的一时兴起。
得不到也不会有执念。
还不算太狗血。
如果以上,婊婊们还是无法接受5个男人爱女主的设定。
那派爷就要开始举栗子了。
现实版的有林徽因。
派爷一度觉得她可能是穿越回去的。
带着某种「与众不同Buff」的加持赢得了各路才子此生不换的深情。
当时会写诗的女性是很多的。
但如此待遇的,确实只有林徽因一个。
影视剧里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喜欢主角是金庸老先生的惯用套路了。
韦小宝、段誉、张无忌。
还有「一见就误终生」的杨过。
可没人说金庸剧「杰克苏」。
大家就是造了新词以后就可劲儿使。
如果说感情线上真的有什么锅。
估计应该甩给宣发。
《那年花开》出了一个动物系男友图。
原本只是利用了一个营销点。
被解读为编剧也是从始至终都是特地为了这个营销点来写剧的。
仿佛就等着能够祭出这5张图撩拨大众。
虽然宣发也挺无辜的。
说完感情线,再来说说经商线。
想弃剧的人觉得:
周莹一个传奇女性,被拍成了商业成功是靠男人。
派爷觉得,说这话的人首先内心就没把男女放在同样的水平线上。
朋友之间互相扶持、背后不存在基于性别的利益交换。
只是因为有感情纠葛,就需要上升到「靠」男人这么扭曲吗?
派爷也是认真追过剧的。
救命之恩另算。
但单就经商这件事来说。
别说靠,沈星移甚至是给周莹使过绊子的。
当时吴家衰败,人财尽失。
周莹瞅准商机屯棉花准备大赚一笔。
不料被沈星移横插一脚,硬生生抢去万把两的生意。
后来卖土布一直模仿周莹,跟周莹抢生意。
他们在商场上,明明是竞争关系。
即便狗血如图尔丹。
也不是因为喜欢周莹才把生意交到她手上的。
而是周莹下令召回所有以吴家旗下商铺名义卖出去的假药,愿以假换真。
图尔丹才发现周莹的仗义、精明和敞亮。
才把生意放心的交给她。
还有人说:
“情情爱爱会淹没大女主的智慧和坚韧。”
派爷想知道你们对谈恋爱有什么误解?
事业型的女性必须得脱离情情爱爱吗?
为什么要把情情爱爱理解为不上进呢?
很多人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在豆瓣召唤大家改分。
某条评论说:
“寡妇浪子打情骂俏,感觉吃了一斤翔,降到1,只恨不能打负分。”
派爷无话可说。
这种怼天怼地,用1星抬自己身价,显得见过世面的装逼犯。
派爷只想用回复那位网友的一条评论怼回去。
“如果《那年花开》都在3分以下,各位以后还是不要看电视剧了,实在没有什么剧能入各位的法眼了。”
还有人把《那年花开》和《大宅门》、《乔家大院》放在一起对比。
派爷觉得OK。
但如果说是拿着尺子不许有丝毫偏差,就未免太过苛刻了。
派爷也爱《大宅门》和《乔家大院》的厚重和敦实。
爱那种在时代背景下家族兴亡的荡气回肠。
《那年花开》也确实在这方面差点意思。
但它们本身的定位和受众也就不一样。
看演员表就很容易看出区别。
《那年花开》是很在意年轻人的市场的。
有些地方也不全是从剧的深刻和质量出发。
但怎么说,1星都过分了。
最后,派爷想说点题外话。
这个时代,女性确实享有比以前更多的公平。
但远远不够。
派爷欣赏、尊重也喜欢那些为此抗争的「现代新女性」们。
但新女性并不只有一种模式。
雷厉风行的事业型是。
温柔可爱、「囿于厨房与爱」的也可以是。
只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就都是。
千万不要被网络鼓吹的标准定义所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