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人生而不自由,原是生活常态

玩你自己,活得有趣,活得明白

(毛姆)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生而自由,是神的设定。

在枷锁之中,是生活现实。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像风一样自由洒脱,山挡住了就越过山,树挡住了就越过树,风是自由的,没有约束,也无从约束。

然而人的生活,越不过吃饭睡觉,越不过人情世故,也越不过钱财名利,越不过自由理想,更加越不过本性之中某些疾病般的弱点。

带着枷锁舞蹈,正是人生常态。

01

2017年,“保姆纵火案”让林生斌失去了一起患难与共的妻子和他可爱的孩子,他们夫妻两经过几年打拼,终于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夫妻恩爱自然是不必说的。

那场无情的大火让这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只剩下林生斌一人,无数人为之悲痛和惋惜。

2020年,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林生斌开始出现在一些公益场合,捐献口罩,还有其他公益项目,有人说他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他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依然能够挺身而出热爱世界,这又让无数人感动。

剧情又在前段时间发生了巨大转变,林生斌有了新的女人,甚至说他为了赔偿款和“前家人”对簿公堂,一时间,林生斌人设崩塌了,无数人又开始谩骂,说林生斌不忠不义不孝。

林生斌其实一直都是林生斌,看客的说法却一直在根据他做的事情发生变化,前面是同情,后面的赞赏,现在是指责。

为什么要讲这个事儿?

因为人性在这个事件里,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深思。

首先是同情,人都同情弱小,尤其是当一个人遭遇本不该遭遇的苦难时,就有人开始同情安慰,这不是当事人要求的,而是旁人自发的。

其次的赞赏,是因为林生斌的做法,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他遭逢人生大变,并没有因此怨恨在心,反而献出一份爱心。

最后的指责,不外乎是因为他做了别人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也许有人觉得,林生斌和他妻子孩子的感情那么好,他就不应该再找女人,而是应该孤独一生直到赴黄泉与妻儿相聚。

现在,林生斌重新找了女人,这就是对妻儿的背叛。

我虽然不知道林生斌有没有说过要一辈子为之“守寡”的誓言,但是看客的做法实在是幼稚了一些,之所以说是幼稚,是因为都是一厢情愿。

同时也可以看到,人性是不容易看透的,更是不容易看懂的。而一颗真正看懂人性的心,或许是冷的。

生活有时候需要一颗“冷”心,跳出来,才能看清真相。

02

故事里都透着人性,毛姆先生讲故事实在有一套。

在《面纱》里,他一层一层拨开面纱,把人性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那些看起来正义的行为不再正义。

《面纱》里面的女主人公在经历重重变故之后,依然不懂人性,整个故事可以说令人痛苦,所有人都在人性的困境里不能自拔。

在《刀锋》里,他让拉里特立独行,不愿意为世俗屈服,始终坚持自我,不愿意被那些人为规定和要求屈服,最终散尽家财,自由流浪。

救赎之路如在刀口行走,困难而且孤独。可是更多的是和拉里不同的,被现实名利钱财束缚着的不自由的大多数。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画家,前半生养家糊口,是公司小职员,40多岁了,才决定学习画画,从此对妻儿不管不顾。

画家的身上,有自由的样子,但似乎冰冷得让人害怕。

《人性的枷锁》中的残疾人菲利普,一直在和残酷的人生斗争,他希望成功,希望成名,希望赚钱,又希望自由,但是最后他发现,这些东西并不能带来自由,并不能减少生活的残忍。

所以他说:如果生命没有意义,这世间也就没有什么残忍可言了。

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不读不一定会快乐,读了不懂会痛苦,读懂了就会洒脱。

如果读懂了,那么人生的很多事情,也就可以看淡了,因为你从中看到了人性的枷锁,也就看到了解脱的道路。

03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被重重枷锁束缚着,我们反抗不了,一辈子也只能带着这些锁链前行,带着枷锁舞蹈,甚至有时候,这些枷锁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发出美妙的声音。

身上带着枷锁,心中藏着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菲利普天生跛足,父母又在他很小的时候都离开了人世,他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

叔叔婶婶对菲利普很好,但是菲利普由于自身的残疾,敏感自卑,牧师告诉他要笃信上帝,于是,菲利普就祈祷上帝治好自己的残疾。

结果可想而知,等待他的,只有失望。

高中毕业后,菲利普不顾伯父反对,远赴德国求学。

在德国他交了很多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和他们高谈阔论,竭力彰显自己的“才华学识”。

他交了一个女朋友,但他并不爱这个女孩,只是觉得20来岁的人应该有爱情的经验。

因此,这段感情也在他回国后不了了之。

为了生活,他成了一名会计学徒,但枯燥的生活让他难以忍受,他想去学习艺术,艺术家的生活应该会有趣一点。

可是,他在绘画上天赋一般,意识到自己不会有大的成就,他放弃艺术而学习医术。

学医时,他因投资失败破产而中断学业,只能在商店里打工,得到伯父的遗产后才得以完成学业。

最终,菲利普放弃了游历的计划,同萨利订婚。

菲利普的一生,一直都在寻找意义,他努力地想实现自己,可是当他去努力的时候,现实总是给他设置了绝大的障碍,让他无法越过。

刚开始他为自己不能实现极大的理想而痛苦,因为自己的残疾而痛苦,那些因为他心中为自己设置了尺度,后来他终于明白,如果没有意义,那就不会有痛苦。

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是人自身赋予的。

04

人生的枷锁是什么呢?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所需要的很多事物,吃饭,睡觉,穿衣,这些都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很多的人其实就是被这些东西束缚。

在吃上吃饱了又求吃好,在穿上穿暖了还要穿出美和品质,住的地方有了还想要更大,可是到底什么是好?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度,那就只能在无休止的争渡当中,永远也不可能有尽头。

相对自由的人,也许不是物质最丰富的人,但一定是最懂得知足的人。

菲利普的一生,一直在寻找,他一直想摆脱某种“平庸”的东西对自己的束缚,比如单调的生活,无作为的人生,但是他的可悲在于,他并不知道做到什么样才是自己想要的。

他一边逃离旧的环境,却一边遭遇新的困境,就好像人身上长出的瘤子,刚割掉一个,又长出一个,最终哪里也不能让自己满足。

不可否认的是,你来到世界上,就算不为自己考虑,偶尔也要想想父母,也要考虑孩子,可是一旦考虑到这些,很多事情就没法去做,比如古代说父母在不远游。

一个人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受到家庭、宗教、爱情、金钱、名利、地位的束缚。

无情的人不在意这些,所以他们比较自由。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都是命运的底色,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底色上活着。

05

看人性的枷锁,尝自问:既然我们身处在许多无法摆脱的枷锁中间,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毛姆先生在《人性的枷锁》中有这样一段,菲利普问诗人克朗肖人生意义是什么,克朗肖这样回答他:

你去过克鲁尼博物馆吗?那里有色彩最考究、图案最精致的波斯地毯,漂亮极了,让人叹为观止。它们身上有东方的神秘与感性之美,有奥马尔的酒杯和哈菲兹的玫瑰。

但你看到的一定还不止这些。你刚才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去看看那些波斯地毯,有一天你会有答案。

可是直到克朗肖死了之后,菲利普才明白其中的含义:人生没有意义,一个人的生活只是他编织的图案,这些图案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没有其他的。

当菲利普明白这一点时, 感到一阵放松,感到一种释然。

因为既然人生没有意义,那么世界便无所谓残酷。一个人出生,然后不得不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死亡,这就是全部的秘密。

一个人,仅仅只是他自己,他看到自己是什么,那他就是什么。所谓成功和失败,也只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或者还有世人无聊的取乐,他们设定一些标准,达到那个标准就是成功,所以想要成功的人,总要想方设法去达到甚至超过那个标准。

可是你想想,自己的人生,凭什么交给他人主宰?

人要做自己的尺度。

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06

人性这个词,本来无所谓好坏,因为人身上的所有的好与不好,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人性。

人爱自由,这是人性。

偶尔虚荣自私,同样也是人性。

说人性是枷锁,这把枷锁就是天生的,没有人可以摆脱的,好人在好的枷锁里,坏人在坏的枷锁里,不好不好的就在不好不坏的枷锁里。只不过,有些枷锁,令人痛苦。

以前我觉得,菲利普的困境,很大原因是由于他对自我的丧失,但是现在我觉得,菲利普的困境,是生活对人的考验,走过去了,就能自由,走不过去,就永远束缚。

不管你现在在做什么,或者即将要经历什么,如果能真正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别人承认的,而恰恰就是做到了自己所认同的,那么人生就不会太难。

我只有这一尺,便只植这一株,别人有一个花园很大气,但是我这一株也很美好。

我只有这一点,那我就欣赏自己的这一点,别人有一片很阔,但我这一点也很特别。

所谓意义,就是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且做自己所认同的事情。

否则世界便如毛姆说:

整个世界就像一间病房,里面没有理由,没有韵律。他看到了长长一列身体变形、头脑扭曲的人。

07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得到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的人生,可以自己去创造,可以自己去选择。

聪明的人创造自己的世界,其次是坚持自己的世界,最笨的人被世界塑造。

生活有什么意义?

问你自己吧!

生活本身毫无意义,所有意义都是你自己赋予的。

人如果能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可以摆脱精神的桎梏,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文|不有趣灵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