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有答:为什么手机数据线几乎没有3米长度的?
一般手机标配的数据线,长度都是1米到1.5米左右,第三方数据线的选择会稍多一些,从0.5米到2米长度都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我们很少能看见长度超过2米的量产款数据线,更不要说达到3米水准的。这里面除了市场需求较低的原因外,过长的数据线会导致电压下降明显,充电效率大幅下降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手机数据线里面的线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传输数据的,另外一组则是传输电力的。一般来说传输电力的线缆会比传输数据的更粗一些,因为其要承担的电流比传输数据的线缆更大。那么为什么承担电流大的线缆要粗一些呢?是为了减少压降。现在的数据线内部大都使用铜质线缆,铜虽然仅次于银的电导体,但其毕竟不是超导体,还是存在电阻的,因此当你的手机与充电器之间连上数据线之后,实际上就相当于在电路里串联了一个电阻,当充电回路形成后,线缆中就会出现电流,而有电阻和电流的存在,线缆两端就会产生电压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降。
产生压降就意味着会有电能的损耗,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压降越大,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手机的充电效率就会低。我们举例说明,当充电器输出电压为5V,充电回路电流为2A的时候,一条线阻为100mΩ的数据线将带来“2A*0.1Ω=0.2V”的压降,意味着手机端的输入电压为4.8V,总输入功率为9.6W;而使用线阻达到200mΩ的数据线时,同样环境下的压降会达到“2A*0.2Ω=0.4V”,则就意味着手机端的如数功率只有2A*4.6V=9.2W了,线材带来了额外的0.4W损耗。
那么线材的线阻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们根据“电阻=电阻率*长度/截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当线缆的材质相同也就是电阻率相同的情况下,线材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则成反比,因此想要降低线缆的电阻,缩短长度、加大截面积就是最直接的方法。只是加大线材的截面积会导致线材成本大幅度上涨,售价自然会更高,同时也会让线材变得更硬,不容易弯曲,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比之下控制线材长度就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案,因此大多数的数据线在长度上都会控制在2米以内,既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对线缆长度上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设备对供电上的电压与电流需求。
当然直接换电阻率更低的材质来做线材也是可以有效降低线阻的,例如银是目前导电率最好的金属单质,而且延展性也很不错,截面积稍大一些也不怎么影响其柔软度,因此高端的定制型数据线也是有使用银材质的。只是银属于贵金属,成本比铜要高多了,用来做量产款的产品,显然会因为售价问题而拖累销量,因此银线基本上只出现在小范围的定制产品中,而不会成为大批量生产销售的产品。这类银材质的数据线在超过2米甚至超过3米的长度上也能有很不错电气性能,不过你真的需要那么贵、那么长的数据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