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滋味长10

(一)

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邵雍

(二)公冶长第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这两段讲孔子看人,不主观臆断的事例。

谓:评价

孔子评价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曾经被关在监狱,但不是他的罪过。”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孔子评价南容,“国家安定,他能求官;国家动荡,他会保命。”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

不怕事的公冶长与怕事的南容一正一反的两个论据论证了孔子看问题不只看表面是什么,更追求全面客观的“仁义”之道。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看人分为:圣人、仁者、君子、器小、器、小人……

子贱:宓不齐

若人:像这样的人

君子哉若人:像子贱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啊!

为什么说子贱是君子呢?这要对照着《吕氏春秋·察贤》和《说苑·政理》来品味。

《察贤》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於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宓子贱:子贱,宓不齐

单父:地名,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一带

巫马期:子期,巫马施

子贱用人来管理,这样的是君子;子期亲力亲为管理,则不是君子。

《政理》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禄少,粥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禄虽少,粥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孔子评价子贱,“这个人是君子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之风,他的君子之道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这段重点不是说什么算君子,而是说环境对人的三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品评人物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个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孔子这段话的推理方法现在称之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A不成立则B必然不成立,那么A就是B的必要条件。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我怎么样啊?”孔子说:“你是器。”子贡问:“什么器?”孔子说:“瑚琏呗(是重器但不是最重要的器)”

这段要与为政篇2.12君子不器对照着品味。

君子学问由高到底: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子贡擅长外交与经商,在孔子的眼中属于发展形而下路线的能人。

形而下者谓之器。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有人说:“冉雍呀!他是一个仁人,可惜口才不行。”孔子说:“需要口才干什么啊?用口才来管理人,说到做不到时只会讨人厌。不知道“仁”的真正内涵所在,只靠口才有用吗?”

老话说,“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口才好,未必是好事,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与一分为二的看待前面说的巧言佞色映照。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这段再提供了有力论据论证了孔子看问题不只看表面是什么,更追求全面客观的“仁义”之道。

漆彫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

仕:出来做官。

信:理解这段话的重点。

未能信:1民不信2不自信3君未信

“民不信”“不自信”孔子也不能让子开出来做官。子开的眼界看到了君未信这个层面。所以孔子很开心。

孔子让子开出来当官。子开说:“现在这个时势不适合弟子出来当官啊。”孔子听了很高兴。(弟子学到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方法及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这段用子路的反面教材讲看问题不全面。

子路:仲由

孔子说,我的道理不被管理者接纳,如果我坐着小船去朝鲜发展的话,除了子路还有谁会跟随我呢?子路听到后很高兴。孔子说,子路是个行动派啊,还需要磨炼啊。(听不懂画外音,分析问题不全面)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这段讲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达到“仁”的效果,环境变了,效果也会跟着改变。

孟武伯问:“子路可说是一个仁人吗?”孔子说:“我不知。”孟武伯追着问。孔子说“千乘大国,可以让子路去管理军事,若问他的仁德,我就不知了。”孟武伯又问 “冉有怎样呢?”孔子说:“求呀!一个千户的大邑,具备兵车百乘的大家,可使他去做一总管。若问他仁德,我就不知了。”(孟武伯又问)“公西华怎样呢?”先生说:“赤呀,国有宾客,可派他接待,应对一切,若问他仁德,我就不知了 。”

为什么不知其仁?言在行后,纳于言的修炼法门。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这段在讲人和人在思维方面是存在差距的,要有自知之明。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胜一筹呢?”子贡说:“我哪里比的上颜回啊。颜回懂得一个道理,可以用来解决十个问题,我懂得一个道理,也就可以用来解决两个问题。”孔子说:“你确实比不过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这段讲管理要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和性格不同因材施教。

宰予: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身体不好,白天睡觉让老师看见了。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要人工去雕刻它,粪土墙不要人工去美化它,宰予身体不好白天睡觉也不要人为的去干扰他。

5.11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段在讲哪怕到了孔子这样的高度也要不断修炼平等客观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孔子说:“以前的我待人接物时,听了别人的描述,观察到描述的行为就会先入为主进行主观判断了。现在的我待人接物时,听了别人的描述,仍会去现场观察,但我会客观的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的思考方式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是因宰予睡懒觉的行为而引发的。”

5.12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这段孔子在讲人都是有欲望的,要观察一个人想要什么。

道家无欲则至柔,儒家无欲则至刚,佛家无欲则至空。

刚:无欲则刚,刚正不阿;不发生偏倚的意思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的人。”有人说:“申枨。”孔子说:“申枨也有私欲啊,人在欲望的引诱下,怎么会不偏倚呢?”

内心不被私欲蒙蔽,则思绪清明

四肢不被俗欲牵绊,则万事可做

5.13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这段在讲絜矩之道——推己度人。

加诸:(1)凌驾于(2)诬谤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欺负我,我也不想欺负别人。孔子说,赐啊,知易行难,加油吧。

与《大学》的絜矩之道一起品味

5.14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段接着上段讲知易行难。

得而闻:学习领悟

子贡说,孔子的文章能够学习领悟;孔子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学习领悟。(得靠实践)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学琴的四个境界:曲、数、志、人

可得而问的境界:曲

不可得而闻的境界:数、志、人

5.15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这段一分为二的讲行易知难。

像子路这样的行动派,领悟了知识就会付诸实践,知识点太多的话精力则不足了。(术业有专攻)

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否则知道再多也没什么用。只有能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算完整的学习过程。

5.1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段用孔文子的例子讲平等客观,引导门人弟子实践。

子贡问,仲叔圉的谥号为什么是文?

孔子说,仲叔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这方面可以做“文”的表率。

要意识到地位低的人也有比自己强的地方。

5.17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这段讲听其言观其行目光要放长远

恭:谦逊,让能

敬:谨慎、恪守

惠:实惠、授利

义:公平、公正

孔子评价郑国的子产,子产有君子之道四项,个人操行谦恭让能。对上谨慎恪守。养护民众有恩惠。使唤民众有法度。

郑国民众对子产的态度:

(1)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2)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3)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

(4)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5.18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这段讲不要以貌取人。

晏子身材矮小

孔子说,晏子身材矮小但才能出众,和他接触时间长了,人们则发自内心的觉得他伟大进而敬重他。

5.19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这段反着讲地位高的人见识短。

蔡:蔡地之龟。

孔子说,臧文仲养龟,还给龟的房子装修。他的见识怎么样呢?

5.20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这段讲仁者必忠清,忠清未必仁。

忠:尽职尽责

清:明白事理,看的清局势

仁:谦虚包容、为人着想、公正客观

“忠”或“清”是“仁”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仁”的充分条件。

子张问:“令尹子文三次被任命为令尹,并不感到欣喜;三次被免职,也没有不满。每次交接的时候,一定要把有关事项清清楚楚告知给新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尽职尽责。”子张问:“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只是尽责怎么能算仁呢?”

“崔柕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掌权者和我国的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掌权者和我国的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明白事理。”子张问:“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只是明白事理怎么能算仁呢?”

5.21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段话与《左传》的内容一起品味。

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孔子说,一件事情一分为二看就够了,一分为三就容易想多了。

5.22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这段讲流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孔子说,宁武子曾事奉两位国君,卫文公与卫成公。卫文公有道,是好国君。此时的宁武子很明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判断从来不迟疑。但是后来换成了卫成公,国家无道,宁武子仍尽心尽力帮助国君,手忙脚乱的样子看起来很愚笨。因流程乱了。以前按照流程做事,现在的领导说变就变,宁武子手忙脚乱的不知何去何从,就像傻子一样。

其知可及也:按照流程做事,一般人都能做到。

其愚不可及也:领导人不按照流程做事,但他仍坚持按照流程做事,一般人就未必能做到。

5.23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狂:志向很大

简:经验不足

孔子在陈国说,回家喽!回家喽!家里的晚辈志向很大但经验不足,学的再好,仍需名师指路啊!

人生的三阶段:

(1)宏图壮志,狂

(2)切实行动,狷

(3)磨炼成器。中

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需要有名师指路。

5.24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段讲恕道。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抓着别人的过错不放,因此怨恨他们的人也少。”

你能够宽宏大量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宽宏大量的对待你,这是一种互动关系。

5.25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这段讲做事的技巧。

孔子说,为什么说说微生高直呢?举例来说,有人向他讨些醋, 他不直说没有, 而是从向邻居那里借来来转给这个人。”

对照客户打电话来求助时众人的态度:

(1)直接挂掉

(2)告知打错了并提供具体负责人的信息

(3)记录下来客户的问题及联系方式,自己替客户在公司内部获得答案。

微生高:尾生。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来,大雨来了,河水暴涨,他却信守承诺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淹死了。

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

5.26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段讲奉承与虚伪

左丘明与孔子是一对好基友。

春秋对左传

人与人相交,恩怨亲疏自有个真心,好就相亲近,不好就疏远。如果明明心里对对方有怨,却深藏不露,假装和对方交好,那必是奸险之人,左丘明以之为耻,我也以之为耻。君子一举一动,都是真心实意,光明正大来,坦坦荡荡去,最耻于做那巧言令色、口蜜腹剑之人。

5.27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段谈理想

颜渊和子路陪伴孔子。

孔子说:“都说说各自的志向吧。”

(0)

相关推荐

  • 6《论语》讲习录之摘录《公冶长》第五

    公冶长第五 本篇形式对话居多,内容则是评价居多.有老师捧学生的,也有学生捧老师的,还有评价他人的.总的来说是讲"仁"道以为用.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 ...

  • 《论语*公冶长第五》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本篇谈论的重点在"仁"之用,也就是"仁"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孔子以"仁"为依据对人物的品评.实行仁德需要人才,孔子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例,表达了自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1

    (一)前言 世间书籍皆是桥梁, 人间众生身处井中. 桥梁有长有短指引人生方向,井口有宽有窄开拓眼界大小. 放眼望,生猛的年代永远是以前而不是现在,因为时间的沉淀让我们有了机会对过往进行生猛的包装解读.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2

    (一)井论 十年前,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讲述了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当你展望未来时,你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他们串在一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3

    (一)观物观 以眼观物可取风,以心观物可识雅,以理观物可知变. (二)为政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段为为政者画一个愿景讲--如何受人爱戴.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4

    (一)论心与论迹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二)为政第二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5

    (一)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字面翻译: 有子说,礼的作用啊,最重要的是让人心境安顺,处事自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6

    (一)圈定切割大小君 论语中谈论事情圈定在一起,无非天时的事.地利的事.人和的事. 把论语的事切割碎了品味下,只有大人的事.小人的事.君子的事. "大""小"&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7

    (一)论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开放的题目,开放的答案.管理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因所处位置的不同,着重点的不同,管理只有好与不好,适合不适合. (二)八佾第三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8

    (一)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二)里仁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与乡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周礼·地官·遗人>:&qu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9

    (一)观观不对观观对 观观不对:任何人的三观都不会完全一致的. 观观对: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三观. 世上没有真正的共情和感同身受.哪怕共同经历,人类的悲喜也并不完全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