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Army】一个内审人对数字化的认知
数字化,每一秒都在工作与生活中,发生及使用的……,每天都在阅读数字化相关资讯。很多人也在说“数字化审计”,在微信的搜索栏位输入“数字化审计”,便会弹出很多审计类的公众号,所发布的关于“数字化审计”的资讯,例如:“数字化审计作业模式及创新”、“数字化审计的实操流程”、“对数字化审计的认识”、“审计数字化转型”……等等。但,点击进去阅读完之后,都是一种这样的感觉:题目写的数字化,而内容都是在说“数据”,概括词语……
在当下国家在说数字经济,企业在说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RPA、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围绕着数字化的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频次在不断地增加……,而最近两、三年量子信息与计算都进入工作中了……
现今数字化一个“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于是,反问自己,耳熟真能详吗?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数字化】是这个时代的“新产物”。若在20年前,说数字化是“新产物”,真是可以标记为“新产物”,现在,数字化已经是“历史产物”(不是说过时)。思考后,若非要找一个词来形容它,觉得合适的词是:介质,暂时先这样形容吧。
若讲数字化,需要讲到一个重要元件,普通人称为:芯片(统称),专业人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简称),然后讲到IC,又不得不说另外一个元件,就是:三极管,后面便会引出:逻辑门。看上去数字化被说的复杂了。不是要讲IC、三极管、逻辑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若是谈到对数字化的认知,这些都应有所知晓。
对于数字化的认知,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对于数字化的认知,要从莱布尼茨说起。17世纪至18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与牛顿是同一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这样评价莱布尼茨:“那个世纪里最为博学的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
为什么要从莱布尼茨说起?因为二进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石,数理逻辑成为人工智能的始祖。二进制为后来的图灵、冯.诺依曼等,计算机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世界上最先提出二进制的人正是这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然而,是否想起了头疼的微积分呢?
二进制之后,需要来说一下:比特(bin),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由数学家John Wilder Tukey提议的术语,这个术语第一次被正式使用,是在香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中。
从前面所说的,可以看出数字化与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有关。看上去,数字化被说的更加复杂了……不,这并不是我想说的“数字化”认知。
磁盘、磁带、光盘、录像带这些东西是否还有印象呢?从1956年IBM第一台磁盘驱动器可存储5MB数据,每MB成本为10000美元,2006年的1英寸磁盘,存储容量为12GB。现在还能看到磁盘吗?从早期的磁带到光盘,CD机到MP3,再到iPod和Phone,从录像带到VCD/DVD,再到数字PC、Phone Pad,能否发现什么没有变化?信息,而信息用什么来度量?比特。
信息通过杂志、书籍的方式传输,不仅印刷清晰,而且容易翻阅,重量也比较轻,价格也不太贵。但是,要把它送到你手里,必须通过运输和储存等种种环节,然而数字化E-book不需要这些,却始终存在。就像以前是使用写信,粘贴邮票,通过邮政人员送信到收信人的手里,而获得所传输的信息。现在使用E-mail、即时通讯、社交通讯传输信息到收信人手里。
写在信纸上需要传递的收件人的信息,印刷在纸质上装订成杂志、书籍的信息被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数字。如下图例子一样:
将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图像、数据、语言、字符等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使用0和1的二进制编码数字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这才叫数字化。而这个数字化就是信息的DNA。将[信息]用度量单位来表示就是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度传播。
然而前面所说的数字化,只是数字化的前半截,还记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那一场学习的革命吗?21世纪人人都要会使用电脑(这里的会不是指开机,使用word编辑文章、使用Excel制作表格,使用PowerPoint做PPT)。就是说让信息变成数字化的处理,只是大幕拉开的上半场,而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进场。
下半场的数字化是什么呢?
随机物质信息化的转变,比特在一条以光速计算的“高速公路”传输,而这条“高速公路”也不断的在扩大和发展,同时比特量在不断的增加。比特的产生、使用及价值让经济结构发生的改变与重组。企业如何获取比特,采用什么模型排除噪音,以什么模型使用比特,做出不同条件下和场景应用下最优解排序和预测,让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实现组织的目标及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这是企业数字转型。
下班半场,随着比特的几何指数级的增加,算力再次提升、万物皆可连……将使用更多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算法,未来实现人机交互。
这种控制数字化未来的比特……
流量
客户数
宽带量
访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