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拾零】【插架书】简评三本民国小学国语教材
在编排形式上,很明显受到了《三、百、千》的影响,涉及到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方方面面。而且重视生活中同一种类的事物的认识与拓展,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方便了学生切身识字的需要。
我注意到,在上下两册的书中(不知道原来分几册),有些篇目是相近的。例如上册第108课《方向》和下册第35课《方位》。
Quote:
上册第108课《方向》
清晨,祖携孙出门。祖曰:“尔知方向乎,日出于东,没于西。今尔向日而行,是为东方。背后为西。右手为南。左手为北。故视日之出没,可以辨四方也。”
下册第35课《方位》
清晨,祖送孙,入学堂,迎日而行,祖曰:汝知方位乎,吾语汝,向日之方曰东,背日之方曰西,右手曰南,左手曰北。汝试转大陆,向北行,则背为南,左西而右(此处出版社误印为“又”)东矣。
这两篇所述内容虽然近似,但其实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这当然是很明显的。不过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目前教材的问题。就是,这样的编排实际上有助于学生反复研究教材。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学生学完后面的就不再回头看前面的,似乎一遍即可学成,其实只不过水过地皮湿,落不着真东西。这样的重复编排其实可以让学生注意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侧重性,如果学生因为在学后面的内容时,发觉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近似而自觉去翻看前面的内容就更好了。
这套书的在后面的选入了一些古代的文言寓言故事,有的内容比较难了。而且在文体上也大多是古代的文体,在多样性和灵活性上不如《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的文体编排。
《开明国语課本》
这本书是叶圣陶先生编辑,丰子恺先生配图。原本对这本书的期待最高,所以放到最后来看。
先说可取之处。如果说,其他两种课本,一种侧重文艺,一种侧重教育的话,这本书的编排最大的优点是生活气息浓郁,书中选取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展开,便于学生理解。另外这本书的故事性强,介绍了很多传统名著中的故事,还涉及了一些外国名著的故事情节,起到了名著渗透的作用。
而不足在于,在文艺性和教育功能上的力度不够。虽然有一些涵养性的指示,但所涉及的面却不够广。与《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一样没有涉及到文言文的表现形式,有的课文篇幅过长,不利于阅读,有时一个名著故事要分为几课呈现,学生很容易疲劳。另外,这本书的编辑在语言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上也略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