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犁庭-一场成功的镇压奠定女真的分裂与满清的崛起!

引言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受亲信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自大的明英宗朱祁镇贸然决定北征崛起的瓦剌。结果五十万明军在王振的错误指挥下在土木堡被瓦剌军赶上并被一举围歼。此战便是明代中期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极大地打击了当时作为东亚宗藩关系核心的明朝威望。后续虽通过于谦等名臣拥立明代宗朱祁钰而稳定住军心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帝国衰弱的威望使得帝国周边蠢蠢欲动的各族接连发动叛乱。这其中尤以居于东北的女真为甚。女真叛军劫掠辽东半岛,一幅再图崛起的模样让继位的明宪宗朱见深警惕万分。女真不简单,当年举兵叛辽立金时便创造过“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如若任由其崛起壮大明朝岂不会重蹈辽朝覆辙?在这份忧虑下,明宪宗最终决定签兵伐女真,这场战争便是著名的“成化犁庭”!

成化犁庭

天威:建州女真挑战帝国威严的代价!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元气大伤。不仅蒙古周边部落脱离明朝掌控投奔蒙古,明朝这边更是不得不放弃突出长城外的卫所而完全以长城为防线。这种格局可以说完全放弃了洪武、永乐两地创造的良好御敌基地,造就了明朝中后期被动防守挨打的局面。屋漏又逢连夜雨,明朝的衰退之下令原本归附朝廷的东北女真人蠢蠢欲动。显然他们认为明朝已不堪一击,他们可以在白山黑水间再创昔日金朝之辉煌了!然而他们似乎低估了明朝的实力与决心。

土木堡之战明军虽败,但明朝分布在漠北、东北的情报系统依然效率。女真人的不敬很快传到了彼时接手其父明英宗烂摊子的成化帝朱见深耳中。朱见深登基前因土木堡之变而饱受苦难,因见识到了宫廷斗争险恶的他登基之后算是宽厚。这种宽厚不仅体现在其恢复其叔父明代宗的帝号之上,与远在东北女真的不敬之言亦能够容忍得下。然而言语之讥可容,但不朝贡、擅杀明使劫掠边镇之举着实不能忍。当建州女真断贡寇边的消息传到北京城后,还算宽厚的成化帝终于龙颜大怒,亲自批准了对女真的军事行动。此役便是著名的成化犁庭。

成化犁庭发生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该年是丁亥年,故又称丁亥之役。当年九月二十四日,由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李秉、总兵官武靖伯赵辅、都督佥事王英等统兵,太监黄顺、少监张林督军,明朝调集29000人兵分左中右三路,由抚顺关出境,兵分五哨进攻建州三卫,同时又联络同样深受女真劫掠之害的藩属朝鲜共同进兵。此战明军的目标在于贯彻成化帝朱见深钦定的战略目标-“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结果的确如此,根据后世《平夷赋有序》记载:“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经此一役,女真的分裂衰弱不可避免,但却又隐隐埋下了日后满清崛起的种子。

明军击溃女真人

分裂:成化犁庭下女真分裂,或自立或投明或奔高丽!

在明朝因建州女真断贡并劫掠辽东而发起犁庭打击之前,东北的女真本就不算太团结。彼时女真人共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与野人女真三部。其中野人女真居于海西、建州两部女真以北,习惯于在白山黑水间自力更生的渔猎,因此并无劫掠明朝袭扰朝鲜之意,算是游离于两部女真之外的独特群体。而建州、海西两部女真相邻而居且均与明朝接壤,因此当建州女真挑起了对明朝边境的劫掠后,海西女真自然而然地加入其中,由此奠定了成化犁庭前海西、建州女真两部为害明辽东的格局。

女真攻杀明朝边墙村民袭击明朝商旅的主导者乃是建州卫的世袭贵族董山,史籍有载“董山纠毛怜、海西诸夷,盗边无虚月。”建州卫,乃是永乐帝为断绝蒙古左臂拉拢东北女真而特别设立的卫。建州卫设立后,永乐帝便册封当地女真贵族为卫所长官统领。然而本是遏制蒙古东进的建州卫却在成化年间成为明朝辽东边疆之大害,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极其讽刺的事情。不过纵使明朝遭遇到了土木堡之败,但其军事实力依然强悍。因此成化帝朱见深犁庭之令下达后,明军忠实地执行了皇帝的诏令,联合朝鲜大军对罪魁祸首-建州女真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明军强有力的打击下,建州女真就此一蹶不振。追随建州女真入寇明边的海西女真慑于明朝天威而归降,不仅解除了与建州女真的联盟关系还主动保持了距离。而建州女真方面,部分部落经受不住明军打击后主动东向归附了明朝藩属朝鲜并成为了现代朝鲜民族的一部分血脉来源。同时建州女真的溃败与投降亦让朝鲜疆域进一步北拓,由此开启了朝鲜百年消化盖马高原消化历史。除了降朝鲜的,其余大部再次降服于明朝。但为了确保女真人再不复叛,成化帝在其父明英宗于正统年间将建州女真拆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基础上大规模撤换卫所长官使三卫互不统属,最终令肇事者董山一脉仅掌建州左卫一所彻底丧失了聚兵反叛之可能。

明代辽东边境贸易

‬隐患:董山一脉虽失建州大权但却坚定了其反明之心!

谈起成化犁庭女真方的肇事者董山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作为罪魁祸首,董山只是其名,其姓并不太让人熟知。记名不记姓,这是明代史籍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想来可能是明朝人觉得女真或其他少数民族繁琐冗长的姓氏是行文与称呼的巨大障碍,因此不自觉地将其省略了。但若是我们细细翻阅史籍,那么其实是可以找到女真人董山之姓,而且此姓也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存在,没错,它就是爱新觉罗!

董山即是后日反明创立满清基业的努尔哈赤之五世祖,满清皇室的远祖。显然成化犁庭对爱新觉罗家族的打击使其埋下了日后叛明的种子。永乐年间,初建建州卫时,明廷委任阿哈出为卫所长官并赐名李承善,此人与爱新觉罗家族并无关系。十余年后,爱新觉罗家族先祖猛哥帖木儿迁其部落-斡朵里部至绥芬河流域依附建州卫游牧。庞大的斡朵里部令建州卫的部族人口发生改变,猛哥帖木儿变相成为了建州卫的实际所有者。为避免建州卫失控,永乐帝分出斡朵里部成立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卫所长官以此来弱化其对建州卫的影响。然而猛哥帖木儿似乎依然拥有着对建州女真的强大影响力。数十年后,面对人口暴涨的建州左卫,明廷不得不于正统七年自建州左卫分出一部新设建州右卫,委任猛哥帖木儿之弟察凡为卫所长官,由此建州三卫成型。

建州三卫成型时,建州左卫之大权已转移至猛哥帖木儿之子董山手中。鉴于其父对建州卫的巨大影响力,在成化犁庭之建州三卫的大权实际已落入爱新觉罗家族之手。正是拥有了三卫大权并与海西女真有所结好,这才使得董山在闻知明军土木堡之败后有野心自立。可惜董山踩错了时间点,最终招致明军成化犁庭的打击。然而成化犁庭虽有明宪宗“捣其巢穴,绝其种类”之令,但爱新觉罗家族并未绝嗣。显然明廷深知贸然废除女真部落首领家族的弊端,因此明宪宗实行了挑选爱新觉罗家族顺从子弟为首领、隔绝爱新觉罗氏对建州卫的影响及扶持建州右卫做大等弱主干强分支三大策略,由此稳定住了建州女真。然而爱新觉罗家族不除则日后建州女真必定复叛。明朝后期,被扶持的建州右卫率先诞生了反骨仔-王杲。而在明辽东守将李成梁平定王杲之战时却又意外引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另一骄子-努尔哈赤。楚虽三户必亡秦,爱新觉罗家族似乎真有楚人遗风,以努尔哈赤为起点,他们最终的确完成了亡明之愿!

努尔哈赤外祖父王杲

尾声:老朱家的悲歌!

成化犁庭让建州女真“安分”了百年。但这种“安分”极具欺骗性。16世纪中,随着建州右卫的王杲崛起,明朝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建州右卫上,这无意间令建州左卫开始壮大。万历十一年(1683年),努尔哈赤正式用十三副铠甲起兵反明。努尔哈赤的起兵看似意气之举,实则深谋远虑。他敏锐地抓住了明朝后期内部矛盾大于外部矛盾的窘境,充分利用了明朝对建州女真持续打击而引起的女真民怨,因此其起兵之后便发展迅速。

自努尔哈赤起经皇太极、顺治三代奋斗最终于1644年成功入主中原。不知是否出于当年成化帝的那一纸“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的诏令,入关后的清军杀起朱明皇室来丝毫不手软,以至于明末鼎盛时期逾二十万的朱家儿郎仅有寥寥数支死里逃生。如若成化帝朱见深地下有知,那么他是会后悔当初下此诏令还是痛心诏令不够绝呢?这终究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假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