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吕鸿钧:北方的厚重与南国的绚丽并存 —— 樊萍的花鸟画新作
樊萍老师这些年来虽有繁重的行政与教学负荷,但绘画为其心所爱,她是略有闲暇,即以极大的热情耕耘于自己的花苑,兼以理论的研究。几年过去,她竟以超出常人的努力,取得令人羡慕的业绩。
近年来她的创作,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南国丛林风情,一是北方农家景色。南国的风光,在于其湿润、秀丽、物种丰富、色彩斑斓。他有机会去云南的西双版纳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然后以此为基础,加以取舍提炼,注入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加上独特的技法表现,从而形成不同于别的画家的风格。这些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构图上粗犷与细微形成对比,色彩上大面积的主色调与点睛之笔的明艳色形成对比,内涵上是厚重的历史感与现代的进取感形成对比。如她的《榕树绿叶隐歌鸟》,以根枝强健的榕树为背景,几只藏马鸡顾盼有情,自在地散步。榕树根蔓缠绕健拙有力,藏马鸡则从容自在漫不经心。紧张的力感与舒缓优美的节奏感形成对比。这幅画又蕴藏了历史的苍凉感与新生代的温馨感。同为野生,老榕树的形状与气质,象征了历史的厚重;而藏马鸡则以其别具女性气质的美给人的现代感,象征了蓬勃的新生和朝气。在色调上,绿黄表现森林的沉静幽深,而鸟的红白给人的洁净跳跃的感觉。相同类型的还有她的《竹寒图》、《深闺》等。所以,取其对比又达到和谐统一,成为樊萍这些新作的特色之一。
与她南国风韵不同的是她写北方的作品,画幅带着一种天然的质朴,如她的《佳秋》,几株石榴树上,挂了一串串金黄的老玉米,竹篱下是几只白色的鸡,象在谈论秋之喜悦。这是北方最为典型的农家小院的一角,对于有过农村经历的人会感到无比的亲切。再如《沂山秋风满园香》,大棚的架子上缀满了山区的红果,似在晾晒,也似在展示秋的美感,两只肥胖的小鸡以心满意足的神情目视远方,这也是山区最典型的场景之一。樊萍的这些作品,有鲜明的写生特点。她抓取了典型的生活画面,激起人们的怀念和思索。观赏她的这批新作,感觉她在写实上下了大的功夫,有厚重感和新鲜感。由于它是直接来自生活画面的攫取,有原生美的品质,这也使得这些作品与读者欣赏到的一些花鸟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笔法的不同,中国画的花鸟画,其手法基本上是工笔和写意两种,而樊萍则半工半写,工写结合。再是取意的不同。花鸟画之所以有雷同感的趋势,在于它的困惑传统,由于临摹而创作,但往往又难以逃脱程式化的影响,所以有千画一面之嫌。樊萍的画,由于她不落旧巢的选材,不袭旧法的表现,遂形成了她的区别性。只有区别性造就风格,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我想坦率地说,她的这些画仍在探索之中,因为由写实到写意,由形似到神似,是一个反复提炼的过程。如悲鸿画马、白石画虾、黄胄画驴,都有高度的提炼,在多年苦心经营后形成自己以简带繁、以少胜多、意蕴生动、形神兼备的独特风格。从这一点上讲,画家创造了风格,风格又成就了画家,实际是一回事。这样说不知樊萍老师认同否?
聆音
樊萍不仅在创作有新的进取,而且理论研究上也有新的收获。她刚出版了理论专著《中国花鸟画技法》,此书系统地研究了花鸟画的人文精神和花鸟画学习、研究、创作的全过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内容翔实,阐述到位。这本专著既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心得和发现,不是误人子弟之书,可供初学者放心受用。
吕鸿钧(著名诗人、学者)
2003年3 月16 日
《中国花鸟画技法》
樊萍/教授,当代工笔画名家。
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陈绶祥先生。曾任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被授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山东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
现为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教授,三亚工笔画院院长,三亚天之涯美术馆馆长,山东省当代工笔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省部级大型展览,并有30多次荣获艺术奖项,多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珍藏;出版个人著作8部,发表重要论文20余篇。其中近年来撰写的《试论述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格》《新传统画家的自我审视》《黑白构象》以及《工笔花鸟艺术的精神投映与意境生成》等多篇论文引起了业界同行的广泛好评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