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文化贯穿于航天事业的各个历史进程及各个领域,是几代航天人经过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同时,中国航天文化是一种优秀的社会文化,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
中国航天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对于太空的向往,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的飞天情结为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开创奠定了文化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沿革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文化跟从航天事业的诞生而来。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
中国航天文化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中国航天事业从导弹仿制起步,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展轨述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因此火箭文化在中国航天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它是中国航天的关键文化符号之一,此外,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
以使命为灵魂、以品质为追求,以创新为动力构成了中国航天文化的显著特征。航天工程票一项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专业的特殊事业,需要高投入,又具有高风险。每一项成果不仅关系到航天事业的进程还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与安危。因此,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20世纪60年代,针对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周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从而树立了零缺陷质量意识的理念,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航天的零缺陷质量意识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理念铭则在每一位航天人的思想中,贯穿于航天事业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里。
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航天精神文化是指航天人所持有的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精神,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它是航天文化的核心,影响和指导着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航天物质文化是指经过航天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航天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即航天产品。制度文化是航天精神文化的行为体现,也是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重大的重要保证。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这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摘编自张春颖《中国航大文化的特色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主要参与者的说法,有三种重要“精神”或历史影响使得这种新兴的航天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全都与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关,也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
短短几年之前,中国航天文化产品的版图还远没有今天这样广阔。现在很常见的是,中国品牌与中国国有航天机构合作,打造出大量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主题产品。2019年10月,中国知名设计师品牌卡宾在上海时装周期间举办了一场航天主题时装秀。据卡宾说,时装秀是为了宣传中国航天文化,致敬中国航天事业。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安踏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名发布主题系列服饰。今年,森宝积木公司推出了中国长征火箭、卫星,月球车和航天员的系列模型,这个系列是与中国航天文创联名推出的,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新热潮正逐年高涨,巩固了国家航天事业。虽然这些产品仍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以将中国置于太空探索前沿为主题的传媒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国际意识,比如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三体》小说三部曲和能够在奈飞频道上观看的电影《流浪地球》。此类产品有助于使中国是太空活动重要参与者的观念在国际上正常化。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摘编自[英]莫莉.西尔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航天文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航天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发展紧密相连,是一种先进、优秀 的社会文化。
B. 传说故事、飞天情结为中国航天文化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中国航大文化形成鲜明的特 色和民族性。
C. 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文化产品,旅游 的发展趋势。
D. 中国航天产品和中国航天文化产品在较密切的关联,但两者区别之一,是其创造的主体 不完全一样。
2. 根据村料内容,下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需要依次从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 行全面建设。
B. 只有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它的弘扬也才 能不拘一格。
C.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使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 的头条新闻。
D. 随着以探索太空为主题的中国传媒产品国际意识的加强,中国航天文化产品有望深入推 向国际市场。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 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
A.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 精神。
B.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各项攻坚 任务。
C. 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呼应“奔月”神话传说,寄托国人对月球的美好 遐想。
D. 电影《流浪地球》为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中国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理念。
4. 材料一从哪两个角度论证“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请简要说明。(4 分) 
5. 材料二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采用类比的手法,请说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9 题: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
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使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竟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
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
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
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频,又沾湿了他的胡子。
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项,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
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
——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
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
叶公的青脸儿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斜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
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
——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价呢!
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
——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
——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
——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
孔子有些怃然了。
——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那种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么?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里装着的鸟儿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头、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一一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
子路被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
——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
——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竟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原故吧?
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叶公虽以“孔仲尼”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 圣人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
B. 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 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
C. 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 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
D. 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 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所表现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 鲁莽好勇之人。
B. 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 运用双关手法。
C. “晨门”说孔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一评价既可理解为是对孔子的讥讽,也可 理解为是褒赞。
D. 文中说的“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这一现象,在小说《边城》 中也有反映。
8. 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9. 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日:“《司马法》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日:“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那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日:“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遗使者郭吉告单于日:“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砻,终不敢出,上乃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 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 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 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 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 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 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 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
B. 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姻。
C. 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D. 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邑县豪强聂壹建议,和亲后匈奴已亲信边民,汉朝如果以利诱引匈奴并伏兵袭击,定 可战胜,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
B. 严安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指出,秦始皇好大喜功、贪求声名,派蒙恬北击匈奴,却因在 位时的穷兵黩武而招致天下叛乱,最终国亡祀绝。
C. 因长安县令未能租借到足够马匹以迎接浑邪王,汉武帝想处斩他,汲黯建议,由沿途各 县提供驿车传送即可,没必要让全天下都不安宁。
D. 汉武帝亲巡边疆,派郭吉告知匈奴单于,或一决高下,或俯首称臣,单于大怒,斩杀了 负责引见郭吉的官员,将郭吉扣留并流放至北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2)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
14. 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以达到什么目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赴犍为经龙阁道[注]岑参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注]本诗为大历元年(766年)诗人经龙门阁时作。犍为,指嘉州,今四川乐山。龙阁道,即龙门阁栈道,在今四川广元东北,是蜀道中最险的一段。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六句用“暗”“网”二字,描绘富有动感的山林景色,突出了蜀道风光的独特。
B. “屡闻羌儿笛”与诗人另一诗句“胡琴琵琶与羌笛”,都以声写静,暗含诗人愁绪。
C. 尾句中“岷峨”泛指高山,全句表达了诗人不因险阻而退却的担当精神和积极心态。
D. 本诗前八句描写行道场景,后四句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全诗结构清晰。
16. 本诗前四句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请简要概括两诗这些诗句共同表现的蜀道特点,并简要分析它们各是如何运用正、侧面描写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郭攸之等人忠信纯善,宫中的大小事务如果“________”后 再执行,那么“________”,获得启发和帮助。
(2) 《阿房宫赋》中说,六国诸侯世代“________”得来的珍宝最终都被运往阿房宫,可秦 人却把它们当作普通之物,“________”,看到了也不觉得可惜。
(3) “春社”是古人春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春社”作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 经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的热度______攀升。不久前,电视台端午节特别节目“水下飞天洛神”舞蹈圈粉无数。______的水下舞蹈令人惊艳,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正是出神入化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黄的故纸维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文化要传承,传承需创新;文化要共鸣,共鸣需互动。《国家宝藏》节目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进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______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______在丰富的文化宝库。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连续 精美绝伦 展示 踟蹰
B. 连续 美轮美奂 展示 徜徉
C. 持续 美轮美奂 展现 踟蹰
D. 持续 精美绝伦 展现 徜徉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正是出神入化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 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B. 正是创意的出神入化、科技的增添光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 记忆,被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C. 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 记忆,被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D. 正是创意的别出心裁、科技的增添光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 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也需要互动与共鸣。”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脑  机  接   口,是   指   在  人   或   动    物    大    脑    与    外  部设 备  之间   创建的 直接  连接 ,用来实现大脑与设备的信息  交  换。当   人      类   思  考   时,(     )。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     神   经   元  也不同。而脑机接口技术便可以靠直接提取大脑中的这些神经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
当下,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类:侵入式脑机接口是指在大脑中植入电极或芯片。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元,通过植入电极,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这种方式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伤,电极的植入不但会损伤大脑神经元,也会给大脑带来感染的风险。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是指头戴式的脑电帽,它主要是使用脑电帽上的电极从头皮上采集脑电信号。这种方式可以在头皮上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主要缺点是不够精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会逐渐变微小
B.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流
C.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变得不再微小
D.大脑皮层能够让神经元产生微小的电流
22.用含有“虽然……-但是”的复句分别概述第二自然段两类脑机接口的优缺点,要求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材料二: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说道:“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泉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
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2021.08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两个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信息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以及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材料一摘编自张春颖《中国航天文化的特色及内涵研究》,材料二摘编自[英]莫莉·西尔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航天文化》,经适当删改,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阅读和理解。
1.(3分)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
A项,材料一第一段说“中国航天文化贯穿于航天事业的各个历史进程及各个领域”“中国航天文化是一种优秀的社会文化”,第二段说“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沿革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文化跟从航天事业的诞生而来。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选项综合以上信息进行转述,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意。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一第二段说“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的飞天情结为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开创奠定了文化基础”,因此,选项前半句说“传说故事、飞天情结为中国航天文化奠定文化基础”是正确的。“传说故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飞天情结”包含着中国人数千年来对太空的不懈探索精神;另外,材料二第二段说“有三种重要'精神’或历史影响使得这种新兴的航天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精神”。综上不难理解,“传说故事”“飞天情结”都代表着某种传统精神,作为传统精神的组成部分,它们对中国航天文化形成典型的中国特色是有所帮助的;同时,材料一第二段又指出“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这里的“鲜明的民族性”与“典型的中国特色”是密切相关,没有“鲜明的民族性”就谈不上“典型的中国特色”;因此,选项说“传说故事、飞天情结……有助于中国航天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性”也是成立的。故B项正确。
C项,来源于材料二第三段,“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见,“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是成立的,但“文化产品”“旅游”等只是中国航天文创向青少年宣传航天事业的载体,“文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应与文化产品有关,“旅游”的发展趋势应与旅游有关,虽然“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与“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它们的发展趋势,因此把中国航天文创的努力方向当作是这些载体本身的发展趋势是缺少依据的故。故C项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D项,来源于材料一最后一段和材料二第三段。材料一最后一段说航天产品“是指经过航天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航天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可见,航天产品的创造主体是“航天人”;材料二第三段说“现在很常见的是,中国品牌与中国国有航天机构合作,打造出大量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主题产品”,举了森宝积木公司与中国航天文创联名推出与航天有关的系列模型的事实,可见,中国航天文化产品的创造主体是公司企业和中国航天文创。因此,虽然中国航天产品和中国航天文化产品有较密切的关联,但其创造的主体是有区别的。故D项正确。
2.(3分)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说法是正确的一项,答案是D。
A项是对材料一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可见,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确实是需要从构成航天文化内涵的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建设,但说三要素的建设要按照精神、物质与制度的先后顺序则缺乏依据,因此A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
B项是对材料一第二段和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第二段指出“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可见,航天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它吸收许多先进的元素密切相关,这也体现其包容性;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泛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体现的是弘扬学习航天文化对航天文化的重要意义。弘扬的方式可以是不拘一格的,但把“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作为社会各界对航天文化不拘一格弘扬的必要条件,则缺乏逻辑依据。因此B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
C项是对材料二第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二第一段说“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可见,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之所以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是因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至于“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不能作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因此C项的分析与推断有误。
D项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做出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二最后一段说“中国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新热潮正逐年高涨,巩固了国家航天事业。虽然这些产品仍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以将中国置于太空探索前沿为主题的传媒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国际意识,比如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三体》小说三部曲和能够在奈飞频道上观看的电影《流浪地球》”,说明“这些产品”目前虽然“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因此,选项根据“随着以探索太空为主题的中国传媒产品国际意识的加强”,作出“中国的航天文化产品有望深入推向国际市场”的推断是正确的。故D项的分析与推断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3.(3分)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推断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最能支持“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这一说法的一项,答案是A。
A项,“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属于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说明它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符合文化符号的要求。故A项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B项,“两弹一星”精神属于精神文化,选项体现的是这种精神文化的作用。故B项不正确。
C项,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说的是航天器的命名方式,选项体现的是这样命名的意义。故C项不正确。
D项,电影《流浪地球》不属于航天文化的范畴,也不属于物质载体,选项体现的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故D项不正确。
4.(4分)
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应针对“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这一观点去说明。
考生答案没有从论证的角度答题,不给分。
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说明不清,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
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为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对“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的论证在材料一的第四段,第四段先指出航天工程由于事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其成果事关国家的声誉和安危,这是从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角度进行论证;接下来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阐述了零缺陷质量意识是如何树立和提升的,这是从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的角度进行论证。
5.(6分)
说明:
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为其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与中国航天事业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进行类比。
分析:
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
有助于改变西方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使其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答对说明给2分;答对分析给4分,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应依据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的相关内容去说明和分析,否则不给分。
应针对类比的手法去说明,并分析其作用,否则不给分。
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说明、分析不够准确清晰,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
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表达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题干中指出的内容范围,理解提到的类比手法,从材料二中找出与之对应的部分,加以说明并作分析。
材料二在最后一段是这样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的:“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其主要意思是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强化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这一观点。本材料为英国学者所写,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点,材料把“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进行类比,读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这样表达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特别对西方读者来说,能够改变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进而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讲评建议】
1.要引导学生掌握复合文本的基本特点,快速理清说明的逻辑思路,辨析说明方法,判断论点和论据的一致性。
2.要引导学生明确复合文本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综合、评价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3.要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材料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推断、提炼和表达信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能够依据文本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对接社会发展要求。
4.要注意指导学生精准细致地分析语句,准确捕捉其传递的信息,以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5.解答客观题时,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综合比较,提炼有效信息,辨析选项信息是否源自文本,其理解分析是否符合原意,评价推断是否合理。解答主观题时,要引导学生审清题干,根据题干指示,整体把握,紧扣文本分点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文学类文本《孔子的自白》是顾随创作的一篇小说。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理论批评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究专家。顾随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选择这篇小说作为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小说叙写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冷落却初心不改的故事,并通过孔子的“自白”,塑造了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伟大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圣贤先哲的敬仰与赞颂,有助于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二是这篇小说艺术特色显明。小说以“孔子的自白”为题,主要通过对话与内心独白来塑造人物形象,形式新颖,感染力强;同时,小说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以《论语》中的有关记述为创作基础,并进行大胆的串连和糅合,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在教与学中注意古今融合、教考衔接。为适应考试要求,易于考生理解和把握,选用这篇小说时在文字上作了部分删改,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6.(3分)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
A项的考查点是对小说内容的分析鉴赏。小说开头写叶公询问子路,叶公话中的“仲尼”是孔子的表字,古人对尊长一般称字,对晚辈和自己一般称名,所以选项说叶公“以'孔仲尼’尊称孔子”是正确的。叶公话中的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其言外之意是孔子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什么大成就,概括起来说,就是选项后半部分所说的“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圣人的礼敬尊崇”。对于叶公的这一问题,子路是什么态度呢?小说在后文作了这样的交代:“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可见,子路固然本就对叶公没有好感,但激发子路对叶公不满恼怒的直接原因还是叶公问询孔子其人其事时的语气和内容。综上可见,A项的分析鉴赏正确。
B项的考查点是对小说 艺术手法和内容主题的分析鉴赏。小说在写叶公询问子路后,通过子路的联想对叶公形象作了一番叙写,叙写内容与刘向《新序》中“叶公好龙”的典故内容基本一致,因此,B项前半部分说“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是正确的。另外,小说用“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来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等细节描写叶公见天龙的情形,显然语带夸张,把叶公描绘成一个小丑样的漫画人物,因此选项说“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也是正确的。小说对叶公的描写虽然是通过子路的联想来完成的,但作为小说的内容之一,显然也会带有作者的某种写作意图,结合全文内容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也包含了作者对好名不务实者的讽刺。综上可见,B项的分析鉴赏是合理正确的。
C项的考查点是对小说内容、主题和人物描写技巧的分析鉴赏。小说中子路对叶公之问昂然不答,表现了子路的耿直执拗;而孔子却批评子路的不答,认为答复叶公可以阐明孔子的为人与理想,是一次难得的宣传儒家思想的机会,从中可见孔子的宽容睿智。因此选项说这一细节“刻画师徒的不同形象”是正确的。但选项后半部分接着说这一细节“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则是对小说内容主题的错误理解,表面上看,子路的不答与孔子的要答的确存在处世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具有故事新编性质的小说的创作意图,选项中说“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无疑是把孔子理解成一个灵活机变、左右逢源的投机者形象,完全背离文章的创作意图。由此可见,C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D项的考查点是对小说整体艺术特色及效果的分析鉴赏。本篇小说采用故事新编的艺术形式,这是小说最突出明显的艺术特点,但仔细品味小说,读者还应该可以发现,作者创作的重心并不在于“新编”,而是在于“故事”,即小说的诸多细节,包括孔子的“自白”,大都是对《论语》有关记述的“翻译”和糅合,而《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其真实性已得到人们的普通认同,因此,小说以《论语》有关记述为基础而创作,其艺术效果自然就是选项所说的“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综上可见,D项的分析鉴赏正确。
7.(3分)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领悟作品感情、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对文本理解所涉及的复杂因素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说法是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
A项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评价。子路是孔子学生中性格特点较为鲜明的一个,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有多段有关子路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子路的确是“鲁莽好勇”,“常常受到孔子批评”。但本文所描写的子路形象,却与《论语》中的子路有所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现为:小说中的子路比较执拗;子路陪同孔子出游多年,“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不再“好勇”了。因此选项评价《论语》中的子路形象与本文所塑造故的子路形象基本一致,显然不够合理。故A项的说法有误。
B项考查对作品中重要语句的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小说中描写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是以景衬情,以树叶知秋表现时光流逝,此处的“叶”与“叶公”毫无瓜葛,自然也就不存在选项所说的“双关”,不可能与“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故B项不正确。
C项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相关知识的积累掌握。小说中提到的石门“晨门”与子路的故事,记录在《论语·宪问》中,也选入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考生对此应该不陌生。《论语》中“晨门”的原话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呢?小说文本给出了回答:首先,孔子认为这是“晨门”对自己的讥讽;其次,“晨门”与长沮、桀溺一样,都是深知孔子,了解孔子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因此,这一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对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的概括。由此可见,“晨门”评价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既可理解为讥讽也可理解为褒赞。故C项理解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D项考查对作品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及相关作品思想主题的整体把握。小说中“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一句本来是孔子教导徒弟的话,其中“人世的真实”主要指仁道不行于世、孔子师徒不被世人理解的现实,而“恐怖”则主要指孔子师徒面对这些现实而产生的失落、痛苦、愤懑等心态。这句话既是对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推行仁道那一段生活的总结,也颇具普遍性、哲理性,如果我们拿它来观照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也的确能从中体悟到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如《祝福》中,“我”就是发现了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农村封建意识这一“人世的真实”,才产生了愤怒、悲哀等“恐怖”之情;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就是发现了埋葬别里科夫并没有改变当时俄国的禁锢之风这一“人世的真实”,才产生了深深的“恐怖”之情。但沈从文的《边城》,描绘的是湘西地区淳朴的风土人情,凸显的是人性的善良美好,如果说《边城》中的翠翠、傩送等人物也发现了“人世的真实”,那么这些“人世的真实”是纯净美好的,它给人们带来的也不是“恐怖”此之情。因此D项的说法不正确。
8.(4分)
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
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答案应当紧扣“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作阐释。考生答案不是回答“东西”所指的内容,而是解释原因或概括孔子的形象特点等,不给分。
考生答案照抄原文相关文字,缺少必要的概括与整合,应酌情扣分,得分不能超过2分。
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分点标准不清,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
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概括文学作品内容为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小说中写孔子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一共有三次,其中第二、三次是对第一次的强调,孔子所看见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准确回答“东西”所指的内容,就要回到第一次写孔子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的文本中,结合前后文有关孔子的心理描写及对孔子形象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概括整合。
前文写到,孔子正在为此次出游没取得预期成果而伤感,于是便有了“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的想法,并因此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可见,孔子第一次在对面墙上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就是因为之前的联想,所看见的“东西”的主要内容,也应当是关于未来的某些值得期待的情景。结合小说所要着力刻画的孔子“执着坚韧”“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我们可以理解到,孔子看见而当时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应当是孔子对自己未来生活和理想追求的愿景,因为是孔子个人的想法而尚未告诉弟子们,而且弟子们也没有孔子的眼界和乐观态度,所以这些愿景只是孔子看见而弟子们“不能看见”。
理清这样的答题思路后,便可以结合前文对孔子的心理描写内容作概括了。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孔子南游于楚”的交代,将教育弟子的晚年生活场景准确表述为“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结合《论语》中对孔子思想的阐述,将文中“我的道”具体阐述为“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
9.(6分)
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
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
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
给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题干中“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表明本题的答题角度是写作技巧,考生如果不是从这一角度组织答案,而是回答为概括孔子“自白”的内容 ,不给分。
“这样处理有何好处”专指运用写作技巧所带来的作用及效果,考生如果不是针对“好处”来组织答案,应酌情扣分。
对“好处”有不同的理解,且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的,可根据理由充分、阐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给满6分为止。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对于写人物的小说而言,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而在众多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中,侧重从人物心理出发,以描绘人物的心灵世界来刻画人物是最常见而有效的艺术手段。通过人物的内心写人物,犹如用人物的眼睛来看世界,透过这个被主观化的世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人物丰富的内心和独具一格的性格,还可由此窥见作家寄寓于人物身上的独特情怀,进而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
本文所采用的孔子“自白”这一艺术手法,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两种人物描写技法,一是心理描写和幻觉描写,即孔子逆旅晨起后的心理活动;二是语言描写,即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及面对众弟子发表的演说式自我陈述。以上两种人物描写技法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运用的好处基本一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采用孔子内心独白和幻觉的形式,可以直接坦露孔子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写出孔子从伤感楚国之游的失败到决心重新选择人生努力方向的心路历程,表现孔子的自我剖析精神和伟大人格,进而表现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
二是采用孔子演说式自我陈述的形式,可以借此合理地融入孔子周游列国屡遭挫败、理想志向不被理解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实现理想志向道路上不懈怠、不懊悔、不悲观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从想与做、人与事等不同角度立体塑造孔子形象的小说格局,有利于更真实地表现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
三是采用人物“自白”的形式,可以通过孔子的内心独白、幻觉和直接倾诉,把孔子的内心世界直接坦露在读者面前,不但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而且增加了文本的抒情性,使读者更能真切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
【讲评建议】
1.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文体特征,学会分析小说的场景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情感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要适当补充人物描写、场景、题材、主题、情感、审美接受等有关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并理解小说的个性特色。
3.要指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从中获得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进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4.要指导学生加强审题训练,能分清“好处”“艺术效果”等设问的不同;并能根据题干的答题限制,合理推断答题要点,并力求答案组织富有逻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三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前面2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包括词语使用题和语病辨析修改题;第3题为语言运用分析表达题,6分,这3道题拢合在一个语段中进行综合考查。后面1道选择题和1道表达题拢合在另一个语段中进行综合考查,其中考查衔接连贯的选择题3分,考查根据规定句式概述的表达题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18.(3分)D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答案是D
本题给出的语段缺了四个词语,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选择恰当的词语。
第空白处要辨析“连续”和“持续”两个动词。“持续”意为“延续不断”,“连续”意为“一个接一个”,此处的主语为“热度”,无法与“一个接一个”搭配,故选用“持续”恰当。
第空白处要辨析“精美绝伦”和“美轮美奂”两个成语。“精美绝伦”意为“精致美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用于修饰“舞蹈”,选用“精美绝伦”更恰当。
第空白处要辨析“展示”和“展现”两个动词。“展示”意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展现”意为“显现出”,此处的受动对象是“鲜活的生命力”,是无法“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故选用“展现”更恰当。
第空白处要辨析“踟蹰”和“徜徉”两个词。“踟蹰”意为“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是一个形容词,“徜徉”意为“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是一个动词,此处意在强化当代观众对古老文化的接受与传播,“踟蹰”一词具有的迟疑之义会削弱这一语意的表达,故选用“徜徉”恰当。
19.(3分)D
【试题分析】
为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画波浪是线的有语病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答案是D。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两处语病。其一,“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极高超的境界,与“创意”搭配不合理。其二,原句“出神入化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意味着三个短语的中心语“创意”“科技”“历史记忆”处于并列关系,共同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根据上下文语意可知,创意、科技这两者与历史记忆显然不是并列关系,且“历史记忆”也无法主动演绎为时代风采,可见在“泛黄的故纸堆里”前少了一个使令动词,导致整个句子结构混乱。A项,添加了“让”字,对结构混乱的问题进行了正确的修改,但未对“出神入化”与“创意”的搭配不当进行修改。B项,添加了“被”字,但仍未对“创意”“科技”“历史记忆”三者并列所导致的结构混乱进行正确的修改,也未对“出神入化”与“创意”的搭配不当进行正确的修改。C项,将“出神入化”换为“别出心裁”,“别出心裁”意为“独创一格,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主意、办法”,与“创意”搭配得当,修改了原句搭配不当的问题;添加了“被”字,但仍未对“创意”“科技”“历史记忆”三者并列所导致的结构混乱进行正确的修改。D项,对两处语病都进行了恰当的修改,且表述通顺合理。此外,C、D两项还存在一处表达不同,即C项表达为“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D项表达为“正是创意的别出心裁、科技的增添光彩”。这两种表达强调的语意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与后文都能衔接,都不存在语病。综上可见,D项是本题的答案。
20.(6分)
示例:
原文使用整句,句式更为整齐;原文使用顶真修辞,更具音韵美感;原文点明传承与创新以及共鸣与互动各自的逻辑关联,表达更严密。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规定了答题的角度和方向,考生如果不是从表达效果这一角度组织答案,不给分。
“更好”专指原文句子与修改句子对比而产生的表达效果,考生如果不是针对“更好”来组织答案,应酌情扣分。
每点2分,包括对原文表达特点的具体说明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答案如果具体说明与分析不对应,应酌情扣分。
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分点标准不清,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
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考生辨析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将改写之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结合语境分析哪种表达效果更好。原句使用整句,而改句为散句,从表达效果来看,整句的句式更为整齐;原句使用顶真修辞,而改句没有使用任何修辞,原句也就具有了顶真修辞所带来的音韵美感;原句将传承与创新,共鸣与互动各自之间的关系作了“传承需创新”“共鸣需互动”的阐释,能更好地承接上文“水下飞天洛神”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创新,引领下文《国家宝藏》节目在点赞评论的互动中共鸣,逻辑关系更为严密,而改句将“传承”“创新”并列起来,“共鸣”“互动”并列起来,忽略了传承与创新以及共鸣与互动各自的逻辑关联,从表达效果来看,原句的表达更严密。
本题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8分)
21.(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答案是B
补写处前一句为“当人类思考时”,补写处后一句为“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从前后文的语意逻辑看,补写处之后的句子应是对补写句及前一句的补充解释,由此可见,补写句的陈述对象应为“神经元”,这样,前后文陈述对象才能一致。而分析比较本题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C两项均以“电流”为主语,D项以“大脑皮层”为主语,只有B项以“神经元”为主语,从陈述对象的角度来看,B项最合理。此外,从补写处后一句中“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以及第二段中“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在头皮上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等句子的语意来看,“激活的神经元”主要指神经元的“放电”,所谓“放电”,意即电流由无到有,而不是指电流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比较四个选项,只有B、D两项中“产生微小的电流”才能表达“电流由无到有”的特点而,而D项主语不当,应予排除。综上可见,B项衔接最恰当,是本题的答案。
22.(5分)
示例:
侵入式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会对大脑造成一定损伤;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不够精准。
语意完整连贯,给4分;逻辑严密,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超过字数 酌情扣 分。
【评分说明】
考生如果没有运用含有“虽然……但是”的复句来概述,不给分。
考生答案与“两类脑机接口的优缺点”无关,不给分。
“两类脑机接口”与各自的优缺点对应出现错位,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运用简明连贯的语言对语段进行压缩及变换句式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为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运用含有“虽然…但是”的复句分别概述第二自然段两类脑机接口的优缺点,分别概述两类脑机接口意味着写出来的句子应分别以两类脑机接口为表述主体;运用含有“虽然…但是”的复句概述优缺点,意味着构成复句的分句当以优缺点为主要内容,且内部构成转折关系。语段的第二自然段所涉及的两类脑机接口为侵入式脑机接口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优点是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缺点为会对大脑造成一定损伤;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的优点为可以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缺点为不够精准。综合以上信息和要求,答案可以表述为“侵入式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会对大脑造成一定损伤;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不够精准”。
本题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和组合方式,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可酌情给分。
【讲评建议】
1.词语使用题,讲评时除了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近年来高考词语题的常见设错类型,引导学生注意常见成语的语义、色彩、适用对象与场合等,注意常见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恰当运用问题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常见动词、名词、关联词等词语的正确使用。
2.语病辨析修改题,讲评时要注意讲析清楚高考常见的六种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可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帮助学生提高辨析修改的能力。
3.语言运用分析题,讲评时要注意引导考生关注语音、词语、句子等各个层面的修辞手段,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顶真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各种修辞手段运用的作用与效果。
4.语篇衔接题主要是从语篇关系的层面设题,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根据上下文形式衔接与内容照应的原则进行推断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句式合理,语意连贯,内容照应,逻辑严密。
5.压缩改写题应引导学生理清材料信息,避免信息的遗漏,根据分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和要求的句式结构,提取材料的主要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
6.语用题对应的考点较多,题型多变,讲评时,既要讲清楚稳定题型的应对策略,也要关注题组可能出现的变化。
7.指导学生化整为零,做好全面复习和知识积累的工作。
四、写作(60分)
第四大题综合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1道写作题构成。
23.(60分)(略)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评分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主要说明三点。
1.关于“题意”
“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符合题意
完成题目所规定的全部任务,结合材料内容作文。对两则材料内容及含意有明确的态度,能够紧扣“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写作任务,角度明确、稳定,阐述看法能紧扣材料内容及含意,作出理性思考和分析说理。在“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一等(20~16分)。在“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二等(15~11分)。
基本符合题意
基本能完成题目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基本能结合材料内容,大体上能围绕“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展开阐述,角度基本明确、稳定,阐述看法尚能自圆其说。其内容项评三等(10~6分)。
偏离题意
未完成题目所规定的主要任务,未能结合材料内容,主要内容游移于材料和写作要求之外,与“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基本上没有关联,角度不明确、不稳定,只是从材料中随意生发出一个话题,如“高尚人格”“诗情画意”等。如架空“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写作任务,孤立谈“科学与艺术”“音乐的作用”“拓展思维”“艺术熏陶”等,也属于偏离题意。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关于“内容不当”
针对性不明确,写作内容与“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和材料内容及含意无关,罗列名言事例与看法没有逻辑关系。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关于“文体”
试题明确要求“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写的应是驳论文,它需要指出对方观点错误的实质,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做到破中有立、破立结合,使自己的观点在辩驳中得以明确,在阐述中不断深化并最终得出有启发意义的结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
符合文体要求
以驳论文的形式写作,阐述认识与思考要破中有立,破立结合,有的放矢,观点明确,交流文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富有说服力,能体现自身性、批判性、思辨性、建设性。在“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一等(20~16分)。注重分析说理,阐述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提出希望与建议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二等(15~11分)。
驳论文属于论述类文章范畴,议论为主,叙述为辅,不宜写成记叙类文章。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以驳论文的形式写作,基本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基本把握,有一定的认识,能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在“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三等(10~6分)。
不符合文体要求
未采用驳论文形式写作,其表达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
本题是依据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精心设计的一道有关美育意义,富有时代意义,体现时下热点的材料作文题,具有鲜明价值观导向。命题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任务,把写作和人生体验相结合,把任务指令和生活现实相结合,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防套作和防宿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文材料来源于著名教育家的经典论述和著名科学家的即席发言,命题立意高远又贴近考生的实际,立足引导学生关注美育的目的、作用和意义,体现了思想教育与素养考查的高度统。
试题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提供的两则材料不拘一格、创新组合,一则是著名教育家对美育目的的经典论述,一则是著名科学家总结艺术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帮助的即席发言,它们都契合当今时代主题,共同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下的时代热点——美育的目的、作用和意义。材料一和材料二蕴含着美育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人格、丰富认识、拓展思维等意义,这本身就是对“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辩驳。试题由两则材料构成,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析空间,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有利于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
命题精心设计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写作任务,力求科学合理地对考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全面考查。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这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的“认识与思考”都必须是由材料“触发、联想与思考”而来的,必须是本于材料,源于材料的,凡是脱离材料的“认识与思考”都不符合本题的写作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则要求考生作文内容必须与两则材料提供的思考点凝结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不可以油水分离,牵强附会,偏转空谈等。但同时也应注意适当、合理的延展,不宜只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肤浅议论和简单叙写上,而要充分考虑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注重分析,增强思辨,不能仅是自圆其说,还要顾及不同的看法,或接纳或反驳,要有读者意识。
“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的写作任务指令,首先明确了写作的任务要求,这是写作任务中的关键部分。考生应结合两则材料,并围绕“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任务写作试题明确要求“辩驳”“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它需要指出对方观点错误的实质,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考生可以指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片面和浅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试题的两则材料正可以引导我们思考美育的这些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窄化了美育内涵,忽略了美育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等方面的价值。而这种对美育价值的窄化,又与对美的对象的窄化有关,美不但包括艺术美和语言美,还包括心灵美、礼乐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等等。这些丰富的美的对象正指向美育的丰富内涵。与片面性相伴生的是“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浅薄,它只关注到美育眼前的、表层的功能,没有关注到它深远的、本质的功能美育悦人耳目、明辨美丑,进而启人心智、陶冶性情,再进而塑造人格、美化社会,诚如试题材料所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蔡元培还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考生如能恰当引证马克思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论断,或引证朱光潜、宗白华等著名美学家的相关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对美育的意义也当能做出更深刻的阐发。需要注意的是,辩驳不等于全盘否定,美育固然不只为娱乐和审美,但娱乐与审美也当是美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此外,写作时应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避免陷入浅层粗糙的写作臼,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比如,可以侧重思考美育的育人功能,指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片面和浅薄;或可以探讨“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思考泛娱乐化倾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呼吁美育育人功能的回归;或可以思考美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或可以思考美育对丰富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意义;等等。
其次,它还在文体方面规定写驳论文,就作文要求而言,考生要写的驳论文属于论述类文章范畴,议论为主,叙述为辅,不宜写成记叙类文章,需要表明自己对“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这一观点的认识与思考,有破有立,有批判性、思辨性和建设性,尽量写得透彻、详细、具体,做到有的放矢、中心突出。
本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在考场上有写作主体意识、对象意识、读者意识、交流意识,有针对性地写作,这有助于纠正考场作文写作中随意性的倾向,从而考查出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
【讲评建议】
1.应强化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要重视对复杂材料整体含意把握的指导与训练,杜绝话题作文式的审题指导与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提炼复杂材料含意的能力。
2.要加强学生对驳论文的认识,引导学生明确驳论文的文体特征,必要时,可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驳论文与学生共同分析。要引导学生注意交际语境写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强化写作的主体意识、对象意识、读者意识、交流意识等。
3.要强化学生的审题和扣题意识,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具体任务及写作要求,根据任务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任务意识和问题意识,明确写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思考和联想,以提炼和深化主题,丰富写作内容;写作时,既要分析具体事件,又要超越具体事件,达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高度。
5.多启发学生学会从他人立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立意,倡导谨慎、开放、求实、公正的理性交流态度。
6.重视思维训练,特别是聚合思维、因果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与训练;思维重在准确、合理和深刻,而不在于刻意求新。
7.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要在解决“对不对”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度重视本校本班学生习作的反复修改升格,在反复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8.注意比较、总结所写过的写作题在材料提供、任务设计、写作要求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引导学生针对不同试题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杜绝套作与宿构。
9.开阔学生的写作格局,引导学生思考美育意义,关心美育文化,在理性思考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公正说理的能力。
10.要强化考场作文的完篇意识,避免遗漏标题、缺少结尾、字数严重不足,此外还应强调卷面书写整洁,不乱涂乱画,乱加标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