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
《诗经欣赏》—小雅 ‧都人士之什·《何草不黄》
(峻岫)
这是一首西周米年日夜不停歇的征夫们吟唱的诗歌。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毛诗注疏》]“视民如禽兽”这句话,可能不妥。虎兕皆凶恶动物,真的民如虎兕,岂可被欺。其实这是一首反应,“用兵不息,军旅自岁始,草生而出,至岁晚矣,何草而不黄乎?言草皆黄也。于是之间,将率何日不行乎?言常行劳苦之甚。”[《毛诗注疏》]《何草不黄》就是一首反应征夫生活的诗歌。朱熹说:《何草不黄》反映“周室将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此诗。”[南宋·朱熹《诗经集传》]可见这是一首出现在西周末期的诗歌。反应“征伐不息,行者愁怨之诗。”[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更具体地说《何草不黄》写的就是“征夫恨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分为四章。第一章,诗人写道: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注释】“行”:征夫出行。“将”:出征。
什么草不枯黄?哪一天不奔忙?什么人整天不停歇?走遍天下四方。
第二章,诗人写道: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注释】“玄”:发黑腐烂。“矜”:通“鳏”,就是鳏夫。
什么草不干枯?为什么都成了鳏夫?悲哀我等征夫,唯独做不成正常人。
第三章,诗人写道: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注释】“兕”:野牛。“率”:沿着。“暇”:闲暇。
不是野牛不是虎,穿行旷野未停步。悲哀我等做征夫,一天到晚都忙碌。
第四章,诗人写道: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注释】“芃”:兽毛蓬松。“栈”:役车高高的样子。“周道”:大道。
狐狸有毛蓬松,往来出没草丛。役车忙碌穿行,走在大路之中。
这是一首西周末年,征夫们吟唱的诗歌。战乱不断,征夫们整天奔走,靠两条腿走遍四面八方。眼前青草由绿变黄,又有黄变得干枯腐烂。黄草就像他们的命运一样微不足道。他们常年在外奔波,不得回家团聚,就像一个个鳏夫,没有办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整天奔波在外,不是野牛,就像野牛;不是老虎,就像老虎,一天到晚不得停歇。犹如毛发蓬松的狐狸,出没在草丛之中,奔走在大路之中。
该怎样理解第三章开头两句话?“《大序》云:'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集传》云:言'征夫匪兕匪虎,何为使之徇旷野朝夕不得闲暇。’是皆泥两'匪’字,而不得其解耳。”[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其实这是一个倒装句,应该是:“率彼旷野者,匪兕匪虎。”[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这首诗歌反应的就是:“征役不息,终岁往来,以至'何草不黄矣’而'经营四方’者,又唯有已时也。及至草色皆枯,有黄而玄,而征行仍如故也。且也旷野之间,无非虎兕,幽草以内,尽是芃狐。此何如荒凉景象乎!”[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征夫们大声疾呼:“我征夫也,独非民哉!胡为遭此乱离,弃其室家,极致无人不鳏也哉!盖怨之至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何草不黄》是日夜行进中的征夫吟唱的诗歌。诗歌是哀怨的,景象是凄凉的,连诗句似乎都是干枯的。诗人见景生情,草变黄了,又接近腐烂了。一群征夫,在大道上走着,没日没夜,没白没黑,犹如野牛野兕,又像卧在野草里的绒毛蓬松的狐狸一样。他们日夜低着头奔走,眼里只有变化的黄草和走不完地道路。就是这不断变化着的黄草,和鳏夫一般低头走路的人,勾画出了一幅,“阴幽荒凉景象。”[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凄苦景象令人难忘。(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