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川料南红鉴别!!

南红玛瑙,名字本身已经是个谜题,没有人确切的知道南红这个称呼起源于何时,只知道这个名称的出现至多不会超过15年。在此之前,能够确切知道且不存在异议的名字只有臧语叫做ma.rai或者是ma.zhou,汉语翻译即红色的石头。而对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新名词来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工作。换句话说,每个人心目中的南红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在这里的一切关于南红的描述是我个人对广大玩家的共识的一个总结,可能会有一部分爱扯犊子的或无良商家不这样认为。

南红产地

一、 甘南红。甘南红出自甘肃的迭部,这个区域的老南红珠子的密度异乎寻常的高,并且具有地域辐射性的特点。甘南红色彩纯正,颜色偏鲜亮,色域较窄,通常都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也有少量偏深红的颜色。其中的雾状结构出现的概率较少。无论是红色部分还是白芯,都具有更好的厚重感和浑厚感,相对类似于水彩颜料。一般认为甘南红的质量是南红中最好的。(甘南红多见于那些超级靓的老珠子)

二、 滇南红。滇南红产自云南保山,属火成岩,所产南红原料以块大多裂为特点。滇南红的色彩艳丽,但是色调偏灰调(美学意义上的灰调,而非灰色),颜色方面色域较宽,可以出现从粉白、粉红色、橘红色、朱红色、正红色、深红色、褐红色等等红色调。视觉效果上容易出现表面雾状结构(或者说霜状结构),看起来有稀糊感。且雾状结构中雾易靠白调而非红调。出现白芯的部分容易出现半水晶质特征。相对类似于水粉颜料。

三、 川南红。川南红是近两年才被大量开发的一个南红品种,产自川西的凉山州,目前市面上较大一部分南红雕件均为凉山南红。凉山南红是通过火山喷发高温灼烧而形成,属火山南红,开采自沉积岩。原石呈现圆顺造型,看上去和马铃薯造型很像。(外号南红蛋蛋)从外表皮粗细程度来说,有两种较典型的皮壳,一是光滑如铁的“铁皮壳”,二是相对粗糙的“麻”皮壳。铁皮壳的原石通常表皮较薄,肉质更细腻。麻面皮壳通常需要去掉较厚的外表皮才能看到里面润泽的肉质。凉山南红玛瑙按颜色可以将其分为锦红、玫瑰红、朱砂红、缟红、红白料。此外,凉山南红的部分产地的峡谷小溪里产小块鹅卵石状的溪料。(溪料为火山蛋蛋在水里经过冲刷磨掉了皮,自然抛光而成)

四、 此外,尼泊尔,青海南部以及以宜昌为代表的金沙江-长江流域也产南红。因为影响不大,不再赘述。

(分再多的类都不能说明一块南红好还是不好,具体的价值应该根据具体的料子来判定,不论哪种南红,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都很珍贵)

甘南红

滇南红

川料火山蛋蛋

川料南红溪料

川料铁皮壳(产自瓦西)

川料麻皮壳

金沙江料

川料南红颜色分类:

综合目前已知的南红材料及以往业内的常规说法,我们按颜色可将南红分为:锦红、玫瑰红、朱砂红、红白料、缟红料等。

1.锦红南红中,锦红最为珍贵。最佳者红艳如锦,其特点:红、糯、细、润、匀。颜色以正红、大红色为主体,其中也包含大家所熟知的柿子红。

2.玫瑰红颜色相对锦红偏紫,整体为紫红色,如绽放的玫瑰,史上较为罕见,在凉山南红矿中有一定量的出现。

3.朱砂红红色主体可以明显看见由朱砂点聚集而成,也有的呈现出近似火焰的纹理。有的朱砂红的火焰纹甚是妖娆,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4.红白料红颜色与白色相伴生,比如常见的红白蚕丝料,其中红白分明者罕见,通过巧妙的设计雕刻,可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5.缟红料是有着以红色系为主体的缤纷纹理的南红材料,因其纹理类似红缟纹理故被玩家们称为缟红纹南红。

锦红柿子红:

玫瑰红:

朱砂红火焰纹:

红白料:

凉山南红产地描述:

凉山州地质结构复杂,州内高山,河流,峡谷众多,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目前已知的产玛瑙的县有以下几个:美姑,雷波,金阳,布拖,昭觉,盐源,普格,甘洛。但不论有多少个产地,目前公认的能够用的,只有美姑的三个地方。分别是,九口(老坑和新坑),瓦西,瓦里沟(属于农作乡,但是区别于我们通常说的农作料,农作料和所谓的联合料(拉马料),乌坡料,大桥料等等等等一样都是不值钱的。)基本所有不是这三个地方产的玛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料子个头大,多裂,裂得不成样子,没有铁皮壳,料子泛白,只是有淡淡的红,部分料子和保山料特别像。(有部分玩保山料的商人从凉山买这种料子回去冒充保山料)。

九口料和瓦里沟的料子其料开口处和皮色特征多为柿子红,颜色过渡对比小。但是有一点,它大点的料多会有水晶心质地,玉质感非常的强,水晶心小,不影响使用。瓦西料最大特征就是干,没什么润感,和普通玉髓的质感一样。其开口出因为太脆,多有白色的裂片。瓦西料多产玫瑰红。瓦西料里面润度好的料子为柿子红的皮,中间带玫瑰红的缟纹。瓦西还有很多料子为黑皮子,紫红的肉,紫红肉的料子不会有脏,,一般为纯净的紫肉。

南红的形成原因决定了好的南红可用的南红只会产生于个别条件合适的地方。南红的形成首先要有能喷发纯净玉髓的火山,这样的条件必须是连续多次喷发,因为首先喷发的是含杂质比较多的基性岩浆,这种岩浆形成玄武岩,多次喷发后才能喷发出纯净的玉髓。然后必须有纯净的赤铁矿掺杂,如果那个火山底部附近没有赤铁矿就不能形成红色的玉髓。并且降温过程中温度降低得要快。如果慢慢降温就会形成石英的芯子,不能形成玉髓或玛瑙。就算这样好不容易形成了南红,形成初期内外温度的剧烈变化和形成后的千万年的外力作用,也使很多南红丧失完整性,变成了不可用的废料。凭我自己的经验来说,除了上述三个产地的料子外,其他产地的料子只有那种很红很大的料子有可能在最中心有一块无裂或少裂的地方可以使用。但这种机会微乎其微。大家不需要抱有幻想。(现在网络上很多宣称赌石的基本就是这些不能用的废料,南红现在价格很贵了,没那么多大漏捡,卖的永远比买的精,所以大家不要贪小便宜)

典型九口料(带黄色土壤,柿子红的皮很厚):

典型瓦西料(柿子红带玫红):

典型瓦西料(纯玫红,偏紫,这种纯玫红不会穿脏,但是性脆):

典型瓦西农作等等不能用的料(块大,多裂,泛白,性脆,价廉,皮粗):

南红的真伪辨别:

南红玛瑙的作伪以及替代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以下是常见几种。

1.人工烧色人工烧色的原理就是玛瑙成分中含有少量显色离子,若只含有Fe3+离子玛瑙就会呈现天然红色,若只含有Fe2+离子就会呈现青绿色。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玛瑙都同时含有Fe3+和Fe2+两种离子,在氧化性气氛下,通过简单加热方式就会让Fe2+氧化成Fe3+,从而让灰色玛瑙转换为红色玛瑙。 烧色红玛瑙,也就是收藏领域的东红玛瑙,从感官上和南红玛瑙有明显区别。烧色的红总体来说不那么自然。红色偏暗,不亮气,红有浮于表面的感觉。从质感上,由于烧色红玛瑙是利用一些浅色玛瑙来加工,这类其他产地的玛瑙,没有南红玛瑙的特有胶感,即油脂感,通常通透度较高,玻璃感强,和温润特性的南红有着本质不同。 主要区别如下:料脆,容易出现类似玻璃的崩口;色闷,俗称死色,缺乏清亮感觉,无法达到真正纯正艳丽的红色;显微镜下有细微的火劫纹,这是由于高温造成。

2.人工染色有些玛瑙原石本身含铁元素较高,经过加热后会变为红色,但多数则不具此条件,所以要用硝酸第二铁或氧化第一铁溶液,浸渍一个月后,再以硝酸钠浸泡约两周后,让其干燥,然后加热酸化处理,可以使其变为红色。人工烧色在玛瑙优化处理上历史悠久,识别上也有一定难度。染色玛瑙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能看到颜色沿晶体间空隙渗透的网状颜色分布,玻璃感强,也无南红特有的脂感。

3.人工注胶注胶是南红近代开始出现的一种优化方式。注过胶的原石较易识别,在外层有一层透明包裹体,间有细小气泡存在。雕刻后的注胶南红肉眼较难识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内部有细如丝线的透明线纹。通常这种透明线纹较为平直,一般贯穿的幅度较长,甚至贯穿整体。这种透明线状纹和南红中的天然纹理有一定区别,是伤裂环氧胶填充后产生的。

4.料器料器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出透明、半透明甚至不透明形态,与天然南红最大的区别是无油脂性,高倍放大镜下可见一定的气泡。料器的物理特性较脆,断面成玻璃状蹦口。

5.红碧石是成分中含有粘土矿物和氧化铁等矿物杂质的玉髓,也有鸡肝石、羊肝石等叫法。凉山南红产地同时出产大量的红碧石,其中一类火山红碧石外观皮壳和凉山南红几乎完全一致,从外表基本无法正确判断识别。火山红碧石外层也有高温氧化的褐色至铁黑色皮壳,块度大小不一,既有小如豆子的,也有几十公斤的硕大原石。火山红碧石的完整性非常好,基本没有绺裂。韧性比凉山南红高,常规力度击打很难破损。断面颗粒感强呈砂面,光泽度差,无脂感。颜色以红色为主,间有黑色斑点杂质。日光下红碧石不透光,即使在玉石专用强光手电下,该石种也几乎不透光。 (在凉山地区一般称红碧石为乌石。乌石在彝语里面为“乌丝”,意思是猪血。)

乌石断面和南红断面细节比较:

新鲜的猪血和放了很久的猪血(乌石的不同颜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