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交战锤对锤
(四大岳飞庙)
首图,分别为位于河南安阳汤阴(左上)、河南开封朱仙镇(右上,本文)、湖北武昌(左下)和浙江杭州(右下)的岳飞庙。史载,古有四大岳飞庙,正是这四处。
(武昌蛇山上的岳飞塑像)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在郾城大败金兵,并取得了著名的朱仙镇大捷。正当岳飞即将收复东京(今开封)时,主张卖国的皇帝赵构和秦桧等却在一日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其收兵,岳飞扼腕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接着秦桧串通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时年仅仅39岁。
朱仙镇之战,是岳飞故事中最激动人心也最令人痛心的一段。
(“朱仙镇大捷”壁画。前一幅拍自本庙,后一幅拍自杭州“岳王庙”)
镇口有“忠义朱仙”牌坊。正在修路、改建,到处乱糟糟地,两位持冷兵器的守门“保安”也不在岗位上。“国保”碑倒是竖立于原处。
朱仙镇岳飞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殿堂恢宏,碑亭林立。
建筑有山门、配殿、拜殿、大殿、碑楼和寝殿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经历了500余年的风雨,历代有多次修整。1986~1990年,又对山门、配殿、碑楼、大殿和围墙进行了大修,基本上恢复了旧观。
山门3间,进深2间,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青石台阶,古朴庄重。
山门之后是照壁。貌似尚未完工,估计前后要书写诸如“精忠报国”抑或《满江红》之类。
照壁之后是铁铸五奸跪像,五奸分别为秦桧(中)、王氏(右2)、万俟卨(mòqí Xiè、左1)、张俊(左2)、罗汝楫(右1),此5人狼狈为奸,诬陷岳飞,致岳飞于死地。旁置鞭子,任您鞭笞。
拜殿与大殿之间两侧有4座碑楼,其中《满江红》和《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两块碑,字体奔放,苍劲挺拔,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绿瓦盖顶。
殿中央为新塑的岳飞坐像,端庄威严,正气凛然。
除了这尊岳飞坐像外,庙内还有相当数量的人物塑像,大殿内的岳飞侍从,“五子祠”内的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五将祠”内的张宪、杨再兴、牛皋、徐庆、王贵等,其艺术性不敢恭维,来两张集体照带过。
值得一书的是寝殿内铸造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的岳飞夫妇青铜鎏金像,国内仅存,弥足珍贵。属国家二级文物,可谓“镇庙之宝”。
这尊置于玻璃柜内的岳飞女儿岳银瓶,算得上不错的雕塑作品。窃以为在朱仙镇岳飞庙几十尊塑像中,属于上乘,特别是她那悲愤的神情,引人共鸣。
庙东侧新修碑林,石碑的数量相当可观,诗词曲赋题咏岳飞的功绩,表达人们对岳飞的敬仰。
朱仙镇关帝庙在岳飞庙的东侧,两者紧连,构成一片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包含在“岳飞庙”内纳入“国7”。
朱仙镇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原为晋商所建“山西会馆”的一部分。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晋商再次捐资重建关帝庙。前后七次修、建。到1984年关帝庙被作为朱仙镇年画社至今。
关帝庙大门是一道随墙门,十分简约,如同民居。大门两旁各有一幅巨大的年画门神,提醒游客朱仙镇的木刻年画闻名遐迩。
门前的两只石狮子是清代的遗存,最大的特点是有精美图案和卷云纹的基座沉入地下一米许。
除了门口那两只狮子,窃以为关帝庙还有两处亮点,不可错过。
一是,进入庙内首先映入眼帘的那棵郁郁葱葱的奇松,一根树干扎于地下,却在地上分出四枝,曲折而上,直插云霄。人称“关帝奇松”,又称“四人松”。
中间枝丫面南背北者,为刘备;西侧枝丫是关羽和张飞,东南侧枝丫为诸葛亮。君臣一体,护佑一方。您还别说,老百姓在创作这些故事时特有想象力,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再就是“春秋宝殿”,现存大关帝庙的主体建筑。系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修建,但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原来大殿前的卷棚。原有大殿已毁,卷棚经多次修葺,至今仍显得气势雄伟,光彩夺目。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无廊、三级台,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碧瓦红墙,十分壮观。
整个卷棚共有26根柱子支撑,安置斗拱48攒。
殿之四周飞檐翘起,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木雕更是巧夺天工。融会了古建筑技法之大作,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举目环视,令人赞叹不已!
大殿正中,塑关公秉烛夜读《春秋》像,仪态祥然,凝神专注。金色罗帐之上,置“大义参天”匾。
以下片子将关公塑像与殿内建筑结构合二而一,一并呈上。
作为古建筑,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下一片是它的详介,有兴趣的朋友可细读。文字太多,不逐一录下。
两处景点拍了200余张,片子减了又减,文字删了又删,还是感觉啰嗦、拖沓,也就这样了。
(朱仙镇清真寺前山门)
同是清真寺,同在开封市域,同年升级为“国6”,祥符区的朱仙镇清真寺要比顺河回族区的开封东大寺(参见《【国保打卡】(86)开封东大寺(国6)》)更有看头,那是因为朱仙镇清真寺有着更多的亮点,当然这是思泉的一家之言。
朱仙镇清真寺(当地人称“清真北大寺”)占地9000余平米,而后者占地近7000平米。感觉前者要大不少,但是介绍都称后者是“河南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为何?不太明白,要不指的是曾经的规模?
清真北大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间(多种说法中的一种),明嘉靖十年(1531年)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期间多次修葺。据说,岳飞大战金兵时,他的元帅府就设在寺内。
清真北大寺整体建筑为典型的清代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风格,由前山门、碑楼、卷棚、大殿、窑殿、耳房、南北厢房、沐浴室、后山门,以及“回”字形的庭院布局构成。
前山门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东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
这里就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首先,山门两边有两尊石狮,一雄一雌,据传这两尊石狮的石料来自阿拉伯半岛,经能工巧匠雕刻而成。
屋顶采用青绿色琉璃瓦,中间用黄色瓦拼成菱形,黄绿对比丰富屋项的视觉效果,清新淡雅,
屋顶正脊中央是狮驮宝瓶,两侧浮雕为琉璃龙凤图,正面为龙,背面为凤。
清真北大寺建筑配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附以阿拉伯风格的纹饰,融入中国传统的元素。
前山门前后檐下的雕刻就十分精彩。
山门由八根石柱和四根木柱支撑。柱础底部为四角,上部为八角,寓意四平八稳。门内廊上,挂着三块横匾。其中左匾为“未雨先知”,是乾隆五十年纪晓岚题。
该“未雨先知”是有说法的。据说,右侧的础石一旦湿润,第二天必定有雨,从而被作为该寺的镇寺之宝。
山门的抱鼓石上刻有菊花图案,可见菊花在开封的栽培历史之悠久,据说已有一千多年。
山门之后、大殿之前有两座碑楼。其中有一通为清嘉庆十年(1805年)镌刻的阿拉伯文石碑,虽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是河南省内保存最完整的阿文碑,极为罕见。同时呈上旁边的介绍。
另一通是乾隆三十二年( 1767年)刻的《清真古行正教条例》碑。
寺内的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高21米,两边有耳房,前有卷棚,后有窑殿,三部分浑然一体。卷棚梁架及后檐栏额上清代彩绘至今仍清晰可见,弥足珍贵。
殿内大梁上大面积的原汁原味的花卉、几何图案,线条粗犷、朴素简洁,用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的手法,达到富有伊斯兰特点的艺术效果,是研究清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卷棚顶檩上留有清乾隆和道光年间的墨书题记。。
大殿隔窗上看似不起眼的方块镶嵌,是此寺的一绝。那是鱼鳞,不是别的什么材料。用大片鱼鳞加工镶嵌而成,每片约有8平方厘米,现存约700余片,至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用打磨透亮的鱼鳞护窗,不仅牢固,而且白天的阳光、晚上的灯光透过鱼鳞能折射出七色光彩,颇为稀奇。
偌大的鱼鳞来自何处?尚属未解之谜。鱼鳞窗为朱仙镇清真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中原大地上仅此一例,极具考古价值。据说福建南靖土楼也有鱼鳞窗,不过思泉没去过。
提到朱仙镇,就会想到岳飞的“朱仙镇大捷”。前面谈到当年岳飞曾将元帅府设在这里。如今清真北大寺里还留有岳武穆的元素,那就是卷棚内放置的槐树干,据说是当年岳飞的拴马槐,当地人称之为“相思槐”,寄托着老百姓对岳飞的哀思。
窃以为,清真北大寺建筑上还有一处特色,卷棚和大殿之间留下一条缝隙,一缕阳光从缝隙中洒下,底部雨水沟上架着三座一两步即可跨过的小石桥,......显得更为幽静、深邃。
两个殿的屋檐相对而立,是在窃窃私语,还是在无言中感应彼此虔诚的心灵?
后山门,形制貌似与前山门相近。
总之,朱仙镇清真寺(清真北大寺)是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之一,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与阿拉伯装饰风格。多次修葺后,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立足于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