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三国时期,有一个怪现象,控制了大汉三分之二领土的曹魏,在战略上采取守势;而国力较弱的蜀汉总是在马不停蹄的北伐。

首先,曹魏地盘大固然实力雄厚,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国防压力

当时曹魏东南有东吴虎踞江东,北部有辽东公孙政权,西部西北有羌胡、鲜卑,他们对曹魏虎视眈眈。

曹魏兵力虽然多,却四周都要布防,占用很多兵力,如此一来并不能投入太多兵力集中于一点。

鉴于蜀汉拥有天险,胜算不大。所以攻打蜀国是大概率的赔本买卖,只会消耗国力,劳民伤财,给别人消灭自己创造机会。

陕北的羌胡是匈奴后裔,是后来五胡乱华的一个重要力量,他们机动性强,神出鬼没很难对付。

在辽东,有一个与蜀、吴规模、国力相差无几的国家──燕国(公孙式政权),统治区域在辽东地区。

该国从190年初成规模,到238年才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一些。

而至于江南的孙权,当年曹操以全盛之国力尚且无法对付,后世的曹魏统治者基本不做打算了。

由于多处受敌,最佳的策略,就是埋头发展经济,积极练兵,广招人才,以守为主,静观其变。

其次,曹魏所占据的地盘天灾不断

汉末三国时代,中国迎来了一段“小冰期”,气候开始不断变冷,冰雹、暴雪等极端天气经常出现。

汉末三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四处奔波。这些人衣食无着,卫生防疫更得不到保证。疾病流行的角度看,流动人口越多,流动范围越广,接触机会越多,瘟疫的传播也就更快、更广。

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据统计,仅参战在5万兵力以上的大型战役就多达92场。而瘟疫往往是战争的衍生品。

在战争中,由于伤病、饥饿等因素,极易诱发瘟疫。而军营又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场所,这也大大增加了瘟疫交叉感染的几率。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时曹军中瘟疫横行。

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华夏大地上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瘟疫“丁酉大疫”。

“建安七子”中复有四人因瘟疫而死。

传说鲁肃的接班人、关羽的终结者、东吴名将吕蒙死于关羽索命或者孙权谋杀,其实大概率是死于瘟疫。

他的战友蒋钦、孙皎英年早逝,也不排除跟瘟疫有关。

《三国志》不乏对瘟疫的记载:

帝(曹操)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四年春正月……筑南巡台于宛。三月丙申,行自宛还洛阳宫。癸卯,月犯心中央大星。丁未,大司马曹仁薨。是月大疫。黄初三年,发生日食和严重的蝗灾。《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冀州大蝗虫,民饥”。

黄初四年,发生瘟疫和水灾。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当年三月“大疫”,三个月后“伊、洛溢流,杀人民,坏庐宅”。

黄初五年,冀州饥荒,再次出现日食。

黄初六年,“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

连地处亚热带的长江都结冰了,可见气候之寒冷。

黄初七年,曹丕亲临许昌,许昌南门无故崩塌,他就没有进城,五个月后驾崩。

连年不断的瘟疫和灾荒,造成人口急剧减少,生产力缺乏,国家财力紧张。

在此情况下,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休养生息。

事实上,曹叡在司马迁等人的辅佐下,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库充盈、国力强盛,为后来曹魏灭蜀,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那么,处于弱势的蜀国,为什么要大动干戈,不停进攻北伐呢?

外部环境

夷陵之战后,蜀国很东吴握手言和,诸葛亮发动北伐没有后顾之忧。

蜀国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不怕失败被曹魏追击端了老窝,即使失败也无关大局。

蜀国是天府之国,益州在诸葛亮治理下经济繁荣,粮食充足,具备发动战争的物质条件。

蜀国道路艰险,跟外界交往少,瘟疫灾害对它的影响不大。

而且,蜀汉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战乱较少,政治力量也比较统一。人口增长稳定,有着发动战争充足的人力资源。

政治需要

刘备一直对外宣称自己的中山靖王之后,是汉王朝的合法继承人。

那么既然曹魏篡汉,蜀汉就跟他势不两立,应该讨伐汉贼,不能偏居一隅。

而讨伐,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付诸行动。

其实汉朝的灭亡,恰恰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天下英雄纷纷投奔曹魏和东吴,这说明人心已经不古,打着大汉旗帜没有了号召力。

诸葛亮应该与时俱进,放下政治抱负,韬光养晦。

可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诸葛亮依旧高举复兴汉室的大旗,让自己不停北伐,疲于奔命。

诸葛亮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对他委以重任,希望他辅佐自己成就霸业。

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就一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辜负先帝重托。

只有消灭曹魏,一统江山,诸葛亮才完成夙愿,无愧于心。

对此,诸葛亮在前后《出师表》中写得再清楚不过:“臣本布衣,躬耕于(46)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攻为守、虚张声势

诸葛亮知道,蜀汉跟曹魏势不两立,曹魏发展壮大后迟早会吃掉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也许能创造奇迹。

诸葛亮知道蜀汉打不过曹魏,他在后《出师表》也写得明明白白:

“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我知道自己不是曹魏对手,但是不讨伐他们,我们也会消亡;与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转移矛盾、消灭异己

列宁说过这么一句话:“帝国主义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蜀国当然不是帝国主义,但诸葛亮是个政治家,也懂政治,也无师自通,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刘备作为外来者来到益州 ,对当地既得利益集团来说,就是鸠占鹊巢的入侵行为。

当时益州存在两大集团,即李严为代表的东州集团和以黄权、张裔为代表的益州集团。

刘备的到来挤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瓜分了他们的蛋糕,这是难以容忍的。

于是他们对刘备集团充满敌意,心里一百个不服,臣服是武力压迫的结果。

一旦刘备集团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其当做病猫,趁你病要你命。

比如刘备在夷陵之战损兵折将、铩羽而归的时候;墙上草就蠢蠢欲动、不安分起来。

对此,诸葛亮不能不高度警惕。

于是他就想到北伐转移民众注意力,提高凝聚力,转移国内矛盾,进入战时状态,控制军政大权。

只有这样,蜀汉内部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但是有得必有失,诸葛亮频繁北伐,不但劳民伤财,耗尽了蜀国的国力;也沉重打击了蜀军士气;更让民怨沸腾,让蜀汉政权失去合法性。反而适得其反、加速了蜀国灭亡,这是有违诸葛亮北伐初衷的。

如果不是如此,蜀汉政权至少可以延续多年,不会灭亡那么快。

(0)

相关推荐

  • 如果刘封出兵救了关羽,三国历史将会如何

    汉中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益州.汉中,完全达成了隆中对的策略,只要休养生息,等待天下生变,刘备就可以开始北伐,和曹操一较高下了.然而随着襄樊之战的急转直下,关羽兵败身死,荆州被夺,蜀汉实力大损,基本 ...

  • 三国鬼才遭刘备弃用,一怒之下转投曹操,成为蜀汉心腹之患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都是非常爱才之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而曹操为了留下关羽又是送赤兔马,又是送美人貂蝉.可见,他们都具有一定识人辨才的能力,但是他们也有慧眼不识珠的时候.比如,曹操 ...

  • 浅谈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战略,曹魏国力最强为何却总是防御?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为中国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而且三国时期的人物,都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这也是人们喜欢三国的原因.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喜欢蜀 ...

  • 三国历史人物——夏侯渊(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夏侯渊(?-219)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惇之族弟,八虎骑之一.群雄征讨董卓时随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战四方,屡立功勋.在平定马超叛乱后负责西北防线的镇守.公元219年 ...

  • 三国历史人物——邓艾(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邓艾(197-264),字士载,三国时魏名将.邓艾多年在西北前线防备蜀汉姜维:后来作为灭蜀的主要军事指挥之一,他0阴平,迫使蜀汉投降,建立奇功.魏惠唐亭侯,邓艾之子.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 ...

  • 三国历史人物——李典(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曹操麾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 ...

  • 三国历史人物——赵俨(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赵俨(171年-245年),字伯然,颍川名士,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赵俨投奔曹操之后历任朗陵县令.司空府掾属.主薄.都督护军等职.曹丕继位之后,赵俨历任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中郎将.尚 ...

  • 三国历史人物——管辂(三国时期魏国术士)

    管辂(公元209--256年),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看相的人奉为祖师. 管辂出生在平原县故城(今张官店东)北小管庄.父亲先在利漕当官,后为琅琊即丘长.管辂 ...

  • 三国历史人物——夏侯威(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夏侯四杰)

    夏侯威(生卒年不详,)字季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第四子,右将军夏侯霸之弟. 夏侯威性格任侠,历荆.兖二州刺史,并与曹丕.曹植等相友善.其时泰山人羊祜,博学能属文, ...

  • 晋朝历史人物——夏侯惇(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 ...

  • 三国时期魏国阵容最豪华的一场战斗,结果一无所获

    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数,许多英雄也因此一战成名. 不过,一般战斗都只有少数名将参与,并不会有太豪华的"阵容".像夷陵之战,刘备只带了个马良,还是文官:关羽围襄樊,除了他没什么 ...

  • 三国时期魏国历任少府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有无数豪杰志士活跃在舞台上,他们有的庸碌无为,有的青云直上,也有的戛然而止.本篇就来看看魏国的历任少府们. 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