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人生下半场,学会放下
公元805年秋,落满枯叶的官道上,一个中年男子坐着马车,缓缓向南行驶。
他眉头紧蹙、脸色凄苦,独孤的背影笼罩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中。
他的背后,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城——长安。
10年前,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21岁时就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海选队伍中脱颖而出。
10年后,他从繁华处跌落,悲怆的泪水滚滚而下,从都城赶赴荒蛮的永州。
三十岁之前他是众星捧月的人生赢家,三十岁之后他是随风飘零的孤独隐士。
他是柳宗元。
人到中年,面对江中垂钓的老翁,他写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柳宗元的“千万孤独”中,我才渐渐体会到中年之后的人生况味。
01
有一种孤单,只能一个人扛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
“河东柳氏”世代为官。到了唐朝,已经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非常有名的高门望族。
显赫的身世,既是柳宗元的优势,也是他的负担。
他可以凭借家族荣耀为自己带来名气,却也背负着整个家族的责任和期望。
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读书十分刻苦,立志出仕做官,大展宏图。
13岁那年,他因为一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得到圣上的赞誉。
从此名声大噪,成了家喻户晓的神童。
21岁,高中进士,26岁,又被任命为蓝田县尉,33岁时已官至礼部员外郎。
少年成名后,仕途连连攀高。沉浸在喜悦中的柳宗元,觉得人生还有着无数种辉煌的可能。
然世事多变,公元805年,顺宗继位,拥立太子的柳宗元一派改革失败。
刚刚大展拳脚的柳宗元,光明的前景即刻灰飞烟灭。
在这场政治灾祸中,他被贬到了荒僻的永州。
人到中年,事业被毁,理想破灭,本就是一场悲剧。
更令他痛苦的是,因为自己的戴罪之身,连累了家族声望。
面对亲人的抱怨和责难,柳宗元愧疚地写下:
“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幸而缓于死……罪恶益大,世无所容。”
柳宗元不想离开长安,不想就此中断大好的仕途。
但为了不连累家族,他不得不出发。
那个原本“性又倨野,不能摧折”的年轻人,面对人到中年的打击,不得不退去了所有锋芒。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诗和远方”都是年轻人的,中年人只能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
他们明白,“哭的话除了眼睛会肿,根本没用。”
所有的委屈,只能打碎牙齿咽进肚里,独自面对命运安排下的一切苦难。
无人依靠的柳宗元,带着老母,奔赴永州。
02
受苦是人生常态,成年人只能自渡
到了永州之后,柳宗元的日子并不好过。
身处恶劣之地,领着微薄的薪俸,承担着养家的责任。
更让人寒心的是,他在永州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
他带着67岁的老母亲,借住在龙兴寺的破庙里。
因为水土不服,加之没有地方求医问药,柳宗元的母亲半年后就染病去世了。
但是来自各方面的打击远没有停止。
新的当权者对包括他在内的革新派仍然不放过,各种攻击诬陷源源不断从朝廷袭来。
革新领导人王叔文先是被贬,后来又被赐死。
柳宗元如惊弓之鸟,担心杀戮之祸也会落到自己头上。
亲人离世,生活艰苦,还有政治上的威逼,使柳宗元心情郁结,健康也大为受损。
在仕途和生活中频频失意的柳宗元,却在永州的山水中成就了自我。
大雪纷飞的一天,柳宗元骑马慢行,看到一个渔翁,披着蓑衣在江中垂钓。
于是他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篇《江雪》。
茫茫冰雪中,老翁安静垂钓,孤高绝俗。
这个孤独的背影,传达的不仅是旷世的愁情和孤独,还有内心的坚守和执着。
那独钓寒江的渔翁,不正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吗?
面对朝廷的白色恐怖,面对生活的打击磋磨,他并未屈服。
公元810年,在风景秀丽的愚溪旁,柳宗元为自己构筑了一间小屋。
收拾好心情的柳宗元,开始寄情山水,放下悲伤,继续前行。
在愚溪附近,他发现了西山、小石潭、袁家渴、石渠、……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进能兼济天下,退能独善其身。
远离政治的柳宗元,用深沉的思索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将自己交付于诗文之中。
他与山川相晤,与自我对话。在被世界抛弃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人生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面对苦难,唯有自渡,才能找到真正的出口。
03
放下无谓社交,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
被贬谪后,柳宗元的宏图之志并未磨灭,曾多次写信,求朋友为自己说情。
可昔日官场上的酒肉朋友,因利益相关,说翻脸就翻脸,甚至还在背后诋毁柳宗元,以划清与“罪臣”的界限。
人活一辈子,既要认真做事,也要明眼看人。
友不在多,贵在真心。
所幸除了那些落井下石的“面上朋友”,柳宗元还有刘禹锡这个患难之交。
在柳宗元最落魄的时候,刘禹锡常写诗勉励他: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的意思是:“兄弟,秋天虽然寥落孤寂,但换个角度看,却比春天还明朗舒爽。趁着诗兴,写首诗吧!”
不知是否好友的激励起到作用,柳宗元从低谷中振作起来,心境也在寄情山水中获得超脱。
同是垂钓,格局已然不同于前: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渔翁》,也是写于贬谪期间。不过映入诗人眼中的,是青山碧水、翠竹云空,传入耳中的,是瀑布激流、溪水淙淙。
和山水自然之声相应和的,是诗人心中的从容愉悦。
10年后,柳宗元和刘禹锡一同被赦,回到长安。
不料两个月后,刘禹锡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触怒新贵,两人再次被贬。
这次,柳宗元被贬到了柳州,刘禹锡更惨,要到人迹罕至的播州去。
柳宗元得知朋友还有一个八十好几的老母,难以承受路途遥远的颠簸,于心不忍,立即向朝廷上奏,请求代刘禹锡去播州。
也许是上奏起了效果,刘禹锡最终去了连州。
一个人落难时,最能看清朋友的人品和真情。
已到不惑之年的两人,从长安出发,结伴同行。
柳宗元还作诗一首,和朋友告别。可惜这一别,就成了永别。
柳宗元47岁那年,在柳州生了场大病,自知大限已至,他写了一封绝笔信给好友刘禹锡。
将所有文稿和自己的未成年的儿子都托付给了这位莫逆之交。
后来,刘禹锡将柳宗元的儿子抚养成人,将他所有文稿编撰成集。
他不负朋友嘱托,也给后人带来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活到一定年纪,朋友圈越来越大,朋友却越来越少。
其实中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放下无谓社交,得知己两三人,足矣。
04
人生下半场,学会放下
柳宗元没有苏东坡的旷达,亦没有欧阳修的有趣。
他是个天生的孤独患者,无法同蝇营狗苟之辈为伍,也无法笑对人生苦难。
在永州,他终于放下回长安的幻想,投入平凡又不凡的世俗生活里。
他积极用世,仁政爱民,改革弊政。
他解放奴婢,发展农林、改善风俗、推行教化,努力惠化一方百姓。
和那些奋力钻营功名利禄的人不同,柳宗元的政治抱负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人生到了下半场,一路放下,才能继续前行。
柳宗元的一生都在不断失去,但只有放下伤痛,才是一种更强大的自救,才能走得更远。
人生下半场就是一个懂得的过程。学会拿得起放得下,重新出发,也是从心出发。
余生不易,学会放下,才有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