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而苍茫的草原,心灵在天地间漫游

满天星8882020-11-01 00:51:07

他在内蒙草原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的生命在这里成熟,他的艺术也在这里获得了启蒙,他的一方闲章——“曾为牧马人”表明他由衷地感慨;草原生活是他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他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言说的正是这种独特的生命感怀。


孙志钧:1951年11月生于北京,197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北京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第七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北京高等院校高级职称美术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

作品曾入展第六、八、十届全国美展,第一、二、三、四、五届中国工笔画学会大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中韩美术交流展,中日友好画作品交流展等。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三等奖等,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或联展。中韩美术交流展,中日友好画作品交流展等。曾获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三等奖等,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或联展。

|生命记忆

以草原风情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是孙志钧工笔画的重要特色,经过了生活体验、情感融入、艺术锤炼与创作实践的漫长历程后,孙志钧的艺术进入了成熟的佳境,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的形式、手法与风格,他的作品因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意蕴与气息。这是因为,在画家的生命中有一段难以忘怀的草原生活经历,因此成为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记忆。

精神分析学认为,一个人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的生命经历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着它一生的生命态度和精神取向。孙志钧的创作尤其表明了这一点。青少年时期的草原生活,对孙志钧来说,已是往事,只能在追忆中去回味。以工笔画的形式、手法去表现生命的记忆因此成为孙志钧的艺术特点。

在曾经的草原生活中,提出若干记忆,给以删繁就简,使生活中的人与物、情景与氛围被提纯为诗意符号——晨雾、月色、草原、牛群、马群、蒙古包以及饱经沧桑的牧人等。孙志钧的这些作品,坚决抛弃了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中的猎奇、矫情与表面化的弊病,而是在从容平淡、日常生活中透出深长意味与象征意义。

|生命风景

草原主题的工笔画创作,被孙志钧的诗性的情怀、苍茫的心境和娴熟的技法,表现为一道迷人的生命风景。

工笔画的“三矾九染”与复杂的制作程序,为孙志钧的草原主题创作带来了生命的鲜活之气与清新诗意,在“工而不工”的工笔画风格中,画家成熟地完成了传统材质、方法向现代精神的转变,使传统——亡笔画技法在面对草原主题、生命表达中,焕然翻新,别出新意。

事实上,工笔画的严谨性在孙志钧笔下被作了某种程度的改造,融入了某种意象表现手法,以“造境”为主,体现的是“内心的风景”,这是外部绘画形态与内心主观感受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应该说,这样的作品与样式一经出现,便体现出鲜明的个人性、独特风格和审美魅力。

|生命感怀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总是以生命感怀为基本特点的,出于生命记忆的主题选择,必然决定审美的取向,最终导致作品的品格与境。

孙志钧的艺术总是表现为一种浓郁的生命感怀,就是说,他的作品不是对主题的直接叙述,而是生命感怀的必然表现,他要表现的不是具体事件,场景和现象,而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世界的交流以及内心的感受;因此,作品中所表现的只是一种内心感觉性的意象外化。作品洋溢着沉寂的苍茫与空蒙而我们似乎感觉到画家的心灵在天地间漫游。

孙志钧的工笔画创作,在严谨中融入了写意绘画的空灵感,在具象中把意象因素上升为生命精神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和艺术表现,一一转化为一种生命的感怀。

作为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孙志钧的艺术观与创作态度,都体现出学者型画家的严谨,画面平稳舒缓的深层隐藏着艺术的敏感和精神的追求;重要的是,孙志钧在“工而不工”的艺术创造中,以强烈的感性魅力和理性力量催人深思,以感动心灵的诗情进行着精神的守望,语言是精湛的,形式是纯粹的,表现是本质的,这自然是一种艺术高度。

孙志钧的工笔画艺术,让处在当代文化语境的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艺术依然活力四溢,艺术依然神圣。

草原水墨系列

重彩花鸟系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