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申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心脾同治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探讨
背景:名老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学术专长和学术思想是中医药各名家通过多年的实践、逐步积累、反复查证而验之有用的中医药智慧的结晶。它代表中医实践的最高水平,是研习中医成为有水平的中医师的有效路径,所以继承、整理名中医的经验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春申教授从医40余载,深谙《黄帝内经》,精于辨治,专于中医内科,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学术理论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和调治思想,对胡春申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整理、研究非常有价值。
研究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是一道世界难题,中医药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及心功能,延缓心功能损害。
本研究旨在全面总结、整理胡春申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并在此经验基础上发展调病学思想,以胡春申教授倡导的“心脾同治”理论为核心,通过中医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的科学研究,探索中药治疗该病新方法与新思路。
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学习四大经典及相关的先贤著作,研读经典和各流派著作、集中学习等方式,追根溯源,全面理解胡春申教授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2.采用中医师带徒的方法,包括跟师出诊和病房查房、口传面授、独立临床实践、记录总结心得体会等,进行归纳、分析、整理提炼出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3.以临床研究的形式对老师的学术思想进行再研究,以更深理解该理论的内涵。4.采用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方法对老师擅长治疗的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病进行科学研究,观察、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采用芪术救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宄,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需要予以休息和(或)吸氧,适当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感染。对照组按照现代医学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的治疗指南给与最合适的治疗药物:给予呋塞米20mg,每日1次,监测电解质,必要时补充钾盐;ACEI类药物选用贝那普利片10mg,每日1次;地高辛0.125mg,每日1次,β-受体阻滞剂选用美托洛尔,在心衰情况稳定后,首先从小剂量6.25mg开始,每日1次,以后逐渐增加剂量,适量维持。根据心衰的病情需要酌情调整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的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其证型加减辨证应用中药芪术救心汤口服治疗。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温服,每次100m1,饭前半小时服用。各组疗程为4周。
芪术救心汤组成:
生黄芪、生白术、当归、赤芍、红花、桃仁、川芎、地龙、牛膝、丹参、茯苓、桂枝、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功效。
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心悸、腹胀、气短、乏力、紫绀、浮肿、胸闷)及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重、小便出入量、口唇发甜、颈静脉搏动状况、肺部啰音、水肿程度、舌脉情况等),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脑钠肽(BNP)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包括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SV(搏出量)、CI(心脏指数)、CO(心输出量)、EF(射血分数)、E(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A(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E/A(E峰速度/A峰速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胡春申教授古文功底深厚,善于自学,博览群书,熟读经典著作,十分推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论著,认真学习气功、武术、推拿按摩中华传统文化,充实于历代先贤,实践检验于各科临床,加之持之以恒的自身练功实践与教学推广,将养生和诊疗疾病相结合,深刻领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调病学,其理论渊源为:1.《黄帝内经》揭示出中医防病治病的指导思想——“调”,阴阳平衡是调病学之大要;2.按照《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及《内经》“心生血”及《脾胃论》中”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重视培土补中,同时关注补肾固本,体现出补益先、后天的思想;3.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胡春申教授临证建议慢性心衰应采用益气活血化瘀之法;
4.医武同源,借道家思想及武学中太极拳中的一句话:“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秘”,胡老师注重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对应关系的调和,叫“六和思想”,以此用来指导临床用药。胡春申教授的学术思想大致概括为以下:1.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形成调病学观点;2.运用中医哲学思想,重视平调阴阳;3.诊断疾病强调四诊合参,谨守病机,辨证施治;4.气虚血瘀为慢性心衰的基本病机。临证以“心脾同治”入手,采用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衰;5.慢病重视健脾、补肾;6.倡导扶正祛邪的医治原则,提倡“治未病”的理念,倡导扶持正气,祛除邪气的治疗原则,主张预防性治疗疾病,擅长食疗、推拿按摩保健及运功等非药物治疗手段。胡春申教授认为心衰病患者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阳虚损为病机之根本,血瘀、水湿为标,水瘀互结、复耗心阳是其顽固难愈的重要因素。对心衰病患者进行临床辨证分型,从气虚、阳虚、血瘀、水饮等着眼,心衰病的辨证应立足于气虚,总以阴阳,参以血瘀、寒凝、水湿,临证当分清重轻,运用温阳益气、化瘀利水之法。看重温阳与化瘀、利水之间的关系,依照阳虚、血瘀的程度与水平,水湿的缓急与轻重权衡用药。胡老师以“心脾同治”入手,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的学术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提炼与总结。胡春申教授注重养生调病,胡春申教授深研《黄帝内经》,凭据《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及“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养生与调病的重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主编《黄帝内经五十篇详解》、《老年实用养生学》、《老年实用调病学》,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著作,并注重医武同源,鼓励用武来治病救人,发表了《试论<内经>卫气与气功硬功》、《中华气功学》等论文著述,积极开展练武练功宣教。胡春申教授用药特点分析为:1.扶正与驱邪并举,健脾和补肾为要;2.运用佐使药物,注重建立身体圆圈循环,临证常以砂仁、木香、陈皮、佛手等理气醒脾之品为主;3.重视气血关系.胡老认为慢性疾病疾病的发生正气虚是其关键,气虚血不和,临证应该注重补正气,如黄芪配当归,气血流通则病易愈;4.慢性疾病强调化痰祛瘀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衰总分值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以99%的置信度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救心汤治疗心衰疗效具有显著性优势。2.在中医症状总疗效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改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上,在心悸、胸闷、气短、浮肿、乏力、紫绀、腹胀、便溏等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救心汤在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上有明显优势。3.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救心汤具有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作用。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两项乘积比较:组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对比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实验研究可能由于时间较短,病例数偏少等影响因素所造成,若排除以上因素的影响,估计会得到理想的预期效果。5.对血脑钠肽指标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芪术救心汤对慢性心衰(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患者具有改善脑钠肽指标水平的作用。6.对心脏彩超指标的观察:观察组治疗前后的SV、CI、CO、E峰、E/A、EF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SV、CI、CO、EF有显著差异,而E峰、A峰、E/A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SV、CI、CO、E/A、E峰、E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救心汤治疗心衰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7.在安全性方面:对照组2例病人出现头晕、头痛和干咳症状,未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余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慢性心衰总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8%较对照组68.6%高,经过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1.本研究对胡春申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整理,胡春申教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思想和方法,临床实用,有效,是非常珍贵的中医经验。2.经临床科研研究表明,以心脾同治为指导,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芪术救心汤”辩证治疗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心衰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显著缓解CHF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改善CHF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减少西药的应用,减轻西药的副作用,芪术救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机制,抗心肌重塑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