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篆书笔顺笔法,赶紧收藏吧!
刘啸老师入展十二届国展作品——淮南子节录
笔顺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选对工具
首先强调,工具很重要!笔锋勿短,短锋蓄墨少,笔要有一点弹性,否则转笔和藏锋不易,也不要把墨汁兑得很稀,晕墨是绝对不允许的。要尝试用半生熟的宣纸去写,熟宣写铁线篆容易线条呆板。
结构严谨有窍门
铁线篆基本以小篆为本,大篆也可以用铁线篆的方式来表达。结构方面要以流畅对称为主流,近人有参杂方笔者也写出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只要美观且不落俗套就可以了。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供初学者参考,在还不能完全把握结构的对称性时,可以将对称结构的关键点事先用铅笔轻轻标在纸上,将重点放在锻炼线条与对称手感上,而后再慢慢去掉辅助点。看上去是奇淫技巧,但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分步练习,逐步提高。
接笔很重要
铁线篆不同邓(石如)派篆法,起收接笔处是不允许出现疙瘩的,甚至要求看不出接笔痕迹。留待接笔的地方应稍细与正常笔画这样回头接上来就会很自然,否则两笔重叠易生疙瘩。弧转不能一笔写不完千万别强迫自己,分笔写,是符合规范的,很多高手也这么写。
淡定的'洪荒之力'
写篆书所要付出的能量极大,堪称'洪荒之力',但这种能量的爆发有需要极度的均衡,没有淡定的心态,就不可能写好铁线篆。铁线篆在视觉上要求线条粗细一致,在书写时须全神贯注,把创作的激情融入淡定平和之中。另外补一句,初学站姿临写小篆,磨练功夫,提高线条品质,是好的,但一定程度深入以后,坐着写也没有任何问题,要看篇幅多大。勿迷信'篆隶必须站着写'的理论。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另外,楷书中所归纳的笔顺基本规律,在篆书中也是可以参考应用的。例如“先上后下”、“先左后有”、“先外后里”、“最后封底”等,对一般篆字也都是适用的。
附小篆笔顺选例:
小佳还为大家整理了以
《吴昌硕临石鼓文》为例篆书基本笔画
(1)横画
无论横画和竖画都有扛鼎之力。锋起笔欲右先左,逆人平出,中锋运行,收笔略顿。
横画要平,并且要饱满遒劲,但有的横画向右下方傾斜(如“马”、“佳”等字),起收笔都是圆形、含蓄的。
(2)竖画
竖画和横画是不同方向的相同笔画,因此,除方向不同外,用笔基本相同。
藏锋起笔欲下先上,逆入转锋向下运行,中锋运行,收笔略顿。起收笔都是圆形含蓄的。笔画要直,用力均衡
(3)半弧画
可分为两笔写,也可一笔写成。两笔书写时,连接处要自然,不能有棱
角,要注意对称。
(4)长弧
长弧即后来楷书中的撇、捺、竖钩等笔画,如“公”、“右”、“可”、“子”等字起收笔与横、竖画相同,中锋行笔。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弧度,要适当把握
(5)曲弧
曲弧可看成两个相反方向的笔画自然连接而成,中间连接处稍作提按,
笔锋自然使转,始终保持中锋行笔,起收笔藏锋。
(6)折画
起收笔与其他笔画一样,须圆转自然。转弯处不能出现棱角
小篆的笔法
相对单纯,笔笔中锋,起笔、收笔须回锋。
大篆的用笔与小篆一样,也是中锋用笔,起笔、收笔须藏锋。早期金文中点团及
肥厚笔画的用笔切忌描画,可分解为几笔来写;书写大篆时应特别注意表现笔画的沉厚、拙重、雄强之气,古朴之风,用笔不能浮滑无力。也要注意用力轻重有变、提按分明,若用力拘紧、死板,或者故作颤抖,字如描摹,那么写出的字则没有生气。
金文来自不同的器物,各种器具的形状各不相同,不同形状的器具中的金文风格也不尽相同。在临写时可先以一种为主反复临习,以后可多写几种,触类旁通,逐步将结体、用笔统一于一种风格之上。
吴昌硕临石鼓文
《石鼓文》是大篆趋于成熟进而向小篆发展时期的作品,虽属于大篆结构,但用笔与小篆十分接近,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吴昌硕临石鼓文》墨迹本更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其用笔。学习好《吴昌硕临石鼓文》,对于深入学习各类金文,都有事半功倍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