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在县北老家的日子
父母的家园
日暮乡关何处是?唐河岸畔程圩庄。耕读人家度春秋,风雨 相伴天自佑 。古老的唐河水也不知道转了多少道弯,流向那遥远的东方,在埇桥区与灵璧县交界处,两岸人家散居着成一个品字形的村庄。那便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人近中年,近乡情怯,已是中年的我,在新时代相关国家政策落实后,结束了十多年风雨飘零不定的打工生涯,供职于故乡的小镇,闲暇之余,得以留恋这里的山山水水 。远村近树、田园草木,都是年迈父母割舍不了的情怀,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家园。唐河南岸畔的小学学学校、东南西北湖是父母曾经赖以刨食生活的田野,生长着菱角鱼虾的唐河,更是父母永远难舍难离的地方 !
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小学学校里默默无闻的坚守着三尺讲台,和母亲并肩耕种着自家十来亩责任田。
沧桑的岁月让父母活成了田野里庄稼的样子,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穗伸向蓝天,熬过了冷和热,不再怕风和霜。即便身后无人可依,光芒仍然撒成一片海洋。若干年后,我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更加理解小说中主人公模式的父亲,他有着相同的磨难与命运 。幸运的是,父亲毕业后,由大队推荐做了正式的乡村教师,虽然物质贫乏,待遇微薄,但能教书育人是他一生中最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村里我们家是外姓人,父亲没有政治上与同族宗亲的庇护,他把诗和远方深深的埋葬在心底。单枪匹马孤零零地与命运抗争着,一直坚守着清贫与无奈,在岁月的长河里,艰难的跋涉着。与在田野中刨食着生活的母亲一起守护着,虽贫穷,但充满了爱与希望的四口之家 ,给予了我和小妹艰辛的求学机会和无限慈爱,一家人生活虽然艰辛之极,但是坚持让我和小妹读书,可以说 ,我们家孩子的人生之路的起点就是唐河南岸畔的家乡学校, 我和妹妹从这里一步一个脚印,通往人生和知识山峰的漫漫征程 。父母亲最慷慨的一句话,至今我终生难忘:“就是摔锅砸铁当破烂卖,也要供孩子读书上学。”上世纪90年代 ,我在父母亲鼓励下,考取了省城的学校 ,小妹随后也考取了理想中的本科院校 。父母亲为了供我和小妹读书,卖掉了家中所有的值钱家当。真正的兑现了他们之前的承诺 。我忘不了每次离开家踏上去求学的路时,父母亲站在一贫如洗的家门口,目送我远去他们苍老而模糊的身影,我想那身影一定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了。我深知我是集父母的千万般宠爱和希望与一身的,那时父母的家园,物质虽贫乏,但不缺温馨、和睦、幸福、爱和希望 !
在我们老家那一带,流传着:“唐河南岸黑土巴子,猪屎牙的调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是最勤劳淳朴、善良的人,他们没有嫌弃贫瘠的黑土地 ,他们用牛耕耙拉、精耕细作,深情不知疲倦里劳作着 ,最终发现这黑土地种出来的红薯产量大,淀粉含量高,适合生产制作粉丝。于是家家种红薯,户户漏制粉丝 ,村子成了闻名远近的“粉丝村”。父亲虽是一名教师,但是那份民办教师的工资远远不能养家糊口 ,特别是我们兄妹的高额学费及母亲那副病弱的身体需要常年服药的支出,这一切的支出都指望着家中那十来亩责任田要有个好收成 ,从来没求过人的父亲陪着笑脸递着香烟给村上那些有耕作机器和粉丝加工器具的相邻,请人家给予必要的农耕和粉丝加工上的帮助 。好在家乡的父老乡亲大都淳朴善良,加上父母亲与人为善,他们都给予了我们家无私的帮助。
那些年,父母亲为了增加家庭收入, 在田野里挥洒着辛勤的汗水,起五更打黄昏的耕耘着农田,我目睹了很多次麦车倾倒后在月光下将黑瘦的父亲掩埋 ,记忆里,父亲也会常常在冬日的黑夜里露宿田野,守看红薯粉面 ,更记得父母亲在寒冬腊月里深夜里制作粉丝 ,这所有的劳累都阻挡不了第二天父亲仍然精神抖擞、不知疲倦地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正是父母亲的倾情付出与艰辛劳作,一家人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但过度的劳累损坏了父母亲的健康 ,他们都明显衰老了,看着我们一家人生活慢慢好起来。虽苦累,但心中也甘甜,我想,这也是多年以后父母亲不愿意离开老家随我生活的缘故吧 !因为故乡的田野早已成为了父母心中最美的家园 !
说到故乡,就不能不说流淌在村中的那条古老的唐河,千百年来流淌着多少农家人的沧桑、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不必说,春天里一河春水向东流;不必说,夏日里的满河莲叶清香;也不必说,秋日里的唐河水流叮咚 ;单是冬天里的水瘦唐河就有说不完的乐趣。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在那些河水冰封的日子里,父母亲会在寒冷的黑夜里带上捕鱼的工具,砸开冰窟窿,捕捉一些鱼虾,给家里人打牙祭 。在农闲的日子里,父母亲还会带着我和小妹沿着唐河南岸去上游五里地的外婆外公家里走亲戚。记忆中我和小妹会跟着父母亲穿过一路高大的槐树林,走过观音寺门前的木桥,来到唐河北岸的外公家 ,吃过午饭以后,我会一个人偷偷地跑到观音寺的院子里去捕蝉、去听当年的观音寺方丈释长义法师讲佛祖渡人的故事,给我儿时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多年以后,木桥、观音寺、长义法师在夕阳西下修补木桥的画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只可惜童年的欢乐只能深深的埋藏在记忆里。木桥早已毁坏建成了钢筋水泥大桥,长义法师早已作古,只有那观音寺的钟声和木鱼声,伴随着古老的唐河水潺潺东流去 ……
父母的家永远都是孩子的家 , 而孩子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我明白,我飘零在外的许多年,我与父母和故乡已错过太多无法回去的时光 ,唯有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年的人和事久久不能忘怀 ,我对父母及对家园的眷恋早已凝结成了莫名的乡愁,那浓浓的家园情结,永远承载着父母难舍难离的家园——故乡的学校、田野、还有那古老的唐河……
(曹永成草2020.11.25)
作者:曹永成
笔名:梅占花魁。毕业于合肥物价学校。曾供职于尹集物价所、渔沟物价所、蚌埠龙兴公司、合肥瑞翔公司、广东佳隆等,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报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