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十一)北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唐代“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都城郊外的南庄,而到了北宋,欧阳修已经转到都城里的花市来追忆自己的思念。再想想,好象还有呼保义宋江与阎婆惜,西门大官人与小潘。无论是诗词还是小说,这些古代的都市爱情故事都只能发生在北宋。

因为,到北宋时才有了真正的市民,而且还没有程朱理学,因此那是一派市井繁华,为后世留下了《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宋代制瓷业已基本成熟,瓷器成为最常用的生活用品,于是除了巅峰般的五大名窑外,民窑也海量般涌现,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民窑瓷器。

北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高32.1厘米,口径71厘米,足径99厘米,橄榄形瓶体,通体珍珠地划花装饰,主题纹饰为虎豹搏斗。器形饱满匀称,釉面光润,纹饰刻画生动。1954年入藏故宫博物院,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宋代以前,城市主要为政治服务,城中主要居住各级贵族和官僚机构,剩下的基本是为他们服务的仆从。城市规划上也用严格的里坊布划城市格局,而且把城市商业全部限制在称为“市”的特定区域。北宋时,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城市由纯为政治服务开始向经济型转变,方块式的里坊被打破,出现了真正的市民社会和文化。

在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城乡地主、商贾大户和市民阶层出现后,为了配合他们的生活需要,民窑在保持浓郁生活气息的同时,也不再仅是粗陋简单的生活用瓷,在工艺质量和艺术水平上达到相当高度。河南登封境内的窑场统称登封窑,生产的珍珠地划花瓷器就是宋代非常流行的高品质民瓷。

南北朝后,受域外文化影响盛行金银器,唐代达到中国金银器发展的巅峰,流行采用錾花工艺的鱼子地纹,就是在金银器表面用圆錾刀錾出细密而有序的小圆圈。目前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何家村出土的2件鸳鸯莲瓣纹金碗,就是唐代錾花金器的代表。唐代后錾花艺术被广泛认可,成为社会追求的文化风格,但因为金银器比较贵重,而且被限定只能由上层使用,民间就开始在瓷器上模仿錾花工艺,特别是模仿鱼子纹。

唐末或五代时期,工匠们在瓷器上刻划出大小相若、疏密有度的小圆圈,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由此创造出了珍珠地划花这一装饰工艺,到宋代后趋于完全成熟,大大满足了地主、商人、富裕市民等群体追求享受和生活品味的需求。珍珠地划花大体经过四个工序,第一步在器胚上加一层化妆土,第二步用铁质工具在器身划刻主题纹饰,第三步在主题纹饰的空余部分印满小圆圈,组成珍珠地的小圆圈有2、3、4毫米三种大小,由器物的大小或主题纹饰的繁简而定。第四步为上釉。

四道工序后,就采用匣体、碗笼装烧的烧制工艺,用圆形和环形支烧工具进行垫烧。经过研究,认为在第二三步划纹饰和小圆圈时,是直接用沾呈色剂的工具刻划,而不是先划纹再上色。大概民窑烧窑不像官窑那样严谨,存在窑内位置不同或窑火温度的差别,使得同一呈色剂经烧制后呈出褐、红褐、黑褐、黑四种色彩,而且还有深浅之分。

河南曾长期是陶瓷业中心,汴梁在五代和北宋时长期立为都城,是政治、经济、商业和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于是豫中的密县西关窑、登封曲河窑、鲁山段店窑以及豫西新安窑,先后开始了珍珠地划花瓷的大规模烧制。珍珠地划花瓷在北宋流行一时,产量与质量都属上乘,但可能是受制瓷中心转到南方,以及青花瓷出现的影响,北宋晚期后开始衰落,金代时逐渐消失。

1961年,河南考古工作者在登峰县曲河发现了古代窑址,发现大量珍珠地划花瓷残片,认为可能是宋代登封窑的窑址。1962年故宫的冯先铭、叶喆民先生赴曲河窑考察,确认曲河窑是登封窑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窑场,也是北宋珍珠地划花瓷的主要窑口。有意思的是,一般资料都说故宫的这件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是于1962年出土于河南登峰曲河窑址,这种说法大概出自故宫老先生们的调查活动,不过故宫的资料说它是于1954年入藏故宫的,可惜没有说具体出自哪里和入藏的经过。

珍珠地划花瓷属于民窑,因此主要有枕、瓶、碗、钵、洗、罐、炉、执壶等类生活器物,图案类型大致有植物花卉、人物及动物、吉祥文字等图案。珍珠地划花瓷中最常见的是瓶和枕,其中瓶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口长腹瓶,比较常见,另一种因呈橄榄型而称为橄榄瓶。

目前橄榄瓶只发现3件,一件为上海博物馆的人物纹瓶,另一件为美国堪萨斯州的缠枝花纹瓶,还有一件就是北京故宫的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了,也是唯一一件动物纹饰的,而且是保存最完整、工艺水平最高的。不过从瓷器分类上,属于梅瓶一类。梅瓶是传统瓷器,最早出现于唐代,宋代称为经瓶,作盛酒用,一般用绸布裹木楦做盖。明代后逐渐大型化,开始出现配套的瓷盖,成对作为中堂的陈设器,因有摆插梅枝之意,故称为了梅瓶。

中国瓷器的传统久远深厚,因此虽多经战火动乱,经流传和出土而存世的古代瓷器数量仍然非常庞大。在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中,有24件瓷器,其中宋代的有6件,只有这件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是民间用品。一件民间用瓷能跟汝官钧定并列,想来大概有两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历史价值,产品器型和装饰纹样都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反应了北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面貌的重大变化,商品经济和新兴市民阶层兴起,反应了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过渡,中国古代由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中古,进入到宋元明清的近古。

另一方面,这件虎豹纹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美,装饰细腻而温润,是宋代珍珠地划花瓷的代表,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瓶为化妆土打底,刻划后施釉烧成,经过千年,刺眼的火光不再,更显釉色细腻莹润,在柔和的灯光下,虽然有玻璃式的质地,但黄褐的色彩泛出一种玉的光泽,让人看了感觉非常舒服。有老鉴定家说古瓷釉面讲究厚、硬、润。其中的润非常重要,不仅是光滑,更是经过千百年岁月后的一种沉淀,一种独特的气质,所以玩瓷器的最好还是先多摸摸玉,感受好玉,才能认准瓷。

瓶为灰褐色瓷胎,施有白色化妆土,纹饰空间满戳珍珠状小圆圈,纹饰线条和圆圈呈红褐色,空白处因施化妆土而呈白色,两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下为圈足底,近瓶底处均匀刻划16个莲瓣纹。众所周知,元明的梅瓶、罐、玉壶春瓶等类器物近底部往往有仰莲瓣纹或变形莲瓣纹,元代每瓣分开描绘,明代的一般各瓣之间不再分开。有观点认为是受伊斯兰教风格影响,不过从这件虎豹瓶上可见这种纹饰造型是由宋代传下来的。

当然,这件瓶子最吸引人,最有艺术价值,也最有争议的,还是瓶身上绘的两只生动形象、灵气十足的动物纹饰,在众多珍珠地划花瓷器中仅见,实属存世孤品。不过,关于这到底是两只什么动物却有着不同看法。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禁止出境文物名录中,称为北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而故宫和很多资料上都称为虎纹瓶,而且介绍说是瓶身上刻画着两只老虎,一只昂首站立,另一只正矫健行走。

那就自己来仔细观察吧。最显眼的是正面的立兽,如人般直立,张牙舞爪,大尾巴还高高摇起。中国古代绘画,尤其是民间美术往往不是很写实,画动物时会变形,有的是不大了解凭想象画,比如狮子,有的是进行夸张渲染。看这只立兽的脑袋,说是虎和豹都不大像,有人说像狼,还别说,立着的样子还真像老狼请客里的大灰狼。

不过看立兽身上的斑纹,是一个一个的小圈,连尾巴上都是。猛兽中只有豹子是圈纹,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金钱豹,所以感觉这只立兽应该是只豹子。

另一只是走兽,有的资料说它在行走,有的说它在积蓄力量准备一跃而起,跟立兽搏斗。这只走兽在瓶子的背面,大部分被挡住了,只能尽量让身体和展柜玻璃接近,才能看到它和拍下它。

虽然这样,也只能拍下一个兽头和一只前腿,不过已经可以了,特别能看到腿上是一道一道的横纹,与立兽身上的圆斑明显不同。虽然走兽脑袋画的跟立兽一样,但通过身上的条纹还是觉得这应是一只老虎,也许能看到整个身子会更好。

从另一侧的最小角度,只能看到在草木旁扬起的一小截尾巴,上面也有一道道的横纹,而不是圆圈斑纹。

放大些看。

从这些身上的横花纹来看,还是觉得国家文物局的说法比较合适,立着的应该是一只豹子,虽然有些走样,走着的应该是一只老虎,一只露出利齿、虎视耽耽的大老虎。豹子和虎是同等生态位的顶级食物链猛兽,自然界里它们一见面就是生死搏斗,古人应该很清楚这点,所以画的应该是虎豹相遇正准备搏斗的一瞬间。

而且再细看,虽然两只兽的脑袋画的差不多,但那只走着的老虎显得非常凶狠,明显是要进攻的样子,而立着的豹子却显得很卡通,与其说在张牙舞爪,倒更像被吓得突然跳起来, 露出很意外和惊恐的表情,很象自然界里豹子遇到老虎就逃命的样子。所以还是称这件国宝为北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吧,还要佩服一千多年前的画师和窑工们,能画出和烧出如此精湛的瓷器,想来虽然是民瓷,但也不应是普通小户所用,应该是官宦大户家的珍藏。

故宫所藏的4件禁止出境的宋代瓷器介绍完了,顺手翻了翻宋人笔记和《水浒》,真有些想穿越过去看看了。

把时光机设在北宋最美好的仁宗朝吧。朕夜不能寐,有些腹饥,好想吃口烧羊。官家所需,即刻吩咐厨下去做。非也,如此恐为后世夜备成例,徒多耗物。朕就忍忍吧。

要是穿越时耽误了会儿,也许就要落在王安石的相府里。相公,听说山东梁山泊方圆八百里,如果把水引空,就可变成八百里良田。此乃头等好事,速速去办。不过,那些水引去哪里呢?旁边可再凿一个八百里大池,正好存水。

要是再多耽误一会儿,也许就落到徽宗朝的汴京大街上。林兄,所去何处啊?原来是陆兄,小弟去大相国寺。 听说那里新来了位看菜园的师傅,两臂有水牛般力气,昨日凭手把绿杨树拔起,特去会会。竟有此等事,我与兄长同去。哎,街那旁有人在卖刀,端是把好刀。不好,牛二来啦,我等还是避开吧……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0)

相关推荐

  • 禁止出国文物仅六件宋瓷,它不是五大名窑却上榜!这是为何?

    瓷器鉴定真知堂:宋瓷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五大名窑了.然而2013年国家文物局在颁布第三批禁止出国(境)文物名单中,六件禁止出国的宋瓷中却有一件宋代民窑.它就是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这件瓶子原名为 ...

  • 珍珠 | 宋磁

    白釉珍珠地凤纹花口枕北宋时代 白釉珍珠地牡丹纹盘北宋时代 白釉珍珠地牡丹纹北宋时代大阪市立美术馆 白釉珍珠地牡丹纹豆形枕北宋时代 白釉珍珠地牡丹纹梅瓶北宋时代东京 · 多摩中央信用金库 白釉珍珠地花卉 ...

  • 禁止出境文物(147)|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32.3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5厘米 文物年代:宋 出土信息:未知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宋,高3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八)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标志中国古代技术成就的四大发明都已出现,众多不世出的才子和佳人纷纷涌现,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由经济繁荣而生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十)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九)宋官窑粉青釉弦纹盘口穿带瓶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所以选邓丽君唱的欲说还休,来当这件官窑粉青釉弦纹盘口穿带瓶的背景音乐. 在20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七)唐鲁山窑花釉腰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公元七世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一)战国石鼓 01

    选这首由琼瑶女士根据<诗经>里<秦风 · 蒹葭>改编的<在水一方>为背景乐,是因为这组禁止出境文物也来自秦地,而且与古老的<诗经>也有师承关系.这就是被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一)战国石鼓 02

    在商和西周时代,习惯在铜器上铸造铭文记事.至少到西周晚期后,铁制工具开始得到应用,因此出现了在青铜器上镌刻铭文,著名的晋侯稣钟和中山王铁足鼎,都是这样.随着铁器镌刻越来越流行,人们发现在石头上刻字也一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一)战国石鼓 03

    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即位.10年后,公元前375年,洛阳的周烈王即位.居于天下之中的周王室,已经很久没有与西垂的秦国联系了.一来因为周王室日益衰落,根本顾不上祖先兴起的西部,二是因为秦国自穆公称霸一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一)战国石鼓 04

    叁 马荐石而师石之后依次是马荐.吾水和吴人. 马荐石是十件石鼓中残损最重的,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字了,真成了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好可怜的一块大石头啊. 其实北宋拓本上,不计重字还可见16个字,明中期拓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