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饼为何会发酸?是冲泡影响,还是存茶问题?答案打脸茶界张三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界的歪理,不计其数。

比如,张三明知合作的所谓“茶界大师”本身就是个坑,底下假茶烂茶一堆,然而在收了广告费后甘心发文当癞皮狗,沆瀣一气。

比如,张三明知自己的观点会误导茶友买茶,花冤枉钱买劣质茶,但还是昧着良心说老白茶有仓味、梅子味是自然转化现象,只因不想让这些存坏的烂茶砸在自己手上。

比如,张三明明心里跟明镜一样,清楚白茶饼发酸的真相,但当茶友找上门来投诉时,却能脸不红,心不慌的强辩——是不是你的泡法有问题?

“白茶发酸,和冲泡方式有关系呢。

例如,投茶量太大,浸泡时间太长,水温等,你再喝喝看,是不是弄错了?”

好一招“顾左而言他”!

好一个“假茶贩子”!

好不要脸的东拉西扯,回避主题!

为了让茶友们看清,那些茶界“张三”们的真面目。

本篇就来详细的聊聊,白茶饼发出酸味的真相。

《2》

白茶饼发酸,和冲泡方式有关系?

真相是,从无关联。

茶叶发出酸味和泡茶的方式方法,从头到尾都是两码子事。

选盖碗泡,选紫砂壶泡,选保温杯泡,选茶壶煮茶……

不同茶具作用下,白茶饼的香气滋味层次,或有变化。

或是尽善尽美的以原汁原味发挥;

或是被紫砂壶的“气孔”吸走了部分茶香;

或是被较长时间高温闷泡出苦涩味;

或是煮茶热乎乎,柔软顺滑的汤感。

但对正常品质范畴内白茶饼而言,不论怎么泡,怎么煮,都不会有酸味。

除非是,白茶饼的内部存在着严重缺陷,变质变味发酸。

才会在冲泡环节当中,稍不留神,就暴露出真面目。

按张三的辩解思路,白茶饼发酸,与投茶量多,浸泡时间长,水温高低相关。

但从实际的泡茶过程看,他随口编出来的假话,完全经不起验证。

投茶量多会影响到茶汤滋味的浓度,不会让茶味发酸。

不然,亲自做个泡茶实验,一试便知。

要是本身没任何酸味的茶叶,哪怕投茶量比平常多一倍,也不见得会发酸!

同样的浸泡时间长,闷泡太久后,任何茶叶都会被泡浓泡苦。

闷泡,不会直接导致白茶饼发酸。

除非一闷就是一整天,直接将茶闷隔夜,那么在茶汤变质发馊后,还真会带有酸败酸臭味。

但这隔夜变质茶发酸,与正常的泡茶范围,那可就扯远了。

最后,再来看一看,泡茶水温高低会有什么影响?

物理学的基础原理上,提到过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解释,泡茶水温高低对茶味的影响。

滚烫的沸水泡茶,温度高,更能充分激发茶叶的香气滋味;

已经晾凉的温水泡茶,水温不足,泡出来的茶汤远不够香,不够醇。

看到这,茶友们明白过来了吗?

白茶饼内部的任何香气滋味,用沸水冲泡,都能起到放大的作用。

优质老寿眉饼的甘香,陈香,药香,枣香,粽叶香,醇汤,温和细腻的风味,能够在沸水的洗礼下,完美释放。

至于一饼藏着猫腻,带有酸味,带有杂味,带有怪味的白茶,用温水泡茶,勉强还能糊弄过去。

而换成沸水冲泡后,所有的缺陷一下子被暴露。

是以,将沸水冲泡视为好茶的“助力者”,劣质茶的“照妖镜”,不无道理。

从上面的分析上,完全可以看出张三歪理胡言,根本站不住脚!

《3》

白茶饼发酸,到底是为什么?

答曰,受潮变质。

任何的成品茶,含水量都特别低。

按白茶国家标准的明文规定,品质合格的白茶,含水量红线为不能超过8.5%。

压饼后的白茶,也不例外。

实际上,负责任的茶农/生产商为长远起见,考虑到白茶长期储存的需要。

通常会让做出来的白茶,干度远低于国标规定的数字。

换言之,品质一流的白茶饼,能够实现在尽量保留白茶内在养分风味的同时,将含水量做到特别低。

干度低,含水量少,更利于白茶的长期储存。

只要在后期储存时,多花一些心思。

将白茶严实的用三层包装打包,层层密封后,再存放在干燥、阴凉、无异味的环境下。

有实力的茶商、茶农,甚至会建一个现代化的标准仓,用上空调,抽湿机,新风系统等现代化设备,为好茶储存保驾护航。

那么,白茶饼的后期储存与转化,再无后顾之忧。

不论再存多久,都不会生出让人不喜欢的怪味。

比如,酸味。

比如,仓味。

比如,……

酸味的产生和干茶含水量超标,内部含有过多的水分有关。

1.要么是白茶饼在加工时,内部的水分没有彻底烘干。

或是烘干温度不足,或是时间不对,总之是做茶环节上,制茶加工技术不过硬。

导致茶饼内部含有较多的水汽,像是没有煮透的红薯,表层虽然熟了,但内里的芯仍旧是生的。

这些深藏在白茶饼内部的水分,短时间内还不至于暴露出问题。

但时间一长后,受到这些潮湿水汽的影响,白茶饼会不可控的由内而外发酸变质。

2.要么是后期存茶不当,白茶饼受潮发酸。

任何的茶叶保存,都需格外注重防潮,防水汽。

只因为,水汽是好茶的天敌。

当一饼原本品质还算过得去的白茶,不小心存坏失误,导致好茶受潮时。

直接的后果就是,白茶饼存坏发酸,直接报废一款茶!

从常理上看,一款原料好,工艺精,成本高的茶。

在后期储存时,自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被人小心呵护与对待。

而原料差,工艺差,成本低的劣质白茶,那可就不一样了。

反正是破罐子破摔,存茶过程自然不上心。

如此一来,即使是原本酸味不显,后期存茶受潮后也会出浓浓酸味!

《4》

买茶时,该如何警惕“茶界张三”之流?

对茶界张三之流,他们的特征是专卖劣质茶。

表现出来的特征,往往是什么茶都卖,六大茶类里的青红白绿黑黄,全都掺一脚。

另外,还做各式“周边茶”、“奇怪茶”的 生意。

茶化石,辫子茶,菊花茶,玫瑰茶,小青柑,三宝茶,调味茶……

基本上什么茶流行,什么茶正当红,就做什么。

铁观音热门时,卖铁观音。

白茶逐渐复兴,转过来做白茶生意。

也不怕自己卖烂茶假茶,会影响到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给白茶界怕脏水。

让外界误解为,“白茶也就那样,我在**那买过,滋味寡淡还发酸……”

反正,对张三们来说,天底下的烂茶又卖不完。

实在不行,再转过头来做其它类茶的生意,那也无妨。

不过这些茶界蛀虫般的存在,着实让人生厌!

让茶圈当中兢兢业业做茶,认真爱茶的人,蒙受连累。

大家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懂,什么都精通。

尤其是这些茶界张三们,还从不去茶山,极少实地走访。

连自己卖的茶,底细究竟为何?也语焉不详。

术业不专攻,歪心思反倒一箩筐,专门营销劣质茶。

所以,当一个人宣称自己是茶界百科,想在茶界称帝,号称无所不懂,并且在各地茶区都能拿到一手好茶资源时。

奉劝一句话,别听他们吹牛!

因为他们,从头到尾都不可能拿到好茶的资源。

往往跟茶界张三们合作,找上门来的茶农/“制茶大师”/茶忽悠,手底下也是各式的假茶烂茶。

所以,他们收到的白茶饼,质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原料差劲不说,还很可能在工艺上偷工减料。

从头到尾没烘干,含水量超标,留下茶饼发酸的隐患。

并且,对从没想过花心思认真做茶,不爱茶,不专业,只爱钱的茶界张三而言。

当然也不可能指望他们花心思,了解白茶的储存知识,或者是投资建一个标准仓库存茶。

对他们来说,低价便宜的劣质茶拿到手,自然是越早转手清仓越好。

没必要在劣质茶上,花费用心存茶的成本。

一来二去,一饼发出酸味的白茶饼背后。

究竟是没烘干导致发酸,还是存茶不当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对照上面这几点鲜明的特征,茶圈当中何为“张三”式的人物?

想必不少聪明的看官们,已经猜中了答案。

《5》

白茶饼发酸,歪解成冲泡问题;

茶汤浑浊不干净,硬是拗成“冷后浑”;

明明是渥堆做旧老白茶,撒谎不脸红的说成是10年陈老茶;

遇上一泡离正岩好几十公里的外山茶,也敢贴上“牛肉”、“马肉”之名。

……

这些说鬼话从不打草稿的“茶界张三”们,着实是害群之马。

茶友们唯有多多认清真相,才不会买茶上当。

当大家都能看穿“茶界张三”们真面目的这天,必能还茶界的海晏河清!

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