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四溢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它肇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又以扬州为代表。扬州雕版印刷“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清代以来,随着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传入,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日渐式微,而扬州成为国内唯一保存全套传统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这里集中了一群雕版印刷老艺人,也保存着10万余片雕版古版片。

  李江民在刷印

烟花三月、草长莺飞,澎湃新闻“非遗寻访”栏目本期踏足扬州,走进雕版印刷名家、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雕版印刷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创办的技艺传习所,去一探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

  李江民创办的扬州运河雕版印刷传承保护中心位于扬州大学国家科技园内,这是一幢相对独立的独栋小楼,传承保护中心位于这栋房子的二楼,是一个大平层,集刻印、展示为一体。操作间一字排开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的雕版版片蔚为壮观,是李江民多年来积攒下的,有《板桥词钞》、《红楼梦》、《梅花喜神谱》、《护生画集》、《弘一大师“十八罗汉图”》……

  操作间一字排开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的雕版版片蔚为壮观

  

  《梅花喜神谱》雕版版片

  

  雕版版片

  展示架上陈列的是一部部经典的线装书,有《全唐诗》、《楚辞集注》、《李翰林集》、《晞周集》、《柳如是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乐山堂诗笺》、《北平笺谱》……,其中一些为广陵古籍刻印社作品,也有一些颇能代表李江民的古籍刻印水准。

  雕版印刷本《睎周集》

  1954年出生的李江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现为江苏省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雕版印刷已40余年。从25岁那年被分配进广陵古籍刻印社开始雕印生涯以来,在那里待了33年。2012年,即将年届六旬的李江民离开广陵古籍刻印社,自立门户,创办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从他父亲,到他,再到儿子李华俊,祖孙三代都在为雕版印刷的传承及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知疲倦的印刷“机器人”
历史上的扬州经济文化发达,素有刻书传统。隋代,因隋炀帝推崇佛教,扬州寺观猛增,使佛经和佛像需求量增大,推动了雕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由宋至明,扬州雕版印刷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一。清代,扬州与苏州、南京并称为江南三大刻书中心。
从宋代高邮军学刻秦观《淮海集》、扬州州学刻沈括《梦溪笔谈》、淮东仓司刻苏轼《注东坡先生诗》,到清代曹寅奉旨刊刻的《全唐诗》等都是中国雕版印刷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全唐诗》,康熙年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专门于扬州天宁寺设立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其主持所刻《全唐诗》秀雅精美,为清刻代表性作品,素有“康版”之誉。
《全唐诗》一共有12函,120本书,其中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扬州人至今引以为傲。

  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流程

  

  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流程

  得益于扬州的地域文化,1979年下放回城后,李江民就被分配进广陵古籍刻印社,师从雕版印刷大师周润芝,开始雕印生涯。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成立于196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为专门集中保护古籍雕版版片而特别建立的文化机构。成立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古籍版片的收集、整理、修补和印刷工作。数十年间,广陵古籍刻印社以社内旧藏丰富的版片为基础,刷印了大批雕版古籍,如《楚辞集注》、《李翰林集》、《彊村丛书》、《暖红室汇刻传奇》、《饮虹簃所刻曲》等,受到研究者与收藏者的喜爱。

  《暖红室汇刻传奇》清末安徽贵池刘世珩刻版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玉海堂影宋元本丛书》之《影元景德传灯录》清末安徽贵池刘世珩刻版,宋释道原撰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李江民进入广陵古籍刻印社后,主要负责雕版印刷的“印”这一环节。由于学得快,他3年就出师了,可以进行独立操作。李江民说,原本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他工作热情和效率都很高,“单位分配的定额是每天印1073张,而我一天能印7000张。记得当时工人的工资是28.5块钱,而我光超产奖金就78块钱。”他也因此被称为“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李江民在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期间,参与印制了《毛泽东诗词六十七首》、《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邓小平文选》等一批雕版印刷近作精品,这些作品也为广陵古籍刻印社赢得很大声誉。
出神入化的“手上功夫”
在广陵古籍刻印社33年的从业履历,令李江民练就了扎实的“手上功夫”。
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备料、雕版、印刷与套色、装帧4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因其印刷种类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雕版版片和雕版印刷工具

  李江民对澎湃新闻回忆说,当时在广陵古籍刻印社他主要负责“印”,但是现在独立了,必须写、刻、印、装都要懂。儿子后来也放弃了自己从事的高薪物流业,到央美版画系进修理论,并跟随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省级传承人学习实践操作,现在“刻”的工作主要交由儿子负责。

  李江民作品《一团和气》

  李江民工作室的大案台正对着一个露台,露台上栽满了花花草草各种绿植,烟花三月,连空气中都氤氲着湿气。谈及雕版印刷的技术要点,李江民下意识转头看了下开敞的露台,说道:“在这样的空气湿度下,风不是顶大,收缩率它是可以有,可以不用加湿器。”“如果是套色印刷,颜色一多,就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掌握空气湿度,因为版子和纸都会热胀冷缩,收缩率不一样。这就要在做之前对纸张增湿,保持纸张软绵绵、雾蒙蒙的状态,不能让水一下子挥发掉;第二是纸的厚度。第三是印刷的颜色浓度跟纸的湿度一定要成正比。”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江民和同事一同制作《敦煌壁画飞天图》,刻好版后刷印时,颜色、线条始终对不上。经过一遍遍的尝试后,他们才发现问题出在空气的湿度。“版子和纸都在收缩,而不同地方空气湿度不同,收缩程度也各异。”随后他们每印一次都对纸张进行“保湿”处理。
在南京青奥会期间,国家主办方当时邀请众多外国总统夫人,参观了南京博物院的“非遗展”, 李江民在现场进行了雕版印刷技艺演示,并现场刷印陈洪绶《西厢记》窥见图作为礼物赠送给大家。

  李江民复刻 明陈洪绶《西厢记》插图 雕版版片

  每提及此,李江民都难掩骄傲,他又现场演示起《西厢记》窥见图的印刷。只见他拿了一块复刻的陈洪绶《西厢记》窥简图的版片,将其固定在案桌上,再手持圆木刷略蘸朱砂涂于雕刻凸起的版面,随后将白纸平铺其上,再用狭长的长刷轻轻拭刷纸背。
别看李江民刷起纸来驾轻就熟,一旦力道控制不好,一般人很容易就将纸张刷破了。而对于铺纸,李老师是如何一下就能找准位置,这也是有诀窍的,他是靠两只大拇指指端抵着版子来丈量,再心、脑、手合一进行微调,这样细微的动作一般人发现不了。

  李江民刷印的陈洪绶《西厢记》窥见图

  最后就可以将印好的纸张从版上揭下,一张《西厢记》窥见图就印好了。对于一位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法师”,他的动作自然是娴熟到一气呵成,仅几秒钟就能完成一张。
李江民提到,扬州雕版印刷的版片都是梨木雕刻的,而版子也是有生命的,每一次印刷,纸张和颜料都会对版子造成磨损。扬州过去搜罗的一些老的古版片已经是文物了,被博物馆收藏了。
为饶宗颐刻《晞周集》
多年来。李江民在雕版印刷工艺领域积极进行探索,形成拼版链接无缝,选色精心搭配,用纸准确把握湿度,作品层次感强等特色。

  李江民印刻的《四美图》

  2011年、2012年相继两年,李江民分别凭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四美图》获得第13届、14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国际金奖和杰出华人艺术终身奖。由他亲手雕版印刷的《北平笺谱》有120多张图案,共300多片版片,体现了雕版印刷的极高水平。

  李江民雕版印刷作品

  2017年,李江民接到一个项特殊的刻印出版任务,国学大师、书画家饶宗颐先生的女婿找到他,希望他能为百岁老人饶宗颐先生的著作《晞周集》出版雕版印刷本。
《睎周集》是饶宗颐先生的著作,并由“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以小楷抄录。1970年,饶宗颐应德裔美籍著名汉学家傅汉思之邀到耶鲁大学讲学。每逢周末,他都到傅家做客,傅的夫人张充和亲自下厨,饶宗颐就在书房写字画画。
在耶鲁讲学期间,饶宗颐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并结集成为《睎周集》。为此,他还特作《词榻赋》记事,该赋有小序,再次见证其与张充和之谊:“忆在榆城,宿耶鲁大学古塔第十一层,三月之中,遍和清真词一百六十首。每文思之来也,嘿尔坐旧沙发上,以寸楮断续书之,或一日成十数首。友人傅汉思、张充和夫妇讶指是榻,云此果灵感之温床耶?为之失笑,摄影以记之。顷发陈笥,忽得此照,欣旧梦之重温,为之怅惘者累者,久已废词,爰为赋曰。”其后,《睎周集》由张充和用工楷誊写影印出版。
饶宗颐生前就一直希望这部《睎周集》能通过雕版印刷技艺刻印发行,终于在他百岁诞辰那年,因缘和合,李江民承接了这项任务。
据李江民介绍,这部刻印版《睎周集》前后耗时两年多完成,由饶宗颐作文、张充和手书、儿子李华俊刻版,由他来承印,作品出来之后影响非常大。
饶宗颐先生于2018年2月6日辞世,享年101岁,所幸,雕版印刷本的《睎周集》在先生去世前曾经其过眼。

  《睎周集》

  雕版印刷技艺何以在扬州“一灯不灭”
随着近代印刷术的兴起,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完成了历史使命,渐渐衰弱,走向式微。扬州何以成为国内唯一保存全套传统雕版印刷工艺的地方?
李江民表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扬州收集、保存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批雕版古版片。“文革”期间,古版片曾被当作“四旧”毁坏,后经周总理批示,着手抢救古版片。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版片得以都集中到扬州,扬州成了收集版片最多的一个城市。

  《古逸丛书》清光绪遵义黎庶昌于日本东京使署影刻。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学古堂日记》清人雷峻刻版,汪之昌续刻,光绪江苏书局刻印。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扬州组织专门力量对搜罗来的古籍版片一一整理、分类、编目,整理出五大类,有佛教题材、古典文献、版画、笺谱……一边整理、修补,一边生产、印刷,如此一来,扬州的雕版印刷在全国成为'江苏一宝’”。
当年抢救、搜罗的版片原收藏于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2004年移交至刚成立的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其范围囊括上世纪60年代集中的江苏、安徽两省所藏雕版,南京、苏州等近世刻印中心所藏雕版。据悉,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其中“扬州馆”还以“仓储式”陈列有20余万片古代雕版。陈列展览以雕版工艺流程和历代雕版印刷为重点,全方位反映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展厅呈弧线围合状,中部为采光顶中庭,空间形态具有一定的个性,活泼而有变化。

  李江民

  当下,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现状也不容乐观。扬州像李江民这样从事雕版印刷的人数有多少?“10年前有600多人,现在大概就300多人。因为市场在萎缩,我担心再过十年、二十年,说不准这个项目也走进博物馆了。”李江民说。

  李江民雕版印刷作品

  

  李江民复刻出的传统年画

  李江民说,现在的年轻人对这项技艺不够了解,因此也少了对这一古老工艺的认同感。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也给传统工艺带来了挑战,对纯手工的雕版印刷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举例,在新华书店买一本普通印刷版《论语》才20多块钱,但买一部雕版印刷的《论语》却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同时,一些靠机器制作的线装古书“仿制品”也充斥市场,这使得雕版印刷作品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和青睐。前不久,他还复刻出20多种传统年画,包括中国最早的年画门神神荼、郁垒,以及传统的“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齐送福。
李江民这些年一直将工作重心转向技艺教授与传承。2012年,他创办了扬州运河雕版印刷传承保护中心,致力于非遗进校园、研学、游学、开发文创等,希望用这种现代的方式,来传承和推广“雕版印刷”技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