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全攻略-1:细数官方标出的九件镇馆之宝
上一篇: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现代艺术大师作品在英国最集中的地方
昨晚回来困得不行,暴走一整天啊!刚想稀里糊涂地进屋睡觉,老婆指着门口鞋柜旁新出现的一双女靴冲我使了个眼色,我如梦方醒,估计是Gian带着女友回来了。于是我俩蹑手蹑脚走进自己的房间,赶紧洗洗睡了。
因为今天要去的大英博物馆十点才开门,我们难得地睡了个懒觉。起床后发现隔壁已经没人了。我们住在这里的八晚,只碰到Gian两面,房东Andrea则始终没出现。这样挺好,房东在反而容易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在厨房和客厅里都不一定有现在这么逍遥了。
坐地铁到Tottenham Court Road站下车向北走到大罗素街(Great Russell Street)再向东不远便是大英博物馆。这里每天10:00-17:30对公众免费开放,周五延长至20:30。博物馆创立于1753年,基于著名内科医生、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汉斯·斯隆(Hans Sloane,1660-1753)遗赠的私人收藏而成。1759年在位于现址的蒙塔古老宅免费向公众开放,如今的博物馆主体建筑就是在蒙塔古老宅的原址上改建的。这幢四翼围合的希腊复兴式建筑由罗伯特·斯默克(Robert Smirke,1780-1867)于1823年设计,因为资金的问题,分几个阶段建造,二十多年后才全部竣工。
建筑南侧的主立面由44根45英尺高的爱奥尼式柱支撑起一个长长的柱廊。中间八柱式的门廊上方是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的学生理查·韦斯特马克特(Richard Westmacott,1775-1856)创作的以“文明的进步”为主题的三角楣。
虽然不要票,但入馆还是要排一个较长的安检队伍,所以早点儿来还是很有必要的。进馆后的第一件事是买语音导览,需要押护照,有中文的,售价6英镑,然后就来到宽敞明亮的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据说这个2000年落成的大中庭是当今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6100平米的格纹玻璃屋顶。
作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摆出供参观的展品多达五万件,而这还不到其八百多万件藏品的百分之一。因此无论如何一天都是看不完的,所以我做足了功课,咱们就挑重点的来。大英博物馆在其官网上列出的九件镇馆之宝,我们都找到了,下面一一介绍。
罗塞塔石碑位于4号展厅,制作于埃及托勒密五世(Ptolemy V Epiphanes)统治时期(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81年)。1799年拿破仑军队在古城罗塞塔(Rosetta,今称埃尔拉什德el-Rashid)发现了它,由于上面刻了三种文字,发现者很快意识到其重要价值。拿破仑闻讯命令工匠为石碑刷上油墨将碑文印在纸上寄给当时欧洲专门解读古文的学者。拿破仑战败后根据1801年亚历山大协议,罗塞塔石碑及法国人发现的其它文物都成为英国财产。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率先指出罗塞塔石碑的某些象形文字写下了王室名字的发音。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1790-1832)于1822年成功解读碑上文字,发现古埃及象形文字同时具有表音和表意的作用(类似中国的形声字)。这一研究成果奠定了之后认识古埃及语言和文化的基础,如今学者们已经破解了几乎全部古埃及象形文字。现在我们知道碑文是祭司团通过的一项法令,是证实13岁的托勒密五世在其第一个加冕礼周年纪念日举行王室祭礼的其中一条法令。法令在石碑上分别用以下三种字体重复雕刻了三次:象形文字(适用于祭司的法令),通俗文字(当地人在日常使用的草写体)和希腊文字(行政机关的官方语言)。
萨顿胡船葬的头盔位于41号展厅,源自公元7世纪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发现于英格兰萨福克郡的萨顿胡古墓遗址(Sutton Hoo)。头盔表面有点缀着动物装饰和人物场景的装饰嵌板,这些图案流行于当时的日耳曼社会。一个场景描绘两名武士,头戴有角的头盔,手持短剑和长矛。另一个描绘一名骑马的武士正纵马践踏一个穿盔甲的武士。那名倒下去的武士在战马越过他时奋力向上刺去。这种场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头盔最不寻常的特点就是面罩:它有眼眶、眉板和鼻子,鼻子下面开了两个孔,以便佩戴者呼吸。青铜眉板嵌入了银丝和石榴石。每一边眉板末端刻有鎏金铜野猪头图案,也许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靠着鼻头、在眉毛之间,是一个面对面卧着的镀金龙头,还有一个类似的从头盔顶部越过帽子的龙头。鼻子、眉板和龙构成了一幅张开翅膀飞行于头盔之上的大鸟图案。下面第一张照片是原件,第二张是根据原件制作的现代复制品。从复制品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头盔的华丽,这样的中世纪头盔在全英格兰只发现了四个。
亚述的猎狮浮雕位于10号展厅,发现于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制作于公元前645年的新亚述时期。在古代亚述国,猎狮被认为是帝王的运动,是君主保护其子民的责任象征。这一系列浮雕表现了亚述最后一位伟大的国王阿树尔巴尼帕尔(Ashurbanipal,公元前668-公元前631)的狩猎生活,专为他的尼尼微宫而创作。浮雕中的狩猎场面紧张逼真,描绘了雄狮的放逐、追捕和杀戮,是亚述艺术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块,狮子被国王的一支箭射中,血从口中喷出(这血喷得真够劲儿),脸上青筋暴现,亚述艺术家对动物观察和写实的技巧清晰可见。
帕特农神庙浮雕位于18号展厅,制作于公元前447年-公元前438年。19世纪初,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埃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Thomas Bruce,1766-1841)从昏庸的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手中骗取了帕特农神庙中残存的雕塑,将其转运至英国,后卖给大英博物馆,包括三角楣、柱间壁板和内殿中楣上的浮雕。这些雕刻展现了雅典的神话(雅典娜的诞生、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守护权、提坦之战、特洛伊之战、亚马逊之战、拉庇泰人与人头马身的肯陶洛斯人之战)和祭礼(泛雅典娜节游行)等,具体内容在我的希腊游记《神与仙的世界》中有比较详尽的介绍。不过在雅典我们看到的是复制品,这里才是原件。
帕特农神庙的东三角楣:雅典娜的诞生。
三角楣雕塑的后面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是不会被观众看到的,但雕塑家仍然一丝不苟地制作完成,包括身上的肌肉和衣服的褶皱都栩栩如生。
帕特农神庙的南侧柱间壁板:拉庇泰人和人头马身的肯陶洛斯人之战。
帕特农神庙的内殿中楣:泛雅典娜节游行。
帕特农神庙的西三角楣: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守护权。
路易斯西洋棋在40号展厅,1150-1200年制作于挪威,在苏格兰的外赫布里底群岛中的路易斯岛被发现。棋子由海象牙和鲸鱼齿制作而成,包括头戴王冠手持宝剑正襟危坐的国王、头戴后冠右手托腮坐在那里的王后、头戴教冠手持法杖的主教、手持盾牌骑在坐骑上的骑士、头戴头盔手持宝剑和盾牌的驭车、士兵最不起眼,只是一个圆柱。它们在路易斯群岛乌伊格(Uig)附近一个神秘的地方被发现,可能属于一个从挪威去爱尔兰旅行的商人。现今为世人所知的93颗棋子中,82颗在大英博物馆,另外11颗在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一些棋子在发现时被涂上了红色,因此棋盘应该是白色和红色相间而不是今天惯用的黑色和白色。
Katebet木乃伊位于63号展厅,来自埃及底比斯城,第18王朝末期或第19王朝初期,约公元前1300-1280年。这是一具老妪的木乃伊,名叫Katebet,是神王阿蒙神的歌女,在宗教仪式中扮演唱歌奏乐的角色。防腐处理后的身体被布条层层包裹,罩头的彩绘木乃伊面具上有一张镀金的脸,上面戴有一头精心制作的假发和一副白色的耳环。交叉的双手上戴着真正的戒指。腹上有一只小小的深色圣甲虫,在她接受众神审判时圣甲虫会给她魔法防护。沿着身体往下,大概在她膝盖的部位,是一个木乃伊造型的小型人俑沙伯替,他在那里做着其雇主死后必须做的繁重的体力活。在古埃及,地位高的人死后要先洗净身体,取出内脏。待尸体用泡碱盐干燥之后,在原来器官的位置填上木屑。接着为皮肤涂上松脂,再从头到脚用亚麻布条包裹起来放进棺木中迎接通往来世的漫长旅程。
别以为埃及只给人做木乃伊,宠物们也享有这个福利。
奥克瑟斯宝藏位于52号展厅,出土于塔吉克斯坦的赫提库瓦德(Takht-i Kuwad)地区,制作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公元前5-4世纪。它是阿契美尼德时期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金银藏品。模型战车由四匹小马驹拉着,里面有两个身着米底国(Median)服饰的人像。米底人来自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中心伊朗。战车前面是用埃及的一位广受人们喜爱的守护灵侏儒神贝斯作装饰。
乌尔皇室博弈位于62号展厅,来自伊拉克南部城市乌尔(Ur),公元前2600-2400年。棋盘上的木头已经腐烂,但镶嵌其上的贝壳、红色石灰石和青金石还在,因此可以恢复其原来的形状。棋盘由20个贝壳制方格构成:5个方格一组分别刻有玫瑰花饰、“眼睛”和小圆点。剩下的5个方格内则是对5个点的不同设计。据古文献资料显示,游戏双方是比赛谁更快使棋子从棋盘的一端到达另一端。游戏开始时,只有掷到特定点数的骰子才能将棋子放在棋盘上(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过的飞行棋)。玫瑰花饰的格子代表好运。棋盘是中空的,棋子存放于其中,还有条形的骰子。
双头蛇位于27号展厅,出自墨西哥,公元15-16世纪制作,阿兹特克(Aztec)艺术的代表。这件引人注目的艺术品是在仪式上佩戴的胸饰,由桃花心木和西班牙杉木雕刻而成,外面覆满绿松石镶嵌图案。海菊蛤壳用来装饰两个蛇头上鼻子和嘴巴周围鲜红的细部。凤凰螺壳用来做白色的蛇牙。蛇像一直是古代中美洲的宗教象征,与当地的几位蛇神相关,包括羽蛇神、火蛇和云蛇。蛇群每年蜕皮的习性可能被视为传达了更新变化的讯息,一些能在水里、陆地和林冠间自由穿梭的物种也使它们成为不同宇宙空间(水、陆、空)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