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方士庶的《湖庄春晓图》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方士庶《湖庄春晓图》(见下图)为纸本设色,纵166厘米、横75厘米。此图采用倪瓒三段式构图,表现的是江南湖乡景致。作品上方的题跋分为三个部分。右侧为作者落款:“乾隆十年,岁在乙丑仲冬月,仿赵大年《湖庄春晓图》,为二弟画于西畴之读书春草堂,小师老兄士庶”,并钤“环山”“小师道人”两印。中间和左侧分别为画家友人及其叔父的题跋,记述了作品的流传过程以及亲人间睹物思人的情感活动。画面中,树木点缀于湖河、池沼边,几间民居在树木之后若隐若现,远山如黛,烟气弥漫,意境空旷辽远。画家在此作的题款中虽自言是仿北宋赵令穰的笔意,但于高远的构图之外又运用了五代董源和元代王蒙的披麻皴,使作品风格更加趋于精细、典雅。就观感而言,整幅作品张弛有度,疏密交映,富有韵律美。在笔墨技法上,此作体现出方士庶以王原祁山水画法为宗,又借鉴多位宋元大家画法的艺术取向。在作品中,画家通过精细、严谨的皴染,使山石紧致、树木攒聚、烟云朦胧。以浅绛为主的淡雅设色以及画面的典雅布局,体现出画家对诗意的追求。这幅作品彰显了方士庶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和清淡典雅的艺术格调,表现出其纯朴自然的心境。

方士庶(1692-1751),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缘其始祖北宋时居歙环山),又因小字为狮子,故其晚年号小狮道人,一作小师道人,祖籍新安(今安徽歙县),久居维扬(今江苏扬州),是“娄东派”中较有代表性的名家。在清代中期,他是与“扬州八怪”一样活跃在扬州地区的画家。他的山水画师法黄鼎,笔墨精细灵秀,气势旷远清幽。他也善于花卉写生,并会在得意之作中钤“偶然拾得”小墨印。

方士庶不仅善画,而且兼工书法。清代金农在《冬心印识》中写道:“环山先生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思翁(董其昌)。临池之暇,间作山水小幅。”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竹枝词》《登高鳣集》等都展现出其在书法上的成就。在诗词方面,方士庶也有着较高的造诣,曾参与过很多在扬州进行的著名诗文雅集。他的诗作格律淡远,尤工五言,风格与其画作相似,如“路暗恐行旅,林昏失晚炊。秋余黄叶后,人到菊花先”。

在绘画理论上,方士庶也确立了独到的创作和审美思想体系。他在《天慵庵随笔》和许多画作题款中都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他曾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又说:“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从传世作品来看,方士庶并未囿于“娄东派”山水的程式,而是广征博取,远宗黄公望、王蒙,近师沈周、王原祁,确立了醇厚清润的画风。他把绘画看作是表现画家主观情思和笔墨意趣的载体,以及笔墨精神与现实景物相互交融的产物,即“斡前辈之风神,融作家之形制”(《天慵庵随笔》)。这幅《湖庄春晓图》正是方士庶饱蘸传统墨法、描绘内心静谧的有力体现。

——摘自《中国书画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