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第348期
终于有机会写到这部电影,其实可以说,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就对这部影片期待已久——在其中饰演“郎导”的巩俐,拍摄过程中展现的身影就令大家惊叹,实在是太像郎平教练。
而女排的故事,更加是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存在,女排精神更加是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代人的精神榜样,相关的纪录片不在少数,相信大家都看了不少,但电影是与纪录片有所不同的,所以我也更加好奇,当原名《中国女排》的《夺冠》拍成电影,去拍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故事时,陈可辛导演会有怎样的呈现。
《夺冠》
《夺冠》是中国第一部体育电影,在体育电影的摸索创作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不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可成为后人借鉴的地方。
作为拥有“豪华”演员阵容的一部电影,《夺冠》呈现出的表演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巩皇之所以被称为巩皇,她表演出的郎平,在形似之余更多神似。
而在正式开始拍摄之前,巩俐花费了数月的时间观看、模仿郎平的生活和对队员们的指导,以至于最后女排的姑娘们都直呼“太像了”。吴刚、黄渤和刘敏涛的表演也为电影增色许多。
并且在场景布置的细节上,拍摄团队也做到了力求还原,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就是拍摄团队一点点还原出来的,包括墙上的常年累月的球印。
电影当中还埋了一条暗线,八十年代的中国尚没有能力做到启用计算机分析对手的进攻路线,只能日复一日地往死里练,可是老女排之后这样的训练模式却逐步僵化,在计算机、大数据的分析下,再加上女排青黄不接,逐步落后于其他世界强队,而郎平的回归带来了国际上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更加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方式。
《夺冠》取用八十年代中国对阵日本、08年中国对战美国、16年中国对战巴西三场比赛,展现了女排三十年的起落沉浮,但为了将这三十年的时光塞进电影里,许多镜头和过渡就显得非常细碎。
有人说《夺冠》不如改名为《郎平传》,毕竟从头到尾讲述的大都是郎平的故事。其实这句话已经说明了《夺冠》在剧本取材上的一些不足,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起起伏伏,其实可着墨之处实在有太多太多,但电影的主角选择了教练们,亦或是说因选择了郎平,而选择了教练。
可为了突出教练、突出郎平,必然有人进行虚化或者被进行对比,或许这也是电影诸多波折的原因之一。
并且姑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实际上也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呈现,电影对赛场的呈现,许多都是教练拼命打鸡血,只是一步步通过口号把电影想要传达的东西传达出来,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也可以拍摄女排队员坚毅的神情,如何面对强大的敌手,个人而言,我更加希望看到中国女排的传承。
但中国女排的曲折路途,也确实与郎导有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郎平也切切实实为中国女排付出太多。
作为排球界的传奇人物,年轻时候的郎导是出色的球员,拦网致使手指骨折扭曲,仍坚持上场,而作为教练的郎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成为世界顶级教练,甚至古德蒂都是郎平的“粉丝”。
在08年遭遇许多骂名之后,郎导看着中国女排在泥潭里挣扎,是如何下定决心回国,接手在最低谷的中国女排,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如何将中国女排一步步推上巅峰,这些的确可以排成影片,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铁榔头”是如何“炼成”的,但或许不适合《中国女排》这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
时隔一年来看这部影片,似乎冥冥之中又与当下的现实有所呼应。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和全运会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育赛事,关注体育运动员,中国在举重、跳水、乒乓球和女排上的实力有目共睹,大家对体育赛事和成绩也抱有极大的期待,女排更是其中的焦点。
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大家期待着中国女排能够完成卫冕,却没想到是以小组赛提前出局收场。《夺冠》里有一句台词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重回中国女排的郎导带领着姑娘们一步步艰难地走上了世界之巅,女排却在郎导即将离开时又回到了数年前的低谷。
我想没有人是不遗憾的,但我们都期待着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而中国女排的未来应该如何走,“女排精神”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这部电影,也已经告诉大家了。
—END—
Stars|好想吃好吃的啊
美编
小居|让我吃一口生菜包烤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