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职业差评师又来了,还能相信好差评吗?|长城评论
长城网评论员 郭慧岩
“网上购物、点外卖,你会参考好差评吗?”相信许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伴随着网上购物的出现,刷好评、恶意差评的现象就随之而出现了,甚至成为了一种“职业”,出现了“刷好评”专业团队与“职业差评师”,还形成了一条庞大的利益链条和黑灰产业链。
比如“网店高薪诚招兼职,日入300-500元”“在家手机即可兼职,待遇最低80元/小时”……大多是“刷好评”的变种。而所谓职业差评师,就是在电商和外卖平台专门给差评的有组织的团队。他们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店铺,以各种理由给予差评,利用店家担心差评的心理进行敲诈。有网帖称“职业差评师一个月收入8万都算少的”“十几个差评就可以毁掉一个店铺”等,虽然其中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能看出一二。
好评、差评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网店的综合排名和推荐,一些人正是从中发现了“商机”才组织了“专业评论团队”,但这些损害了消费者、网店的合法权益、影响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行为,已涉嫌违法,也是国家三令五申命令禁止并坚决予以打击的。
网店刷单、刷好评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欺诈行为,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而相对于遵纪守法的网店,这些通过虚假宣传提高关注度的网店,也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一些电商平台对这种“刷单”行为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降级、封店等。
“职业差评师”更是侵犯网店、商家的合法权益,涉嫌敲诈勒索。据媒体报道,在2013年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中,主犯杨某以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其余11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网上搜索发现类似的判决案例并不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差评师们”的嚣张气焰。
从这些年,这种编造好评、恶意差评的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并没有完全杜绝,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利益诱惑大,写几句话就能有上千上万的收入,投入少,获益大,不法分子当然不忍放弃这么好的“发财致富”的好机会;另一方面,隐蔽性高、保存证据有难度,这无论是给举报还是相关部门监管、打击都提高了难度。
有难度并不是不作为的借口。从平台来说,事后追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事前防范,对那些“好评如潮”或者“差评不断”的所谓的“消费者”多些判断,如果发现不对劲,应当主动报警。于相关部门而言,对于平台、消费者的举报也应利用好技术的力量,通过数据挖掘和只能分析等手段来精准识别。当然这需要平台与监管方紧密合作,加强信息互通,联合惩戒。于消费者、网店而言,要提高维权、证据意识,一旦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第一时间报警。
如今无论是网购还是外卖,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方应拿起法律武器主动作为,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驱散存在于电商领域中的乌烟瘴气。“电商平台是最了解行业生态现状的,通过司法诉讼来推动相关判例,将有助于促进形成长期、有效、良性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
只有让这些处于灰黑空间的“职业评论人”感受到法律的硬度与压力,他们的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小,好差评才能真实反映网店、商品的好坏,人们也才能放心地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