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四)吴山景区
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吴山历来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一个大窗口。
千百年来,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兴衰和演变,吴山积淀了不同时期大量的历史文化,山上山下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上尤以佛教、道教和民间祭拜偶像的庙宇集中而著称。
清朝康熙皇帝曾赋诗赞美吴山道:左控长江右控湖,万家烟火接康衢。偶来绝顶凭虚望,似向云霄展画图。
城隍阁斗拱飞檐,似仙山琼阁耸立在吴山之巅,是杭州标志性景观之一。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高41.6米,面积3789平方米,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建筑风格,登阁可以北望西湖,东观市景,南眺钱江,西览群峰。
吴山俗称城隍山,是西湖群山中唯一切入市区的山,钟林毓秀,人文荟萃。吴山历来以林泉胜,以奇峰怪石名,昔时山上寺观林立,香火旺盛,今日则文化遗存俯身皆是。自宋至今,更以浓墨重彩的民俗风情而脍炙人口,登山则江带湖登山则江、湖、山、城一览,美不胜收。
历史上,吴山曾经是热闹喧哗的游赏胜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来到杭州进香、观潮、游览、娱乐、购物、办事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云集吴山。1985年新西湖十景评选时,她被冠以“吴山天风”的美誉而名列其中。
金庸经常在杭州制高点品茗,赏景,真是“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周新,广东南海人氏,明朝时曾任浙江按察使,为人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人称“冷面寒铁”,后来受奸臣诬陷,被明成祖杀害,引起朝野不满,百姓愤怒,明成祖为平民愤,假惺惺地说已梦见周新做了城隍,于是立庙吴山,从此吴山多了个别称——城隍山。
《杭州人家》雕塑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杭州馆展品。作品采用时空穿越的方式将不同时期的人物。汇聚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每个人物都是平凡普通的杭州人。通过这样一家人,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百姓舒适而又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
四代世同堂,坐在凳子上的是两位长者,经历了清朝和民国时期,给年轻一代诉说着源源流长的历史;站着研究宏伟蓝图的是第二代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们已经完成建设任务,享受天伦之乐;第三代是八零后独生子女的一代,目前正挑起了祖国的重任;第四代就是00后,他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面临新的挑战。
沿着大路往下走,是杭州博物馆,不可错过的景点,因为周一闭馆我们无法进入。
河坊街地处的位置,古时也就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即便现在,仍然能看到一些曾经的商业中心旧址。现在,规划成了一片步行街区,也是很多外地游客必玩的景点之一。
河坊街是杭州一条古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特色小吃、老字号等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每天都有好多人来这边游玩。这边的建筑古色古香,还有几家百年中医馆开着,回春堂,胡庆余堂,慕名而来的人有很多。
西兴竹编灯笼始于南宋时期,当时宫廷所用灯笼全部出自西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共有207个,全部由77岁的非遗传承人手工制作。
《百子戏弥勒》整座佛像由巨型铸铜打造,只见斜依而卧的弥勒,左手紧握佛珠,笑容可掬,双耳垂肩。在弥勒佛的身体上,塑有一百个正在嘻嘻耍闹的小顽童,形神各异,栩栩如生。孩童通过叠罗汉,拔河,撒尿,拿树枝捅弥勒的肚挤等手段来达到戏弄佛陀的目的,弥勒大佛终究也不为所支,依旧其乐无穷,体现弥勒包容一切之海量。
南宋时,河坊街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地,如今在这里繁华依旧,商铺林立。杭州的百年老店均集中在这一带,访内还保留了众多的传统民俗,如拉洋片等
晚清民国时期的建筑。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配,又在这里出现,浮想联翩。
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和古韵同存。
一回头,猛的见到了还真的吓了一跳,太有创意了,做的惟妙惟肖,吸引了许多人围观。
鼓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屡遭战火,1561年再次重建,十年动乱时遭到拆除,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复建杭州鼓楼完成,规制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风格,为明代鼓楼建筑之形式,重建后的鼓楼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
不远处有条小路,穿过去就是鼓楼,就在鼓楼下面有一个书店,千万别错过。
超高清的多媒体融入了书店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千世界中,歇歇脚,听听音乐,闻闻书香。
吴山脚下,鼓楼两旁,一百多年前曾是杭州最繁华的地方,如今云烟闪散去,一座洗净铅华的名楼兀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江南药王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旧居,一座集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的豪宅府邸,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园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木雕,砖雕,石雕,堆塑,彩画则无品不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胡雪岩的传奇一生也融入其间,即是风景之旅,亦是文化之旅。
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都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轿厅是客人停轿等候的地方,胡宅光轿厅就有5开间。两台八抬大轿束之厅堂。高堂之上挂着5块匾额,“勉善成荣”。
金丝楠木厅。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有道是富不过三代,豪宅建成后仅九年胡雪岩便破产去世,其最大的债权人是满族权贵文煜,获得了胡庆余堂以及胡宅的所有权。1911年辛亥革命后,浙江军政府没收满族权贵在浙江的财产,胡雪岩旧宅曾为部队军阀占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杭州市人民政府依法颁布了旧居所有权证。
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即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
胡雪岩留给子孙后代的遗言有“三不要”——不要经商、不要亲近官宦、不要与李氏通婚,想来这全是血的教训。对此,胡家子孙恪守祖训,直系后代五百多人中,竟然没有一人经商或者踏入政坛,基本上都活跃在教育、科研领域。对此,人们略感惋惜,毕竟胡雪岩的经商天赋和经验无人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