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监控拍下这一幕,无数父母寒心:你的孩子为何不懂心疼你?

作者 | 夏意阑珊

最近,监控下的一幕让人格外揪心:

客厅里,妈妈突然晕倒。

一旁的女儿却置之不理,继续看电视。

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纷纷斥责女孩冷漠无情,铁石心肠

然而事情的真相,远没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女儿每天太爱看电视,妈妈对此无计可施,于是假装晕倒,吓唬孩子

一开始这招确实管用。孩子被妈妈吓坏了,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变少。

但是后来,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用这个方法后,孩子渐渐麻木了。

所以这次,哪怕妈妈是真的晕倒,孩子也只是笑笑,以为妈妈又逗她玩儿呢。

现实版“狼来了”的故事,太让人伤感了。

育儿中,“吓唬”、“逗弄”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它会直接破坏我们的亲子关系,损伤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对这个世界的依赖和信任。

01

最大的语言暴力,一句玩笑就够了

看过一段视频:

爸爸喂宝宝吃巧克力蛋糕,一边喂一边骗他说:这是粑粑。

孩子一听到粑粑,连忙紧闭小嘴,把头背了过去。

看到宝宝拒绝,爸爸又调侃道:“这不是粑粑,是蛋糕啊!”

孩子半信半疑,又把脸转了过来,刚想张开嘴巴,爸爸却又改口说:“这是粑粑”!

宝宝被吓得不轻,连忙又闭起了小嘴。

终于在爸爸肯定的语气中,宝宝将蛋糕吃进了嘴里。

这时,爸爸忍不住大笑道:“你把屎吃了!”

孩子顿时一口吐掉了蛋糕,伤心得哇哇大哭。

对于这样的事,你有何感受?

这个孩子是如此信任父母啊,可父母只把他当玩具。

然而这样“搞怪”的大人,生活中比比皆是。

餐桌前,宝宝正津津有味地吃饭。

一旁的妈妈却指着孩子手里的排骨说:“这是小猪佩奇的肉!”

孩子愣了好久,吓得丢掉了排骨,不肯再吃。

还有类似下面这样的奇葩剧情:

客厅里,爸爸假装掐住妈妈脖子。

儿子却信以为真,连忙拿起扫把解救妈妈,谁知爸爸竟被儿子打伤了腰。

我还看到过一位单亲妈妈,一边拖着行李箱一边骗女儿说:“妈妈不要你了”。

女儿被吓得歇斯底里,紧紧拽住妈妈的衣服,谁知妈妈却笑得前仰后翻。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尚未成熟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

小孩子天真无邪,他们依赖大人,对大人说的话深信不疑。

而成年人却为了获得所谓的“快乐”,常常把孩子戏弄得不知所措。

生孩子若只是为了找乐子,那将是对孩子心灵最大的亵渎。

有时候,没有分寸的玩笑,才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

02

中国式玩笑,正在培养“冷漠型”孩子

有网友将父母的花式恐吓,总结为“童年四大阴影”

天黑了,外面的老巫婆会吃不听话的宝宝;

不吃饭就要打针吃药,医生专治不吃饭的小孩;

听外面的声音,警察叔叔要来抓你了;

收废品的老爷爷专收不听话的孩子。

这类“中国式玩笑”,或许能在短期内让孩子顺从听话,但绝不是长远的教育手段。

“虎妈”蔡美儿曾在《虎妈战歌》中,分享过一段自己的育儿经历:

女儿露露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每天练琴6个小时。

有一次,露露不想练,找各种借口推脱。

蔡美儿见状,立即摆出“虎妈”的阵势,半开玩笑半吓唬孩子说:“如果你不肯练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

天已入冬,外面寒风凛冽,露露身上只套了一件薄薄的睡衣。

蔡美儿以为,这下女儿就能乖乖回去练琴了。

谁知,女儿竟不再哭喊,一声不吭地推开房门。

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露露仰起头看了妈妈一眼,一脸挑衅,安静得让人害怕。

那刻开始,一向乖巧可爱的女儿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她咔嚓一下剪掉自己的头发,任由碎发参差不齐地挂在耳边,甚至发誓不再踏进妈妈的房间,而是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里。

有一次吃饭,对妈妈端来的珍贵鱼子酱,露露粗暴地一口拒绝:

“我不要!你不爱我,你每一秒钟都在让我感觉一落千丈,我根本无法忍受待在你身边!”

哪有孩子天生冷漠呢?

不过是他们在父母的吓唬和不尊重下,一点一滴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

当成年人的玩笑和谎言被戳穿,孩子开始慢慢封闭内心,习惯孤单地去面对一切,甚至穿起铠甲,用冲撞与对抗来表达不满。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们的心很柔弱,可以被扭曲成任何样子,而一旦扭曲变硬,就很难复原。”

别让孩子炽热的心,在父母的不尊重态度下,一次次变冷。

03

真诚和尊重,是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

不知你是否给孩子讲过“曾子杀彘”的故事。

曾子的夫人要上集市买东西,儿子哭闹着要一起去。

夫人连忙哄儿子说:“别哭了,你在家里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看到夫人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准备去猪圈捉猪。

夫人赶紧拦着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能和孩子开玩笑。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他只会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就杀猪烹肉给儿子吃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只有抱着真诚的心与孩子相处,认真对待每一句承诺,才能教出一个真实的、对生命充满热忱的孩子。

这一点,蔡少芬感触颇深。

在综艺《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蔡少芬曾带两个女儿参加亲子体验活动。

节目组为孩子们安排了一个任务,让她们在最喜欢的玩具和“妈妈陪伴卡”之间,作出选择。

看到姐妹俩选了玩具,主持人连忙提醒:“不选卡就看不到妈妈了哦。”

孩子们愣在那,只见主持人一把撕掉卡片,又强调了一遍:“是真的,妈妈没有了。”

终于,妹妹吓得嚎啕大哭,大喊:“我要妈妈……”

演播室外的蔡少芬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冲进录制现场,一把抱住孩子们安慰道:“妈妈还在,妈妈不会离开你们,不要怕。”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权威暗示效应”:对于小孩子来说,成年人就是他们心中的权威,成年人的任何玩笑,他们都会当真。

成年人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孩子的全宇宙。

不懂尊重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是成年人最大的恶意。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需要被爱被尊重。

父母只有像朋友一般,真诚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分。

04

纪录片《镜子》里有这样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也无法撤回重来。

别让父母不经意间的玩笑,变成孩子难以愈合的伤害。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

为人父母,学会自省,懂得尊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 End ——

作者:夏意阑姗,热爱诗和远方,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文字寄情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