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俸封赏,明仁宗厚待兄弟:从汉王到汉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作者:史遇春
在所谓的“靖难之役”中,朱棣次子朱高煦跟随父亲征战,其间出力不少。
当日,朱棣似乎有意在夺权成功之后,将宝位传于次子。
一般而言,设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等到正式执掌江山,朱棣还是规规矩矩地“立储以长”,册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只得了个汉王的爵位。
为此,朱高煦先是怏怏不乐、寻找借口不去所封藩国;接着,他又恣肆妄为、弄出很多非分的事体;最后,他还心怀异谋、暗地开展谋逆活动。
朱高煦的种种形迹,还是被皇帝掌握。朱棣在得到并确认相关消息之后,差点砍掉朱高煦的头颅。幸得朱高炽求情,朱高煦才未被朱棣处决。
之后,朱高煦被徙封至乐安州(今山东惠民)。
随即,朝廷又马上下令,催促朱高煦即日前往藩国。
因为此前的犯行,所以,这一次在徙封朱高煦之后,朱棣还对皇太子朱高炽、皇太孙朱瞻基[即明宣宗,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被册立为皇太孙,]说是:
“乐安州距离北京很近,如果听闻朱高煦滋生变乱,那么,派兵前去处置,早上出发,至晚间就可以把他捉拿回来。”
朱高煦到了乐安州之后,并没有改过自新,他的不满与怨恨,反而更切、更深。
此时,朱高煦谋划违逆作乱的动作更加急迫。
当日,朱高煦到达乐安州之后,皇太子朱高炽还多次寄送书信给他,劝诫他改正前非。
不过,对于皇太子的规劝,朱高煦根本听不进去,他没有一丝悔改之意、并无半点悔改之行。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农历七月,北征回师途中,朱棣崩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
当时,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在北京(时已迁都)。所以,凡是朝廷的动向,朱瞻圻均有掌握,对此,他都会偷偷派人飞驰行进,将一切快报给父亲朱高煦。
据说,朱瞻圻一昼夜要先后派出六、七批次的人马,向父亲密报京城的事项。
同时,朱高煦一边,每天也要先后派遣数十批次的人马,悄悄进入京师,打探朝廷事务、密侦京中动静。
朱高煦这么做,就是希望京城发生变故、就是企图事先掌握情报。这样,他便可以伺机而动、遂行不轨的图谋。
皇太子朱高炽虽然仁孝友爱,但是,他绝对不是傻子。
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见过那么多的世面、经过那么多的人事,朱高炽当然心里有底;退一万步来说,朱高煦心中当然有保护自己的底。
朱棣北征之时,京师这一片地域,还是紧紧掌握在皇太子朱高炽手中的。
而且,必须清楚:
从朱元璋到朱棣,大明王朝的那一套特务机构,绝对不是吃素的。
所以,朱高煦的行为,大约都在朱高炽的掌握之中。
虽然心里清楚朱高煦的种种作为,但是,朱高炽对待朱高煦还是更加优厚。
朱高炽曾下诏,将朱高煦召至身边,把他的俸禄加倍;此外,附加赏赐给他的东西,多至数以万计。
说到这里,借问一句:
朱高煦的年俸有多少呢?
据《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货六》记载: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先前,因为朱高煦杀死了朱瞻圻的母亲,所以,朱瞻圻对父亲很是怨恨。
因为怨恨,所以,朱瞻圻与朱高煦父子之间,似乎产生过很深的矛盾,朱瞻圻曾多次向朝廷揭发父亲的过错与恶行。
为此,朱棣还曾教训儿子朱高煦与孙子朱瞻圻二人:
“你们父子两个,如何忍心如此呢?”
在朱高炽加俸厚赐之后,据说,朱高煦又将儿子朱瞻圻在朱高炽登位前后於京师打探的情报以及朝中事务的作为,全都汇报给了朝廷。
(这似乎太不合情理!但是,如果将这看成是朱高煦父子之间的苦肉之计,又未为不可。权力争斗时的合作与竞争,超乎想象,父子之间的相爱与相杀,扑朔迷离;其间的真实情由,很费思量。)
当时,朱高煦还说是:
“朱瞻圻传来消息,说是廷议有云:旦夕之间,朝廷就会发兵,攻取乐安州。”
为此,朱高炽召来朱瞻圻,教训他道:
“你处在你们父子和我们兄弟之间,竟然谗毁构陷,恶劣到如此程度,我念你是无知小儿,实在不忍心将你杀掉,而且,你也不值得被杀!”
于是,朱高炽下令,将朱瞻圻发派去凤阳(今属安徽滁州)守陵,以此赎罪。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农历八月,朱高炽即皇帝位,是为明仁宗。
本年十月,朝廷封朱高煦的嫡子朱瞻坦为汉王世子。
同时,朱高煦的其他各子也均被封王:
封朱瞻垐为济阳王;
封朱瞻域为临淄王;
封朱瞻垶为昌乐王;
封朱瞻墿为淄川王;
封朱瞻坪为齐东王;
封朱瞻壔为任城王;
封朱瞻㙊为海丰王;
封朱瞻垹为新泰王。
登基没多久,朱高炽便病危,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就病死了。
人死事结,至此,朱高煦与朱高炽兄弟之间的纠葛,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本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