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与售价均不低同行,年底核算公司不赚钱,奇哉怪哉?(原因+建议)

学习:提升自我  影响他人
交流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分享: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合作:实现双赢   共享成就
尊重成就彼此,共赢未来
销量与售价均不低同行,年底核算公司不赚钱,
奇哉怪哉?(原因+建议)

—深度思考—
某些企业老板辛辛苦苦了一年又一年,对自己来说,996工作制都是一种奢侈,简直就是007工作制,老婆大人没有陪好,孩子没有照顾到位,父母没有孝敬到位。
还有些老板(老板娘)觉得“忙”就是正常,乐此不疲,美其名曰“赚不赚钱不重要,生活充实最重要”,甚至有些老板(老板娘)会说“我们公司不需要管理,现在一切都很好”,嘴上说好,心里有苦不敢说,为什么?
到了年底,财务一核算,利润寥寥无几,甚至出现负数的情况,也许有人会说“你看看,哪个老板开的不是豪车、住的不是豪宅、穿的不是名牌、喝的不是名酒、吃的不是海参鱿鱼”,若不赚钱,怎么能消费得起?至于能不能消费起,只有老板(老板娘)清楚,反正结果就是“辛辛苦苦了一年又一年,年底核算不赚钱”。
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辅导与培训工作经历,走过的企业不下数百家,发现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售价不低于同行,甚至有时比同行高,销量不低同行,可公司运营几年了,甚至十年了,二十年了,人数在增加,市场覆盖率在增加,客户数量在增加,产量在增加,销量也在增加,可到年底一算“利润率比上一年又降低了”,年终总结会又没有办法召开了,员工又有意见了“跟着老板拼搏了一年,年终发个红包都不舍得,年终发点礼物都不舍得,真抠门”,老板又更苦了“表面风光无上限,内心痛苦无底线”。
说句实话,大多数的老板还是比较大方的,也想给团队发年终奖,也想给团队发福利,让团队风光回家过大年,可钱呢?钱呢?钱呢?钱都跑去哪里了?钱都跑去哪里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真分析,企业的钱到底去哪里了?
浪费现象一:盲目召开会议导致的浪费
 
开会,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也是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障碍或问题的好方式,但很多企业却没有利用好开会这种沟通方式,往往出现“会而不议、议而无材、议而不决”或“会无准备、会无主题、会无中心”或“会无计划、会无素材、会无思想”或“会无约束、会必跑题、题乱无心、心乱无边”或“一言堂”或“批斗会”或“领导发泄会”等情况,少之几个人,多则十几个人,短则几分钟,长则几个小时,会后原地踏步,对工作毫无进展,造成了“会中激动、会后不动”,对公司的发展带来莫大的浪费与损失,轻者影响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的工作,重者导致公司团队对会议产生“无兴趣、无精神、无所谓”的状态。
正确的做法:
◆确定会议讨论的主题
◆下发正式会议通知
◆参会人员准备素材(围绕主题)
◆主持人引出主题
◆参会人员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与发表观点(最好按照准备的素材)
◆做好会议记录
◆跟踪会议决议落实情况
◆确定初步结论(或确定最终结论)
◆确定再次讨论时间
◆……
浪费现象二:物料不好找导致的浪费
很多企业往往开始需要用某种物料的时候,却发现该物料比较难找,尤其是在仓库内积累了一定时间的物料,扒东找西,甚至出现找到了却已损坏或虽找到但数量却不满足用量等等;
还有些企业,明明账上有实物,现场寻找却很难找到,等到不用时,却又发现了;
某些企业,仓库现场放不进、拿不出、无标识、乱糟糟、领导不去、管理不查、员工不管……。
正确的做法:
◆仓库3S管理工作要经常做、持续做
◆物品摆放有序、定位、定量
◆物品摆放有标识且醒目清晰
◆物品摆放有平面分布图且分布图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物品有账本,且账本与实物保持一致
◆……
浪费现象三:设备频发故障导致的浪费
很多企业对设备只是使用而从不保养包括日常的清洁卫生都不开展,更不要说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了,往往是等到设备出现故障了才想起维修,淡季还好说,可是到了旺季,客户催货紧,订单繁多,生产周期紧,而设备也开始不争气了。
不是今天出现这样的故障,就是明天出现那样的故障,不是今天这个机器出现毛病,就是明天那个机器出现不顺,生产管理负责人恼火,设备管理负责人怨言,销售负责人急心,客户频繁投诉,员工满腹牢骚(尤其是计件工资)等等,严重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产生大量的不合格品,严重损耗原辅材料等等,生产成本节节升高。
正确的做法:
◆建立设备档案包括日常的运行状态巡查记录
◆组织培训学习设备的规范操作规程,防止因不规范操作导致设备故障,减短设备使用寿命
◆根据淡旺季的情况提前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并落实
◆使用部门做好设备的日常清洁维护保养工作
◆关注设备的易损易磨件,防止带病运行
◆不定期现场巡查(望、闻、吻、听、摸)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消除
◆……
浪费现象四: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导致的浪费
在公司内各岗位没有一个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一切都处于等待领导安排状态中,领导不安排,只好根据自我的想法开展工作或是从事个人的私活,一旦出现问题,你推我,我推他,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导致的,最终只好不了了之。
正确的做法:
◆明确公司的组织管理结构图,明确公司的管理层级关系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并督促落实到位,防止出现错位、越位、越界
◆定期在公司内部开展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监督监察工作或绩效考核工作
◆…………
浪费现象五:无操作标准导致的浪费
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发现很多企业缺少员工作业标准、设备操作规程、过程质量巡查标准、材料验收标准、发货验收标准、成品入库验收标准、采购管理标准、发货管理流程、退货管理流程等等,发生问题,轻者下面掩盖、上面不知,造成的损失公司买单;重者下面掩盖不了、上面发火了之,最多对员工罚款,降低公司的损失;但一年下来,轻者频繁发生,公司要浪费多少资金或利润为这些轻者的问题买单呢?
正确的做法: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各项工作的操作标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作业基准数、设备操作过程、工艺技术标准等
◆对建立的操作性标准经过组织相关人员讨论会审,确保没有任何异议、疑义后颁发落实
◆定期对操作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必要时进行考核,以验证掌握的程度
◆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定期检讨操作标准的持续符合性,必要时予以修订完善
◆将操作标准的关键点提取出来,形成《作业基准卡》挂放现场,醒目提醒相关人员随时执行
◆……
浪费现象六:不尊重制度流程导致的浪费
随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承接更多的业务,也开始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我们在这里先不谈弄虚作假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实际情况很多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甚至推行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等,通过咨询公司或其他途径建立很多质量管理制度,本想借此实现“节能降耗增效”之效果,可建立起来的这些管理制度只有每年认证审查时才被想起来了,平常都在柜子里面睡大觉,这就是所谓的不尊重制度、不尊重流程导致的“两层皮”现象。
还有一类企业,制度建立是一回事,流程建立是一回事,落实时领导的话语权又是一回事,管理者的随意性又是一回事,尤其是领导或管理者的心情不好的情况,什么制度什么流程呀,统统都是狗屁,老子的话语就是制度、流程。
正因如此,导致执行人也会随之抛弃制度、流程,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制度不遵守、流程不执行,等于做事的行为没有约束了,做事的依据没有了,还能不出现差错?有差错还能不导致浪费?
正确做法:
◆在制度与流程合理的情况下,一定是:制度在前,流程在前,领导话语靠后,管理者话语靠后
◆制度、流程的建立务必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好高骛远,遵从实用、具体、简洁的原则
◆制度、流程的建立务必要从使用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建立人的角度出发
◆作为领导,要在公司内部成为制度、流程执行的表率、旗帜,不能成为制度、流程的“破窗者”
◆定期组织检讨制度、流程的适用性,及时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完善
◆定期开展制度、流程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考核工作,树立制度、流程的威信和尊严,督促制度、流程落地
◆建立制度、流程考核奖惩机制,为制度、流程的落地保驾护航,明确制度、流程违反的红线意识
◆树立制度、流程面前人人平等的企业管理文化
◆……
浪费现象七:领导喜欢讲情、制度虚设导致的浪费
很多民营企业内部都存在着与老板或老板娘说不清楚的非工作关系比如同学、亲戚(有晚辈、有长辈、七大妗子八大姨等等)、熟人介绍的等等,正因为有这样的复杂关系,导致在执行公司管理制度层面出现不公平的情况,有时老板亲自出面为这些有关系的人讲情,有谁能不给老板面子呢?老板的面子给了,但工作上犯的错误却从不间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
正确的做法:
◆从有意向进公司的那一刻老板或老板娘就要负责与这些有关系的人谈话,不要把麻烦丢给其他管理人员
◆严格执行进公司的入职手续,不允许走任何的绿色通道
◆严格执行新人入职工作手续,决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网开一面
◆要积极维护管理人员,而不是让关系大于公司制度、流程
◆……
浪费现象八:不考核、不激励导致的浪费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老板对目标管理或工作绩效考核管理不屑一顾,认为多此一举,总希望团队能自觉、自发完成任务,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工作处于拖延状态,团队懒散无激情
正确做法:
◆结合公司上年度的实际情况、行业情况、市场情况等因素设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目标
◆明确各目标的考核方法、考核部门、考核周期
◆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与薪资收入挂钩
◆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管理系统
◆……
浪费现象九:喜欢动口不喜欢动手导致的浪费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从上到下都不喜欢写东西,任何事情都喜欢通过口头上交流,尤其现在微信的出现,方便了工作,方便了交流,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内部微信工作群,习惯性在微信群发东西,但就是不愿意动手写东西,把微信群当成了神圣,包括有关的工作管理制度、要求、产品价格、销售政策、管理流程等等,都采用微信上公告,而不愿意采用书面文字化,一个事情换一个人问一遍,一项规定时间长了执行也走样了,等领导发现要追究的时候却发现“无法可依”,只好公司买单。
正确做法:
◆凡是涉及公司管理层面的制度、要求、流程,最好形成书面文字化正式发布,以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管理风格。
◆……
浪费现象十:工作无计划导致的浪费
中小民营企业的很多工作都是没有计划性的,高层领导或中层管理者想起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开会这项工作,中小企业的会议特别多,很多情况下部门的负责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老板叫到会议室开会了;
再如高层下达工作指令,也不考虑下属是否已有工作安排,下属考虑到领导下达的工作指令,敢不执行?只好放下本职工作,赶紧执行领导的指示;
我们都知道,一个公司的很多工作都是链条性的,存在上游与下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顺畅必然导致下一个环节也不顺畅,引起连锁反应,连锁的结果就是很多工作处于停滞不前,效率低下,效果甚微;
最常见的就是员工一天向管理者问N次“领导,这个产品做完做什么?”、“领导,我们明天生产什么产品?”、“领导,仓库的什么材料没有了,怎么办?”、“领导,那批产品什么时候发货”等等,领导也每天很忙,很辛苦,每天都处于救火状态,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消防队员;
正因为工作无计划,下属都处于“待命状态”,不见指令不行动,不见任务不行动,这样工作怎么会有效率?没有效率必然就是浪费。
正确的做法:
◆每个部门必须坚持每周提交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中的重点事项,以便工作有所侧重和针对性,防止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
◆周工作计划必须经直属领导审查确认备案
◆每周周末或下周周初对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逐条跟踪检查确认,防止出现为了计划而计划的情况或敷衍的情况
◆通过事前计划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统筹能力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中层管理队伍的业务技能
◆通过事前计划,提升公司整体的责任心、执行力和凝聚力
◆通过事前计划,提升公司整体的工作进度、效率、质量,有效降低公司管理成本
◆……
浪费现象十一:有计划不跟踪导致的浪费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相当不错的,每个部门都制定了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计划完成率总是处于低谷状态”,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头疼,每次计划完不成,追问原因,只有一个“生产说采购,采购说供应商”或“生产说设备,设备怪采购”等等,总而言之,一言以蔽之,自身没有任何问题。
计划完不成,大多数情况就出现在对计划实施情况不跟踪,总想当一个甩手掌柜,殊不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如突然停电、设备突发故障、材料短缺、客户追加订单、客户交期变更、供应商交期推迟、计划实施无法进行或难度很大”等等,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若不及时跟踪,根本无法发现这些突发情况(有人肯定会说:突发情况,下属应该主动反馈呀;但实际情况是在很多企业下属从不反馈),若执行人再不主动反馈,必然会引起计划流产或计划完成延迟。
正确的做法:
◆有计划必须跟踪落实,以防止为了计划而计划,说空话防空炮,甚至出现为了应付领导编写虚假计划
◆定期对照计划,逐条合适计划落实情况和落实的证据、效果
◆每月评出计划执行标兵,予以公开嘉奖表扬
◆将计划执行情况与工作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
浪费现象十二:不喜欢工作总结导致的浪费
现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最反感也是最讨厌的工作方法就是: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总是认为工作都做了,总结什么呀,有什么好总结的,但往往很多工作没有及时完成,往往同样的问题或类似的问题在企业内部重复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发火,一次又一次地批评人,一次又一次地抱怨,却无法知道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甚至美其名曰“执行力差”。
▼比如客户投诉为什么频繁发生?
▼为什么市场业绩上不去?
▼为什么产品合格率上不去?
▼为什么废品率居高不下?
▼为什么成本居高不下?
▼为什么员工流失率一直增高?
▼为什么质量问题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发生?
▼为什么采购的材料总是到了使用的时候才发现不能用?
▼为什么很多产品质量问题到了客户使用才凸显?
▼为什么小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
▼为什么同样的设备故障重复发生
▼为什么?为什么?太多为什么?
尽管存在这么多为什么,可就是宁可一次一次发火,也不愿意静下心来总结分析;
工作总结分析是对以往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结果汇总、整理、分析,看趋势,看比例,看走向,找规律,找方向,若只是单纯的一个案例,孤零零的,能看出什么呢?能发现什么?只有把多个数据放在一起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才能发现我们平常发现不了的情况,才能真正杜绝或降低问题发生的几率;比如:
客户投诉,三个月内有多少次属于产品内在质量方面的投诉?有多少次属于产品外观质量方面的投诉?有多少次属于运输导致的质量事故引起的客户投诉?有多少次属于因仓储管理不当引起的客户投诉?有多少次属于客户不会操作引起的客户投诉?有多少次属于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质量导致客户投诉?有多少次属于质量验收抽样不到位导致质量问题引起客户投诉?……
若众多数据不放在一起分析,根本就不会引起公司领导层的重视,根本在企业内部就不会当成一回事,只会认为是偶然发生的,所以客户一次一次投诉,公司一次一次赔偿或一次一次道歉,销量能不下滑?业绩能不倒退?
正确做法:
◆各部门必须每月对各自的工作通过数据总结分析,上交领导审查确认
◆明确各部门工作总结的要点
◆对部门工作存在不足或缺失之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整改落实,必要时可以作为专项改善课题
◆……
浪费现象十三:发生问题不深究导致的浪费
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出现问题最直接的处理方法就是“罚款了事”,要不就是逮着“下属大发雷霆了事”,但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导致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在企业管理哪个环节?都不得而知;
比如成品质量不合格,有可能是“新员工没有培训直接上岗操作导致”、“有可能是工艺制定有误导致”、“有可能是质量验收标准有误导致”、“有可能是仓储防护条件不合格导致”、“有可能是业务下单与客户要求不一致导致”、“有可能是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等等,对每次发生问题,不去深入查找原因,问题必然会重复性发生,每次发生对企业都是一种浪费,每一次浪费都会导致成本上升。
正确的做法:
◆发现问题—采取临时措施制止—调查分析原因—确定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采取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实施效果跟踪—效果达到,问题关闭—强化巩固管控措施。(可以运用8D分析法)
浪费现象十四:碍于面子导致的浪费
我们都知道,很多小微民营企业都是靠亲戚一起发展起来的,老板绝对能一个人照顾过来,此时的老板绝对是万能的,业务一把手,生产一把手,技术一把手,采购一把手,方方面面都有老板的影子;
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产品种类或款式也越来越多,生产线也增加了几条,客户也越来越多,此时老板才发现:自己一个人绝对照顾不了了,怎么办?
外招人,人多了,必然要分工,必然要设立架构,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一定有规矩,有规矩的地方一定有违反规矩的人存在,有违反规矩的人存在必然存在如何处理的情况,可有部分人是老板的亲戚比如小舅子、侄子、侄女、姐姐、妹妹、弟弟、叔叔、舅舅、岳父等等,一个成语概括“七大妗子八大姨、七大姑八大叔”,这部分违反了公司规定,按道理应该接受处罚,老板考虑多了,说吧不好意思说出口,罚吧不好意思伸出手,怎么办?算了吧,下不为例;
就是因为这几个字,导致公司其他人违反了规矩也无法执行处罚了,处罚了,有能力的人一忍再忍,最后“老子不干了”,拍屁股走人,这样公司留不住人,问题频发,效率逐日下降,由此导致的浪费谁买单?必然是公司了。
正确做法
◆有法可依,有法比依,执法比严,违法必究,尤其与高层有工作之外关系的人,在制度与流程面前更应该严格处理。
备注1:此处的法就是指公司内部的制度与流程
备注2:对于与公司高层有工作之外的关系,处理前与处理后,作为高层最好不要干预,若想干预,最好能站在公司的管理角度晓之以理
【感悟与自省】
任何一家企业在管理发展前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无形(隐形)浪费远远不止上述十四个方面,还有很多很多无形(隐形)的内耗在吞噬着企业的利润,但并没有引起老板(老板娘)的足够重视,甚至老板(老板娘)还觉得无所谓“哪家企业没有这些浪费,又不是我一家是这样”,任正非曾说过“不赚钱的企业都是在耍流氓”。
有哪个老板(老板娘)开办企业不是为了赚钱?有哪个老板(老板娘)开创企业不是为了赢利?既然知道了企业的利润被这些无形(隐形)浪费无情地吞噬掉了,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去制止,让这些浪费现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而不是一句“又不是我一家公司存在这样的情况”作为借口将解决的办法、思路、方案拒之于千里之外。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内部解决不了,可以请外部的力量,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企业(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等等)陆续产生呢?这些无形(隐形)的浪费现象不是解决不了、制止不了,而是取决于某些老板(老板娘)的态度,“事虽然,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
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你的注意力在目标上,结果就在方法上,若你的注意力在困难上,结果就在寸步难行上,所以,一个人不要让眼前的困难蒙蔽了双眼,不要让眼前的乱象扰乱了思路,更不要被眼前的乱象困住了前进的脚步。
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思想变则心态变     心态变则意识变
意识变则态度变     态度变则行为变
行为变则性格变     性格变则结果变
结果变则效果变     效果变则效益变
效益变则命运变     命运变则变强大

无论哪个行业,专业的是越来越贵了,如果你问的价格很便宜,不是你捡到便宜了,而是被新手练手了,专业的事情只有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会创造价值!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学习—消化—理解—思考—运用—复盘—强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