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为父母者,你要有一个“抽离者”的自觉 | 阅读邻居

《早生贵子》/杨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图 | 邱小石

郑郑: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先跟大家问个好,各位应该算是书友。我是第一次参加,因为住在这附近,发现了这么一个宝藏的地方,又有幸参加这么一个活动,有活动我很感兴趣就来了。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郑郑,是做销售领域的,为什么说我发言时间会比较短呢?因为我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看过书之后才能跟大家来交流和分享。因为第一次参加没什么经验,但对这个题目我是非常感兴趣的。

自报一下家门,我是一个初中生的家长,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多实战经验,从四年级开始着手来出手了,现在到了初二基本是差不多三四年的时间。但是我给自己倒计时了,到高中毕业应该还有五年吧。

但是后来发现在座的各位书友,我觉得我是起步非常晚的,这位孩子刚出生的大哥已经出手了,我从四年级才开始出手,说实话确实比较晚,也认识杨早老师比较晚了。所以在这里面我是更多的希望听听大家的这些建议。在过程中我觉得“不鸡娃,行不行”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我们究竟到底是干预还是不干预?很多时候干预的尺度是怎么样的?有时候更多是过度干预,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断成长。

但是我觉得鸡娃的前提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书友都已经做到的,就是激励我们自己。我们激励出来这个动力去读更多的书,在育儿的道路上更多地自我成长。

这是我的感受,谢谢大家!

反方向:我是反方向,这本书我之所以读是因为我的一些观察和感受。其实我是一个类似于不婚不育主义,为什么这本书我又读了然后也很有感触呢?一个是之前我有一些朋友,比如说家里面弟弟养小孩的一些沟通。再有就是去年特别奇怪,我感觉周围人有三四个人好像大家都在生小孩,正好有的时候也会聊这个话题,前两天也跟朋友聊这个事情,然后我就对这个书里的很多东西很有共鸣。

我说我感受最深的两点,首先第一个,在第一辑《要不要做一百分父母》,开篇《孩子你会成为有趣的人吗?》这个应该是杨早老师作为一个父亲写给宝宝的一个书信的这样一种方式。其实我当时想,我要不要看这本书,甚至说我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我好几个朋友的时候,我当时想我要看一篇文章,看一篇文章之后,我觉得对于一个不养育孩子的人,你看了某些方面会打动你,这样你看了才会有感受。

我当时在书店翻开这一篇,看了之后我真的非常感动,也非常有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就是开始讲的这个关于幼儿园和学校要不要离家近的问题。在我的经验和其他朋友的沟通里,我觉得真的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小学整个就是换了好几个学校,所以这个时候你的这种不安全感和你的小伙伴很快就失联的经验就会很多。你就会在思考某些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实际上是会对你以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的。

再有一个就是当小朋友离家很近的时候,实际上会发生各种各样不确定的风险会很大。比如近几年经常会报道小孩被拐了被怎么样,我仔细回顾我小学的经历,我突然就发现原来我差一点遭遇那样可怕的经历,但是我老记着我爸爸妈妈他们好像也就提过一次说你不要和陌生人一起走,但是我在想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是自己上学自己回家,在比较偏僻的小地方。但是我当时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就没有被一个大人捕获走。当我20多岁的时候,我回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觉得天哪,我真的是太幸运了。我竟然是这么一个幸福的人。

这个是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事情,所以我当时看到幼儿园离家很近,有小伙伴,意外的风险又很少,然后我觉得这一点感触就很深。

第二个感触很深的就是第四辑里面《该不该群嘲上一代》的事情。因为我近年在看一些古典方面的书籍,包括研读孝经。当你到一定的年龄就会思考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所以对于孝子鲁迅如何怎么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对这些就非常有共鸣。

Sarah:这本书我是前几天买的,这本书分四个部分,我读完了前两部分。我目前还没有孩子,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我看了很有启发,对自己将来育儿及孩子教育很有帮助。这本书内容挺有趣的。它有一种学者的风范,有一种对社会很多现象的思考,并不局限在育儿这个话题。它讲的东西都是我平时关注的一些领域,给人挺多思考的, 这就是我阅读后的感受。而且我看了洞主邱小石写的序,也觉得非常有趣,还有绿茶先生写的序,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会把它推荐给我身边的一些朋友。谢谢!

Candice:大家好,我是Candice,我是在高校工作的一名教师,今天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来参加这个活动,很开心认识大家!我常来这个书店,昨天被咱们活动的标题吸引,并进行线上报名。作为一个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孩子、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在别人的眼中应该是得心应手的,现在面临我刚出生的一个孩子,心里也有很多好奇与未知,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想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谢谢大家!

白水:大家好,我是白水。先说一个有趣的事是这次报名,——TA因为临时有事,今天没有来。我第一次在报名的时候,被人问是不是有娃就能来。我说不用,读了书比有娃重要。下面聊一聊《早生贵子》。

我最感兴趣的是写鲁迅和他大家小家的那些文章。好像在前几年网上关于家庭伦理,家庭关系等话题很热,尤其是临近春节、中秋这种日子会更火,比如回不回家过年、回谁家过年之类的。这组文章就是在那个时候的“腾讯·大家”上读到的,给了我一个更大的视野,就觉得这事儿也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这事儿少说得有一百年了,看开一点儿。

另外,我特别同意张明杨先生的一个意思。我觉得《早生贵子》这本书最可给大家参考的东西并不是文章里写了什么,本质上讲,就是茶爷在前言里流露的意思,这个东西其实不太用得上。你真的养了娃的时候,不太会记得自己曾经读过什么书的;我觉得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提供了一个看得见的例子,向大家展现了在养娃、鸡娃这件事情上的可能性。不用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方式来养娃、来鸡娃,听上去这样就会放松很多,先稳住。

大史:这是疫情以来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我也刚成为一个父母,我是一对龙凤胎的父亲。

杨早:你上次来的时候刚结婚。

大史:我也是刚刚休完产假回来,孩子是7月底出生的,休了两个月的产假。在陪我媳妇休产假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看到书里关于鲁迅初当父亲这段的时候特别深有感触。

在医院的时候包括后来在月子会所都是我孩子的姥姥在照看孩子。她们的一些经验做法其实跟我之前在书中看到的做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因此产生了很多矛盾,不过最后证明经验胜于书本。

因为我也是粗读了一下这个书,觉得它有句话特别贴合我。杨早说在这个团队里能力不强的人就得有当替补和碎催的觉悟,我觉得这个特别契合我。因为你要做决策会引起跟妈妈的矛盾,跟姥姥的矛盾。你要是乱帮忙,然后不经过她允许去做一些事情,矛盾会更大。反正风风雨雨已经过来了,本来中秋节还想继续回家带孩子,但是单位工作的原因没法回去,所以看到这个阅读会,也想听一听各位当爸爸妈妈的一些心得。

魔菇:我是魔菇,我上次参加早叔这本书的发布会时已经表示了“不屑”,因为这不是一本常规意义的育儿书,写作者有旁观的姿态,我们阅读它,也不应指望有育儿技术上的参考价值。但它的确很好读,虽然话题庞杂,但也提供了一种便利:打开任何一页,都能找到某些共鸣之处

我同意刚才大史所说,“你育儿中间的经验,你参与的多少,你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早叔在书中坦言自己的育儿能力不强,在育儿过程中是一个替补或者碎催,我则与他相反,曾经我恰好是家里育儿的主劳力。那个过程很消耗,让人没有时间和精神气儿去思考太宏大的问题,你离它们太遥远了,因为每天面临的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你首先要抓住这些“主要矛盾”。如果当时读《早生贵子》,我恐怕更“不屑”,但也可能被警醒,“原来你离观察世界的状态越来越远,你已陷入细节之中了。”早叔在书里说的可能都对,但日子还是自己要去过的,因此,他说的也可能都是错的,因为他并没有分享太多直接经验。

可贵的是,他通过观察给到很多间接经验的参考:你抽离开现实,你拉开自己和孩子的视距,这些方法论有没有参考价值?绝对有的,书中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这些问题构成我们的孩子与世共存的生态,超越性思考不是“靠边站”的轻忽,而是提醒为父母者,你要有一个“抽离者”的自觉,也需要自我思考的空间。正是独立思考让我们拥有抗衡“内卷”、逃离焦虑的能力。

抽离感很重要。

目前我的孩子初三,经过“吃喝拉撒”阶段之后,除了原则性问题,我基本不管他,只放手让他去探索。尝到“不管”的甜头之后你就可以一路狂奔了。因为我们和孩子一样,各有各的“功课”。

杨早新书

绿茶新书

邱小石新书

本期编辑:白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