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违背祖训斩首近300颗,最后结局如何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刽子手在刑场行刑的场景。五大三粗的刽子手,在接到监斩官的命令后,会将一口酒喷到手中的鬼头刀上。随后,手起刀落,麻利地斩下犯人的首级。看起来,这个工作非常酷,但事实上,普通老百姓很少愿意干这种“有损阴德”的工作。
刽子手
而且每天面对血腥的场面,时间久了对身体也不好。所以这一行有个规矩,斩首满99颗,就要退隐或改行。因为刽子手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斩首过百,断子绝孙!”但中国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却斩首近300颗。那他最后又是何结局呢?听爆史君给大家慢慢道来。
邓海山拜师
邓海山于清朝末年出生在湖南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更为不幸的是,在他小时候便父母双亡。靠着邻里的接济,他艰难长大。由于没上过学,家里也没有财产继承,所以邓海山的青年生活过得也很不如意。就在他考虑是否要去要饭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刽子手佟绍箕打算收徒!
刽子手
在中国古代社会,很多工作都是父死子继,世代传承。但刽子手这个职业,却不在其中。整天双手沾满鲜血,又与死人打交道,使刽子手身上充满晦气,很少有人愿意与他们打交道。如果不是没办法,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一工作。为了防止“断子绝孙”,刽子手很少会将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通过收徒的方式,将这一行当传承下去。邓海山就等来了这么一个机会。
但杀人毕竟需要胆量,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这一行业,所以佟绍箕也对邓海山进行了考察。当地有一处有名的“鬼宅”,佟绍箕便要求邓海山在那里住一晚。邓海山穷得都快要饭了,还会怕鬼?当晚便住了进去。第二天,他神色自若地出现在佟绍箕面前。邓海山通过佟绍箕的考验后,佟绍箕便带他举行了入门仪式。
皋陶
刽子手这一行拜皋陶为祖师,因为他在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只见佟绍箕取来一只白毛黑冠的公鸡,杀掉后,供其血在供桌上。随后,佟绍箕对着皋陶的画像和神位磕了三个响头,让邓海山跟着祭拜。邓海山磕完头后,佟绍箕嘱咐道:“行刑前,取檀香三支,插入祖师爷的香炉内,然后磕九个响头。起身后,以食指和中指蘸鸡血涂抹脸上。”邓海山将这些“行规”铭记于心。
邓海山进行训练
接下来,佟绍箕就开始对邓海山进行训练了。第一关练得是胆量。虽然他通过了鬼宅考验,但鬼这东西,谁能证明是否真实存在呢?真正考验人胆量的,还是亲眼见证行刑。之后的几天,邓海山便开始观摩师父和其他刽子手的行刑。一开始,看着一颗颗人头落地,邓海山忍不住吐了几天。但他咬牙坚持下去,终于挺了过来。
刽子手行刑
第二关,练得是技术。刽子手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因为古代的死刑分很多种。有的需要一刀毙命,还有的则需要慢慢折磨,比如“凌迟处死”。如果技术不过关,很可能一刀下去将犯人的脖子砍掉一半,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故。为了训练邓海山的准头,佟绍箕给了他一堆冬瓜,并在冬瓜上画线,要求邓海山准确无误地将冬瓜一分为二。
刽子手行刑
在冬瓜训练结束后,佟绍箕又安排邓海山拿猫和狗等动物训练。毕竟犯人是活物,期间可能发生各种变故,而冬瓜则是死物。动物身上训练也完成后,邓海山才被允许进行实战。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邓海山终于是端稳了刽子手的这碗饭,也有了谋生的本事。
邓海山
在将邓海山领入门后,师父佟绍箕也告诫他,刽子手这一行吃的是青春饭,双手沾染鲜血过多容易遭报应。所以要急流勇退,在斩首满99颗后,就要退隐或改行。但邓海山此时刚刚入行,又岂会在意这些呢?而且当刽子手是高工资,不仅斩一个犯人有一块大洋的收入,而且还会有犯人家属给的小费,只求让犯人少遭罪。所以斩首一个犯人,刽子手有两三块大洋的保底收入。
结局
在当时那个年代,两个大洋足够一家四口一年的开销。所以邓海山为了高薪,也不愿轻易离开这一行。就这样,他早早打破了“斩首不过百”的祖训,一生斩首近300人。但在清政府灭亡后,民国政府规定死刑采取枪毙的形式,斩首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邓海山最大的本事就是斩首,如今这一行被取缔了,他还能去哪?由于平常没有攒钱的习惯,别人也不愿与他来往,所以只好靠乞讨为生。最终,刽子手邓海山在饥寒交迫中死亡。
爆史君创作不易,希望各位老板点赞、转发加关注,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