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什么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的话很中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对明朝最具有代表性的总结,如果说前者是对永乐帝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一个最大肯定,那么后者则说的是崇祯皇帝呕心沥血守护江山的最后挣扎。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崇祯皇帝运气不好摊上了“小冰河时期”,连年天灾让他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除去天灾,只从皇帝的角度来评价崇祯皇帝确实是个好皇帝,他上位后勤于政事、厉行节俭,曾经猖狂一时的阉党也被尽数被剿灭。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崇祯把阉党头目魏忠贤一杀,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的一句话很中肯,那么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城破山河碎,遗憾煤山中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义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随着一座座城池沦陷,大明江山也开始在风雨中飘摇,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朝代走向了灭亡的绝境。当李自成的大军围攻北京城时,崇祯皇帝登山远眺连天烽火,所能做的只能是哀声长叹。

有太监劝皇帝保命要紧让他投降,被崇祯一剑刺死。眼看着大势已去时,崇祯皇帝就开始安排后事:派人护送太子出逃,又命皇后、贵妃自缢,接着拿剑砍向两个女儿,结果一死一伤,这是后话。而崇祯皇帝不久便四面楚歌,最后在煤山的一株老槐树上自缢身亡,死时才34岁。

崇祯皇帝死得当然不甘心,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真的是城破山河碎,遗憾煤山中。

崇祯死前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陪在身边,看着皇帝身殉国难也是痛哭涕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承恩这时说出一句“若忠贤在,何至于此”,之后他也吊死在崇祯旁边的海棠树上。王承恩的这句话说得很中肯,至于为何这样说?让我们了解下当时的政局。

皇帝无心做,宦官掌大权

魏忠贤本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街头混混,因赌博无钱还债而挥刀自宫,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混入宫中,因擅于交际、巴结上司,再加上机缘巧合入了皇长孙朱由校乳母客氏的法眼,从此平步青云,经历了万历、泰昌两任皇帝后,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这里逐渐坐稳了太监首领的位子。

朱由校本是匆忙继位,父亲泰昌皇帝登基一个月便撒手人寰,他十六岁便被推上了王座,在位期间没有太多的建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他的“木工活儿”。这位木匠皇帝没事就在后宫专心搞副业,似乎副业都成了主业,而朝中大事提不起兴趣,根本无尽做皇帝。

而魏忠贤则有事没事就在他的身边不停地叨叨那些朝中琐事,这让朱由校不胜其烦,最后一句“你们看着办就行”,于是魏忠贤这个太监首领开始掌管大权,对于一些和他作对的朝中大臣痛下杀手,以至于一提到“东厂”就让人毛骨悚然。

东林党争起,用阉党制衡

如果说朝中被压制得最狠的势力,那莫过于“东林党”, 这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形成规模,而在朝中的党派不仅仅只有东林党,只不过东林党的风头更盛,他们讽议朝政、评论官吏,甚至连皇帝也要听他们的谏言。

当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就是最好的例子,皇帝拿他们没办法只能“躲”起来图个耳根清静。到了朱由校这里似乎深得万历皇帝爷爷的“真传”,同样躲在后宫专心做他的木匠,而实际上朱由校则是利用魏忠贤来控制党争四起的局面。

朱由校放任魏中贤在宫中做大,逐渐形成阉党一族,之后阉党与东林党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形势,从而达到朝中政权平衡的局面。在皇帝面前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当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威胁到皇帝的权威时,就必须要做出一些举动,用阉党制衡是朱由校下的一盘妙棋。

守恒定律破,大明江山亡

魏忠贤甘愿做朱由校手中的一把刀、一颗棋,而他也做出了不少的“功绩”。在控制东林党这一方面他排除异己、拉拢朝臣,对东林党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而在朝廷安全方面他又训练起了锦衣卫,对紫禁城的治安起到了有效的保障。所以朱由校临死前说:“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然而,朱由检皇帝也就是崇祯上位后并没有听哥哥的遗言,他对宦官参政十分不满。当国子监贡生钱嘉征向崇祯“盘点”魏忠贤的十大罪状时,崇祯皇帝认为机会来了,便顺势削权,并将魏忠贤发往凤阳安置。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的魏忠贤虽然遭贬,但仍然有残余势力追随,而崇祯皇帝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岂巨恶不思自改,致将素畜亡命之徒,身带凶刃,环拥随护,势若叛然,朕心甚恶,着锦衣卫差的当官旗前去扭解,押赴彼处交割,其经过地方,着该抚按等官,多拨官兵,沿途护送,所有跟随群奸,即时擒拿具奏,毋得纵容遗患。”

魏忠贤得到此信知道大势已去,“益凄闷,遂与李朝钦缢死”,最后和小伙伴一起在去凤阳路上的旅店内自缢而亡。朱由检去了一个心头大患,看起来似乎也为朝廷除去了一个败类,但让他想不到的是,魏忠贤一死打破了原有的“守恒定律”,朝廷又成了文官指手画脚的天下,加快了大明江山灭亡的速度,所以王承恩死前说了一句“若忠贤在,何至于此”。

小结

魏忠贤的崛起是天启皇帝故意下的一盘棋,只是死得匆忙,而弟弟崇祯皇帝没得其中制衡的要领,只觉得宦官干政自古都被人厌恶,表面上看崇祯是除了一大祸害,而忽略了魏忠贤干政时朝廷与江山的相对稳定情况,更没有考虑魏忠贤曾做了多少有益于江山社稷之事。

诸如东林党一派,未必做的都是为皇帝、为百姓、为天下的好事,他们很多时候只负责提出问题、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当皇帝不听他们“指挥”时便会做出“过激”的举动,或谏言,或换皇帝,“红丸案”和天启皇帝23岁早死的更值得让人深思。

参考资料:《明史》《明季北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