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古建、古迹,原来这么美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
福建 闽侯 崇圣寺
也是在这个时期,欧美和日本的探险家、学者纷纷来到中国,由沿海深入腹地,从历史学、人类学和文化遗迹等角度,对这个古老国度的文明展开全面而细致的调查。
其中有两位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左)和关野贞(右),被誉为日本研究中国史迹的先驱。
他们跑遍了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北京、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等省在内的重要文化遗存,并留下了大量的摄影图片。
万古一夫的潼关(1906年摄)
山西云冈石窟大露佛(1920年代摄)
始建于宋代的上海龙华寺(1922年摄)
“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武昌黄鹤楼(1920年摄)
皇家气派的开封大相国寺罗汉堂(1922年摄)
天龙山石窟佛陀造像旧影(1922年摄)
许多如今难得一见的历史遗迹,在这些黑白影像中,还能窥见一二。
日本原版的《中国文化史迹》内封
这些图片和考察记录,都收录在两人合著的《中国文化史迹》一书中。书于上个世纪三四年代在日本出版。
注: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化界崇尚西洋文化,喜用音译,故开始以“CHINA”的音译称中国为“支那”。孙中山、章太炎等中国留日志士也曾使用此称。后随历史演变,此词意味发生变化,1946年日本政府公示停用这一称谓。
这套书共12辑,计2305幅图片(不含解说中的插图)。
书中有相当多的遗迹之发现、摄影和解说,至今看来仍具开创意义。
当时的中国建筑学者如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陈从周等人的研究,或多或少都受到这套书的影响。
当时这套书的印数极少,目前国内和日本均是一书难求;而重新复刻的版本,又大都厚重昂贵,不适合普通家庭拥有,想要看个尽兴,实在不易。
鉴于此,中国画报出版社特意将这套巨制中的部分图片,设计成明信片的样子。
今天为你推荐其中的“晚清民国旧景遗迹”系列。
包括《古迹的消逝》、《残佛的沉睡》和《菩萨的微笑》三个主题(每盒60张)。
《古迹的消逝》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珍贵的古建筑(古寺、古碑、古塔)照片,以及现已不存、没入草莽的古建遗迹和民国时期流于海外的珍贵文物。
《残佛的沉睡》和《菩萨的微笑》,主要包括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佛像和菩萨像遗迹。如山东历城大佛洞大佛、山西云冈石窟的北魏佛龛、河南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像、河南洛阳白马寺弥勒石像、浙江杭州飞来峰龙泓洞坐佛龛以及山西天龙山石窟等。
你既可以一套收齐,也可以单独购买自己喜欢的主题。
三盒套装特惠204元。
原图和修复图版对比
因为年代久远,原图多有泛黄、褪色、污渍等问题,出版社对每一幅图都进行了细修调色,尽力呈现图片原有的韵味。
选用品质优良的光面卡纸印刷,手感舒适,厚实耐翻。
明信片不做多余雕琢,尽力还原黑白照片的年代感。
背面标注遗迹名称、地点和拍摄年代,方便追溯。
以硬质黑色纸盒为外盒,既可以保护内页卡片,免受折痕落灰,也方便收藏整理。
每盒60张,60的数量,取自古代中国以六十为一“甲子”。
取用方便,每一张都可单独阅读、把玩、邮寄。
“晚清民国旧景遗迹”明信片,三盒套装特惠价 ¥204
扫一扫即可购买
▼
常盘大定(左一)
常盘大定,日本佛教研究者,曾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20年前后,他曾5次赴中国考察。
关野贞(右一)
关野贞,建筑史家,日本人研究中国建筑的先驱人物,一生来华不下十余次。
两人之前在中国考察的行程没有交叉,却又因为共同的研究目的而成为黄金搭档。
关野贞侧重建筑和美术考古,常盘大定则侧重佛教及佛教为主的宗教史,两者互为补充。
《中国文化史迹》原版内页
《中国文化史迹》这套书当时是在常盘大定的家里编的,当时正值二战期间,日本进行战时管制,印刷用纸十分稀缺,这套书从1939年5月开始,历经两年多,才由日本法藏馆陆续出版。对中日的学界影响深远。
如在探访时间上,有许多地方,关野贞都比梁思成到的更早:
应县木塔(关野贞1918年,梁思成1935年)、大同大华严寺(关野贞1926年,梁思成1933年)、蓟县独乐寺(关野贞1931年,梁思成1932年)等。
正如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先生所说:这些考察,使得“原来‘自在’的中国古迹,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历史与文物”,而且也刺激了中国学者,促使他们开始了自觉的艺术、建筑、陵墓、寺观的田野考察。
遗迹不会说话,但我们能用心感知。
相信每一次翻看这些图片,都能让你在心底对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多一分钦佩和感动。
“晚清民国旧景遗迹”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