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之说真的存在吗?

在玉石文玩行业,向来有“玉缘”一说。个人爱玉、玩玉、藏玉数载,很长时间以来,对“玉缘”之说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秉持科学的态度,似乎没有任何客观严谨的证据能够证明“玉缘”的存在。但是,在玉石收藏的时候,却又能切实感受到“玉缘”的存在。

秦臻玉纯天然紫绿玛瑙精品山水摆件

最常出现的一种状况就是,很多玉石爱好者,对玉石藏品的入手并非刻意寻找,多是在无意中的偶遇。更为典型的是,专业玉石收藏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成熟的审美观和价值判断标准。大多数时候,对一件玉雕作品都会秉持客观理性的判断,在入手玉雕作品的时候会慎之又慎,非常理性。但是总有那么几件藏品,在别人看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或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并不值得入手。但对爱好者本人而言,它会散发出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这种引力产生的冲动,甚至会冲破传统审美标准和理性专业经验。在这种引力之下,藏品的入手更像是冲动之下的非理性行为。这就是日常所说的“玉缘”。

简单通俗的说:“玉缘”就是玉之美和爱玉者审美要求的高度重合。这种审美要求是独立的,是非主流的,被动的一种审美。举例来说,大众都喜欢完美无缺的作品,但是不乏有人认为残缺更是一种独特之美。后者的审美就是非主流的,独立的,不符合理性审美要求的,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时间,针对对特定的人,这种残缺之美就激发玉石爱好者隐藏的、非理性的审美需求。两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人玉之缘。

“玉缘”客观存在,但也并非商家口中的神秘力量,以此作为噱头不足为信。最后我们要说的是,不管是玉石还是其它文玩,就收藏爱好者而言,越是新手,越要克制冲动,保持理性,谨慎入手。对于玉雕文玩藏品本身,越是热门,就越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切勿轻信一夜暴富的故事或传说,那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往往还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之上的运气。

(0)

相关推荐

  • 宋掌柜:玉雕师一门技艺,玉器才是高雅之物

    玉雕师一门技术,玉器更是高雅之物.玉石被雕刻师们或打磨的饱满光滑,珠光宝气,光彩照人:亦或是雕琢车位呢个飞龙舞凤.神兽祥瑞.佛境禅意:或化作一幅山水画卷.飞瀑流波.诗意无限...... 但对于真正的玩 ...

  • 玉缘

    小时候,母亲经常向我们展示她收藏的宝物,诸如金手镯.银头簪.珍珠.宝石什么的.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只翡翠玉蝉,淡青色半透明的蝉鼓突着一双细小的眼睛,一对翅膀合拢着,似睡非睡的样子.我喜欢将那只玉蝉握在我 ...

  • 《双玉缘·玉莲哭诉》张明 (伴奏 徐宾) 侯调

    .................................................................................................... ...

  • 第249期:羚羊回忆录十遇见友人篇④双玉缘

    羚羊回忆录十遇见友人篇④双玉缘 青莲漫阡陌,独釆金玉莲,莲心如碧.穿越时空的描写,如同满纸荒唐言,借假姓写真事. 多年未曾忘却玉和莲的倩容,在那一张张倩容上有了童年的印记和时间的吻痕. 或许,写下的终 ...

  • 玉缘-1 浪漫的秀色早餐

    清早五六点,后院的花草依然裹在雾霭的粉色丝绒被里沉睡,百合的幽香浸透了晨露的湿润,透彻心肺的清凉. 光着脚,呼啦着一条印度阿三款式的大灯笼裤,东北红牡丹的大花被面下,感觉裤兜里能偷藏几只大肥母鸡,一个 ...

  • 玉缘-2 儿时的记忆 绿色石头

    我的童年时期也曾邂逅过如此的一汪翠绿.在我生长的海南岛密林深处知青农场,每年的某个时候一到吃饭的时间,家门口就会出现衣衫褴褛的乞丐,拄着拐杖端着大破碗,挨家挨户的讨食,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 每次爸妈都 ...

  • 玉缘-3 黄金有价玉无价

    我喜欢石头,各种花纹漂亮的石头,特别喜欢玉,连女儿的名字都取为玉,但我更喜欢玉背后人的故事和境遇. 在这些故事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一种生而为人,无论肤色文化种族,对温良恭俭让,仁义理智信的传承,只是用不 ...

  • 世间最神奇玉缘:宋高宗随身玉器历经十年失而复得!

    宋代执莲童子玉坠 清代王世祯的<香祖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古代奇闻: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赵构赐宴群臣,席间偶然见到张俊折扇上系着的玉孩儿扇坠儿,顿时大为惊讶. 原来宋高宗一眼就认出那玉扇坠 ...

  • 深圳九月“开门玉缘”古玉特展,圆满结束!

    开门文话社旗下品牌开门书院,于2018年9月7日在盐田区文化馆进行了 开门玉缘古玉特展,此次特展相当成功!来了各界收藏名流以及古玉爱好者,甚至有非常多的家长带着小朋友来进行观摩学习! 这是我们展览的意 ...

  • 冷暖人间:缘在牵牛(作者 钱玉章)

    这幢三层宿舍楼住得很杂,居民来自十多家单位,相互间熟悉者甚少.我住在带小院的一楼.搬来三个月,还不知左邻右舍姓啥.好像家家的节奏都转得差不多快,每天上班大军一走,整座楼就显得空荡冷清:下班回来,各家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