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专栏】 读书是人一辈子的事(三)
三 岳林菊
中国留学生刘梓明对着电脑屏幕,开始和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视频通话。刘梓明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专业。
一开始他感觉信心十足,很有希望。直到面试官提了一个技术类问题,刘梓明一下蒙了。他紧张得头皮发麻,搜肠刮肚组织语言试图拖延时间,以缓解沉默带来的尴尬。
忽然间,他肠胃里翻江倒海,喉咙发紧,毫无征兆,刘梓明对着面试官吐了……
他闹不明白是咋回事?一点儿不舒服的征兆都没有,怎么会这样,简直是无地自容!
有几次,他通过手机向面试老师道歉,除了对不起还是对不起,实在没办法。
刘梓明的父母一直在劝他干脆回国一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正在这么做。据教育部统计,自改革开放至2018年底,中国累计出国人数585万,归国留学生占总数一半以上。这是中国打开自费出国留学大门后从未有过的情况。
这个趋势的另一面是,留学生的含金量在降低。超八成的"海归"认为自己"学非所用"。约50%的硕士生、
60%的本科生、以及70%的专科生工资在5000元以下。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一一如果最终只能回国,且回国后身价暴跌,现在出国留学究竟还值不值?
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需要申请工作签证。由于申请人数众多,移民局用抽签的方式决定,通常每年的中签率在三分之一左右。中国留学生的中签率更低,每年初次申请被批准的概率仅为4%左右。
这进而会影响到用人单位招聘留学生的态度。条件相当的两个人,一个有美国身份,一个还要申请工作签证,用人单位自然会倾向于前者。
每一个想留下来中国学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匹兹堡中华文化节上,匹兹堡大学的留学生陈安琪和同学们一起做志愿者,她看到的情况让她一度感到不适甚至厌恶。
在和父亲争吵的那些日子里,刘梓明常回想到父母送自己出国的目的。中考考不好,出国读高中;高考考不好,出国读大学。
"那些孩子,出国后问题挺多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刘梓明说,"我总觉得他们是在国内混不下去,才选择出国的。"
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最主要的目的地。2015年一一2016年留美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三分之一为中国留学生。这是中国财富增长的一个象征。20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那个时期出国留学人员大多是干部家庭出身。但随着中国鼓励自费留学政策的出台,以及中国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家有能力、也有意愿送孩子出国学习。
从2015到2016中国留学生为美国贡献了114个亿美元。在欧美、澳洲等地,很多人把教育当成一种产业,以挣钱为目的。
出国政策虽然放开,但当时出国的压力并不小。一年的费用是二三十万元,很多家庭难以承受。很多人即便出去,也会选择理工科,可以申请奖学金,容易在国外找工作,而一旦留在国外,一切辛苦都不计较了。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只留学不移民。很多人毕业后选择了回国。比例最大的是在外国生活1至2年的留学生,所占比例近一半。
拿不到工作签证,被迫回国的留学生自然也有,但回国愿意程度超过六成。
哥伦比亚大学的刘逍然毕业后,尝试留在美国未果,最终决定回国。她一直想进央视或者新华社,连续投了两年简历,"第一年投,没回音。第二年也没放弃,又投了一次,结果,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
她这才明白自己没希望了。"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和一个清华的、北大的、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一起竞争时并没有太大优势。"如果应聘的是一份并不注重海外经历的工作,留学生的优势反而可能成为劣势。
见过这样一个消息:"'海归'留美7年耗资770万,回国后月薪仅3000元"如此这般,忙10年才能'回本'"。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体验。"当然,也有人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出国仍然是个好的选择,出过国的人,他们的很多想法、理念、看问题的方式,包括处理事情的能力,跟没有出过国的人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从这些方面看,出国还是值得的。"
刘逍然最终放弃了进入体制内媒体想法,转做自由导演,为凤凰卫视、央视等一些电视台做纪录片。因为工作的缘故,她在中美两地跑,每年会去纽约几次。她这时候才认真去看了看纽约的自由女神像,逛了逛华尔街、大都会博物馆等地方,"上学没有时间玩,觉得对纽约只探索了10%,剩下的90%,要靠以后慢慢去探索了。"
文章开头呕吐的那个男生,现在该叫他波士顿大学的刘梓明了。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他终于放弃了求职,转了一个方向,考上了波士顿大学的研究生,这样就可以继续申请留学签证,在美国多待一年。他说"我要不惜一切代价留在这儿工作,就算这次还没有找到工作,大概也不会放弃。有可能我再读一个硕士,再等一年看看。"
我现在俩外孙女都出国留学了。大孙女已经大学毕业,明年开始上研究生,她是学习金融;二孙女留学三年,学的是市场管理。她们出国时就已经抱着准备回来的打算了。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年轻人的思想活得很,有时又听她们议论,"我们年轻人属于新人类,是世界人,没有国家的观念,什么地方对我们发展有利,我们就在什么地方做贡献。老年人不同,受着国家观念的影响。总是觉得为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最后国家总是要消亡的,进入世界大同。后代人分别在不同的国家,既可促进文化交流,又可证明中华民族在任何地方都可为人类做出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嗨,一辈儿不管两辈儿事,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办吧,再说啦,你管也没人听你的!有点儿自知之明吧。
21、09、21、
本期作者:岳林
简介:退休公务员 中共党员 大学文化 喜欢文学 爱好写作 有文字散见于太行文学、太行文苑。
往期链接欣赏
【张中兴专栏】老暮感怀
【难得糊涂专栏】流年似水,时光匆匆,夏天结束,让我们品读秋天的诗吧!
【难得糊涂专栏】看看在外打工的丈夫四十周年结婚日写给妻子的诗词
【难得糊涂专栏】七律/立秋 清风拂过千山爽,夺翠镶金遍地黄。
Hi,您
扫个码,关个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