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名医裴永清 治湿温一则

《裴永清医案医话》选录(三)
外感发热—
发热待查(湿温)

史某,女,62岁,沈阳铁西人。

2000年11月19日来余门诊就医,自诉发热已1年之久。病初在当地医院接受青霉素静脉点剂,800万单位/日,体温从39℃降至37.3℃,停药3天后高热复现,改用先锋霉素和病毒唑等药物治疗,高热降至37.3℃-37.5℃,停药后三天左右体温复升至38.8℃-39.1℃,周而复始,如此反复而发热不除。

患者于2000年2月带“烧”来京,在北京某大医院诊治,多方面检查无异常发现,曾被怀疑“癌瘤”做妇科检查,内科也曾怀疑其患“淋巴癌”,然检查结果不支持,诊断无果。

于2000年3月末,患者因治疗无效,又回沈阳转服中药补肾(具体药物记不详)治疗月余,热仍不退。于2000年6月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仍无效。于2000年9月至10月间又开始出现高热5-7天(38.5℃以上),接着低热3-4天(37.3℃-37.5℃),再高热5-7天(38.5℃以上至39.4℃),如此反复发热,周而复始。遂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怀疑“血癌”并做骨穿检查,无异常发现。

患者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于2000年11月17日主动要求出院,来京治疗。

该患告诉余,如果此次治疗不效就放弃治疗,前往加拿大看望女儿后准备“了此残生”。

余仔细查询,得知该患者长期发烧不退1年左右,下午体温高于上午体温,自觉身体沉重,困倦无力,畏热喜凉,口渴喜冷饮,口舌干燥无津液,口渴程度严重,口舌干燥,来门诊看病时身上自带水供随时饮用,看病过程大约15分钟左右,患者喝水三次,每次一大杯。晨起口苦,大便稀溏而黏滞不爽。

验其舌苔黄腻,中有裂纹,舌体胖大,脉沉细而数。

【病名诊断】西医诊断:发热待查;中医诊断:湿温。

【中医辨证】少阳郁热兼阳明里热挟湿,湿热合邪发为湿温。

【中医治则】清少阳和阳明气分邪热,兼化其湿邪。

【中医处方用药】苍术白虎汤加味。

苍术15克 生石膏末30克(先下) 知母9克 生甘草6克 (加)柴胡12克 黄芩9克 草果仁6克 芦根30克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剂,水煎服。每剂分两次服,每隔两小时服1次,直至热退为止。嘱其饮食清淡,保持良好心态,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各种保健品、营养品、水果饮料等。

【治疗经过和疗效】

2000年11月21日,患者复诊,告之服药1剂后热已降至37.5℃,晨口苦已无,当日夜间就没有口渴喝水现象,畏热现象亦基本消失。

余查其热虽降,但舌苔仍黄腻,脉仍沉细数,此乃少阳郁热已解,阳明邪热已减,而湿邪尚盛。

遂于原方中去生甘草和柴胡、黄芩,加清夏12克,杏仁9克,白蔻仁6克,生苡仁30克,厚朴12克,白通草6克,飞滑石末30克(布包),竹叶6克,即苍术白虎汤合三仁汤之合方再加芦根、草果仁而成,欲增其化湿之力。

五剂,水煎服,日服一剂半,分早、中、晚三次温服,忌口同前。

2000年11月25日,患者复诊时告之体温已降至36.3℃-36.8℃之间,自觉身体已无沉重感,“轻松多了”,看病时已不带水,口舌已不干燥,口中已有津液。

余查其舌仍胖大,苔腻罩黄,脉沉弦细,较前有起色,知阳明里热已除,而湿邪尚存,改投三仁汤加茯苓30克。连服10剂,日服1剂,以善其后。患者于2000年12月25日来门诊告之前去加拿大看女儿,并送余锦旗一面以示感谢。

【医话】

该患发热不退1年左右,伴口渴引饮,单发热而不恶寒反恶热,显系阳明气分炽热之白虎汤证。然其舌苔黄腻,知阳明里热挟湿,方取苍术白虎汤治之而热退。

苍术白虎汤一方,在前五十年左右天津发生大脑炎时曾经显示其神功。西医认为大脑炎是一种传染病,当时中医对那次大脑炎认为是温疫,苍术白虎汤在那次的治疗战役中屡建奇功,充分说明苍术白虎汤运用恰当,对于治疗湿温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不可轻视。

“一人得之谓之温,一方得之谓之疫”,无论“温”还是“疫”,只要是温热挟湿,舌苔黄腻而大渴引饮者,用之多效。

又,本案为湿温证或叫温热挟湿之证,在治疗中曾加入芦根30克。有人出于对芦根一药的习惯认识,认为芦根乃清热生津止渴之品,或许发问,芦根不可用于湿邪之证。

余以为不然。试看治疗肺痈的千金苇茎汤中就重用芦根,并以之为方名,可见其清热利湿和排脓之功。

温病大家叶天士曾明确地将芦根与滑石相提并论,“芦根、滑石之流”,认为是同类药,足见芦根有清热利湿之良能。

芦根不仅如此,并在清热利湿之同时,还具有透邪解表退热之功,细看吴鞠通之银翘散和桑菊饮二首名方中均有芦根,其义可鉴。

余在临床中,凡遇外感发热之证,属于风温,或原本风寒而已化热之证,均重用芦根于主方中,退外感发热每收良效,亦是学习叶天士和吴鞠通的经验之举。

大凡发热之证,热退则可停药,但对于挟湿之发热证,热退之后尚须坚持服药数日以善其后,方可停药。其理即在于湿为阴邪,重浊难除,常缠绵难愈,不易速已。

《裴永清医案医话》
内容简介
京城名医、伤寒大家裴永清首次将个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之验案,择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优势而又疗效显著的一些病案,如实记录,汇成此书。书中收录了不少西医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感棘手的疾病,诸如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慢性气管炎、结节性肝硬化、顽固性皮肤湿疹……等。
本书是裴老先生毕生临床经验用方和加减用药之心得,以及临床治病感悟,若仔细揣摩,必能对后学者在中医学术和临床技能提高上大有裨益。

  《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轮》

内容介绍

本书是裴永清先生对《伤寒论》原文在理、法、方、药的理解及在临床应用之所得,  汇编成册,名《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笔与诸公。管见所及,旨在交流治学伤寒之法,共彰仲景之学,广经方之用。以期对从事伤寒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其小补 。

(0)

相关推荐

  • 下肢静脉曲张,名医裴永清

    ​小腿肿胀,多是静脉曲张惹的祸!名医裴永清用一张妙方解决! ​此方是一则临床验方,不见得适合所有患者,但是此方的治病思路的确奥妙无穷.妙趣横生. ​下肢肿胀有很多原因,但是有一个病因非常常见,那就是下 ...

  • 京城名医 裴永清 治外感发热一则

    <裴永清医案医话>选录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 韩某某,男,27岁,家住北京海淀区. 该患于2005年7月24日由其家人扶着来余门诊就医,家人代诉病情如下:患者于三天前晚餐后突然出现发烧和腹 ...

  • 京城名医裴永清 治疗哮喘医案

    <裴永清医案医话>选录(七) 哮喘 哮 喘 王某某,女,19岁,外地来京打工青年.1990年8月5日初诊. 患者自诉已患哮喘病5年之久,发作时胸闷气喘,张口抬肩,咳嗽痰多,每因感冒着凉或贪 ...

  • 丁甘仁:六经辨治湿温(妥妥的干货!)

    丁甘仁,名泽周,为清末民初孟河四大名医之一.其临证时能融合伤寒. 温病两大学说,化经方.时方于一炉.在治疗温热病时,也常常将伤寒的治疗法则贯穿其中. 我们在学习丁甘仁医案时,确感其运用六经辨治湿温病特 ...

  • 麻杏苡甘汤治湿温发热三案 – 经方派

    时值夏至节气,天气闷热,闽南地区环境潮湿,近日门诊多见湿热患者,发热以全身酸重为主,今选取三个案例,与各位分享. 案一: W某,女,31岁,2020年6月16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 现病史:发热波 ...

  • 柴胡三仁汤治湿温咳嗽案 – 经方派

    患者H某,男,7岁,2020年1月26号网诊,以"咳嗽一天"为主诉 症见:咳嗽频繁,咳声紧,喉间有痰,发热(37.8℃),汗出,纳差欲呕,全身乏力,四肢倦怠,精神不振,欲寐,头痛以 ...

  • 藿朴夏苓汤治湿温,湿重于热兼表证

    吴老先生不仅热衷<伤寒>,对<温病>更是如数家珍.条文,名方,信口拈来,对号入座,桴鼓相应. 在南方,温病比较多.2003年7月,揭阳人民医院,请老先生去出诊一病. 黄姓病人, ...

  • 柴胡三仁汤治湿温咳嗽案

    患者H某,男,7岁,2020年1月26号网诊,以"咳嗽一天"为主诉 症见:咳嗽频繁,咳声紧,喉间有痰,发热(37.8℃),汗出,纳差欲呕,全身乏力,四肢倦怠,精神不振,欲寐,头痛以 ...

  • 中医前辈裴永清治“湿疹”的方子,湿气散,疹子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裴永清"先生方子.他是我国当代的伤寒大家,早年师从刘渡舟大师.裴师许多经验,在业界是广为流传的. 有一回,裴师接诊了一个女性湿疹患者,年龄在62岁,性张. 她小 ...

  • 【吴清流用经方】柴胡三仁汤治湿温咳嗽案

    第20200129期C版 柴胡三仁汤治湿温咳嗽案 作者/吴清流 福建省晋江市方寸中医门诊部 患者H某,男,7岁,2020年1月26号网诊,以"咳嗽一天"为主诉 症见:咳嗽频繁,咳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