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古城,当年为防御倭寇入侵而建,如今凝固时光,岁月静好

我对古城总有些特别的执念,每当看到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建筑、街巷,我都会深深感动。中国的古城有一百多个,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

我去过很多古城,然而它们中大多数不过是用来吸引远方客人的营销噱头,商业化过头。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爱上的古城并不多。

我喜欢那些不甚出名,偏安一隅的小小城池。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喧哗吵闹,音乐声震天的商业街,有的只是斑驳的建筑、地道的美食和闲适的人们。

不知你们是否听说过浙江的桃渚古城,一个完全符合我心目中对古城定义的地方。

渚字极美。在汉语中,渚指的是水中的小块陆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每当读到渚字,我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位美人立于渚上的风景。

浙江以渚命名的地方很多,比如良渚、下渚,夏渚等等。桃渚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大概没人能想到,如此岁月静好的一个小城,始建于明朝1387年,当年是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的。

此前的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负责全国防倭卫所城垣建设,桃渚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公元156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以桃渚为根据地,在台州九战九捷。

整座桃渚城依山而建,居高临下,视野极佳,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不仅是当时浙东南沿海为抗倭而设的41座卫所城之一,桃渚至今仍然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抗倭古城。

桃渚城的平面基本上呈方形,和古时那些设计来抵御战事的城池一样,桃渚也有护城河,可惜如今只有东面尚存,河床3米左右,西南两面现在是一片旷野。

城有三门,呈拱券形。分别开设于东、南、西三面,三门均有瓮城。远远看上去,城门一片斑驳,大块大块的石块垒在一起,最顶上被绿植所覆盖。好像走进这个门,就能穿越到另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去了。

抚摸这些历史留下来的印记,粗粝冰凉。

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你还能在桃渚古城中发现明代的街巷古道格局。

东西向的主街名为桃渚街,宽3米,与连接南城门和原左营衙门、校场的南北向主巷交叉,交叉点有古楼耸立。主街以北还有一条与主街平行的次街,依傍由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化龙渠。

以主街道为干,又有10余条古巷与之垂直相向,分别为主街以北七条,主街以南四条。条条小巷迂回曲折,间隔着鳞次栉比的民居古建。

在旧街巷中随意走走,两旁的大部分建筑已破旧不堪,一砖一木都记录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头顶上的碧空却始终永恒,真是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城内还保存着明代的摩崖题刻和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以及古建民居等和古迹数十处。

仔细听,那些建筑仿佛在吟唱着过去的传说和故事。

精美的雕花工艺体现了当地传统建筑装饰特色,让人叹为观止。

古井也是随处可见。

走累了停下脚步,抬头远望,青山若隐若现。民居建筑虽破旧,还是当地人的庇护。他们都已习惯这里的破旧和缓慢,却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原味,只要能住得心安即可。一个个小窗外晾晒着自家的换洗衣物,沐浴在日光下。

通过建筑和布局,依稀能想象到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只是如今,褪去了附加意义,这小城安逸得很。随处可见老人孩子,或是在自家门口晒晒太阳,或是在古城中散散步,不需要担心战乱,不需要顾忌别人的眼光,挺好。

时间缓缓流淌,街巷异常宁静。看不见摩肩接踵的人群,听不到商家吆喝叫卖的声音,一派闲适清秀。这岁月如梦一般,让人不禁生出想永远留在这里的念头。

偶遇一户人家在打糍粑,男主人打着赤膊热火朝天地挥洒自己的力气,女主人则配合着翻动糍粑团。他们认真地做着这件事,只注意眼前这团雪白,仿佛世界的纷纷扰扰都和他们没有关系。这份淳朴,让人不忍去打扰。想必最后的糍粑,一定又黏又糯非常好吃。

回望桃渚古城,昔日的古街、古建筑,包含着说不完的老故事。老屋、老井、老人,一起组合成为了历史深深的印记,这才是真正的古城。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