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充实着我的生命|许永宁
书充实着我的生命
作者:许永宁
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黄髫小儿到五十知天命,不论是读书还是写书,实际上都是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断地引领着我。如果说,我人生还算充实的话,那是因为s书始终在与我同行。
我的故乡是位居安徽东部的一个古镇叫津里镇,三面环水,水名之为“七里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何止七里;一面靠山,山名为“牧羊山”,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姐姐放羊的地方。湖边有大片的湿地,湿地上生长着大片的芦苇。我与书的真正结缘,就是在这片芦苇地上。记得那是一个芦花飞白的收获季节,解放军某部官兵开了几十辆“解放牌”汽车,到我们家乡装芦苇。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放学后和几个同学一起背着书包去看热闹。非常荣幸,我被一位解放军叔叔抱上汽车,让我坐在驾驶室里软软的沙发椅上,我高兴极了。当解放军叔叔从我的书包里拿出语文书来看时,我顿时面红耳赤。因为,那时我根本不懂得爱惜书本,更不知道要好好学习,语文书的封面被我弄得又脏又破。解放军叔叔语重心长地勉励我,要爱惜书本,要从小就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从那以后,我就特别珍爱书本,学习上也就特别用功。读着一本本的书,幼小心灵了解世界的渴求,得到了满足。而当年那使我脸红、促我奋发的情景,至今依然铭刻在心。
母亲不识字,却十分珍爱书。母亲常常用省吃减用下来的钱,买一些古典小说,让高小毕业的姐姐,晚上坐在煤油灯前念给我们听。其中读到《玉堂春落难逢夫》一书时,是母亲和我们一起听的,那晚的情景我印象最深。母亲和我们一起赞叹,和我们一起愤怒,和我们一起大笑。这个故事,给我幼小心灵一次极大的震憾,让我知道,书能使人憎恨邪恶,崇尚真善,明辨是非。从此,我立志要做个好人。如今,母亲已作古几年了,但我早已深悟老人家让我们读好书做好人的良苦用心。
1966年我考入中学,没等报名上学,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只好“回乡复课闹革命”。后来,我在镇里的戴帽子初中里,上了四年学。但记忆中多数时候都是在写大字报,搞宣传队,办小工厂,读书的时间倒没有几天。有目的、自觉地学习是在我成了一名县五金厂的职工以后。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每天除了完成紧张的八小时工作任务外,还要开展两小时“一打三反”和“斗私批修”运动,人们的精神紧张而空虚。我只好把人生的空虚,用当时能公开看的工农兵字典和“红宝书”——就是《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和《毛主席诗词解释》来填补。领袖的著作的确博大精深,领袖的诗词也是雄浑而壮丽。应该说,读《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使我在青年时代没有虚度光阴,也使我身处复杂动荡社会中,没有昏昏噩噩下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举国上下,一派生机。书真正成了我进步的阶梯。虽然我无缘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自学的大门却向我无私地敞开了。
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大专自学考试。白天上班,晚上做家务,我就把夜间或者凌晨,当成读书的最佳时间,并就此而养成了夜深伴灯学、黎明早读书的学习习惯。这期间,我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前后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文艺基础理论,广泛地阅读了《史记》、《资治通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等史书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如高尔基、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等大师们所写的名著。
广泛读书,加上深入生活、勤奋思考,使我不断地增长着知识,开拓着胸襟。我一边把本职工作做好,一边在文学艺术领域默默地辛勤耕耘着。多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摄影、根雕、书画等文艺作品,并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和展览比赛中发表、展出达数百篇、件,并多次获奖。同时,还编著出版和了几本书。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忙碌和辛劳中,我已不知不觉地度过了“花甲”之年。总结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是书启蒙了我,我每前进一步,都与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去是,今后也是,我人生的每段时光只有书才能使我充实。从书中所汲取的营养,成为我身体里奔涌的血液、生命中坚实的骨骼、曲折人生中前行的不竭动力!
许永宁,汉族,1953年7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明光市津里古镇。中共党员,经济师,安徽省矿产督察员。安徽省老科协滁州分会理事。
政协明光市第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六、七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笔名牧笛,石铃。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二三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分会(明光)会长、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理事、明光市诗词学会第一副会长、明光市首届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明光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明光市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几十年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诗歌,散文,摄影,根雕,书画等文艺作品创作。先后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杂志和展览比赛中发表展出作品数百件并多次获奖。擅长农村题材和意象小品摄影,代表作品《田园曲》曾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农村摄影大赛,意象小品摄影作品《初恋》荣获“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散文《悠悠思乡情》荣获首届“西柏坡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二等奖、《又闻雁鸣声》荣获“全国第五届新世纪之声散文大赛”银奖、《故乡的七里湖》荣获“2010年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乡村野趣》荣获“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二等奖、诗歌《让纯洁的友谊地久天长》在“《海外文摘》2012年全国文学笔会”征文活动中,荣获诗歌类二等奖;《生命·家园》《父母的遗产》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等奖项。
编著出版明光文史特别辑《明光揽胜》、招商引资专集《明光矿业投资指南》、诗歌散文选《欸乃集》、文史研究专集《明光出了个朱元璋》、散文选集《家园》《亲人》《宜居》(即将出版);与人合作编著出版《滁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南》、皖东明珠《女山湖》、《明光历史文化集存》等著作。流传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日本,东南亚诸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散文选集《家园》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图书奖”。《故乡的七里湖》《帝乡明光》(片段)手稿;散文选集《家园》文史著作《明光出了个朱元璋》被“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收藏展示。
传记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卷)、《安徽省文艺家档案》。《人民画报》、《中国政协理论与实践汇编》、《中国国土资源报》、《安徽画报》、《滁州日报》、《明光报》以及滁州电视台、明光广播电视台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曾多次专版、专题介绍文艺创作情况。政协明光市委员会曾专门为其召开作品研讨会。
©原创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