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油画家、深圳大芬美术家协会主席谢非因病在银川逝世,享年51岁
当代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大芬美术家协会主席谢非于2020年11月6日下午17时在银川第四人民医院因病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51岁。
谢非,1969年生于吉林省,1990年毕业于长春大学美术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大芬美术家协会主席。2015年6月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个展,同年被评为深圳市本土优秀画家。 其油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美展中获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深圳市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国内知名美术馆及美国、香港等地的艺术场馆展出。
谢非《低碳城一角》65×80cm 油画 2017年
40多岁的东北汉子谢非身穿一身蓝色的牛仔服,全身透出一股清爽利索劲,英气逼人。我早听说大芬美术家协会谢副会长的大名,所以特意捎了一张风景照片,想请谢非帮忙依样画葫芦画一张油画作品。完全出乎意料我的意料,谢非拒绝了我的请求。他掷地有声地说:“画画不应该按照相片去画,我认为创作就像写文章和写诗歌一样,是用画笔通过色彩画出画家心目中的感受。”
谢非《敦煌秋色》60×70cm 油画 2017年
谢非1969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郊。父亲是镇上供电所的一名电工,但他的业余爱好却是画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离画家梦越来越远了,于是,悄悄把成为画家的希望寄托在小谢非身上。年幼的谢非,仿佛真的遗传了父亲的艺术基因。懂事而爱画画的他用粉笔在村子里的土墙上涂鸦。谁也想不到,当年在墙壁上画画的那位小孩长大以后真的可以成为一名画家。后来,县城文化馆举办假期美术培训班,谢非报名参加培训。这时候,谢非才知道有美术学校和美术大学。1988年,谢非参加了激烈的高考,顺利考取了长春大学工艺美术系,而他们班只录取16名学生。谢非回忆说:“那个时候学校和老师要求都很严格,对学生的期望也很高。”谢非说其中有一门功课叫包装设计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他们当时的考试是一周内完成一系列的包装产品,包括设计和制作产品包装的盒子,里面的产品模型和产品的宣传海报等等。同学们都要戴上白手套和口罩,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玷污作品,需要重新开始。产品上的字样也需要人工一笔一划地写,绝不允许出错或者涂改。连续通宵达旦地创作,终于完成了考试。
谢非《革命老区.杨家沟》120×150cm 油画 2017年
魔鬼般的训练不仅大大增强了谢非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他的绘画能力和写字水平。到后来,谢非可以一次性不需涂改就可以刻好不干胶上的文字,其熟练程度令人啧啧称赞。大学毕业后,谢非在吉林省戏曲学校任美术老师。每天朝九晚五,白天授课,晚上画画,生活如流水一样宁静安稳,波澜不惊,每月可以固定领到当时令人羡慕的1000多元薪水。2000年,他从媒体上得知深圳有一个画家村叫大芬油画村,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坚决辞掉公职,义无反顾奔向大芬村。因为他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要当一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
谢非《古寨印象》120×100cm 油画 2017年
刚到大芬的谢非遇到的第一个门坎就是气候不适应。从冰天雪地的北国来到亚热带地区的深圳,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谢非总是坐立不安,很难适应。“那个夏天呀热到电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于是我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谢非说:“直到今天,我浑身上下的关节都是疼的。”第二门坎就是饮食不适应。从小在北方长大的谢非从没见过冬瓜、苦瓜等南方才有的蔬菜,也不知道怎么去炒这些菜。短短三个月他就瘦了十斤。刚到大芬的谢非和其他原创画家一样,非常抗拒临摹复制世界名画,为了生存,他开始改画水彩画。有段时间,由于谢非长期趴在画桌上绘画,他的胳膊肘子都起了茧,又红又肿。但一年后,渐渐站稳脚跟的谢非还是决定重操旧业,因为他无法拒绝内心深处的油画情结,于是他继续画油画。谢非说:“其实,还是要感谢大芬‘第一人’黄江先生,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油画,就很欣赏我的绘画功底,赞扬我画得不错。”
谢非《观音阁》65×80cm 油画 2017年
我见到了谢非在2006年参加“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注:指作品尺寸小于1m×1m)油画展获奖作品——《红军住过的窑洞》。“那时候心情还是激动的,因为我是大芬村最早参加全国展并获奖的画家之一。”谢非回忆说。谢非说:“窑洞在陕北是最常见的农民住宅,它是黄土高坡的产物,冬暖夏凉,经济实用,十分适合当地人们居住。”他2005年陕北写生时就住在窑洞,每天和窑洞朝夕相对,仿佛知己朋友,相看两不厌。该作品主要采用大篇幅的土黄色调描写了陕北窑洞,院子里堆满了干草和木柴。依稀可见的木大门两边贴着大红对联,木门似锁非锁,仿佛不设防,只要轻轻一推动,谁都可以进家门。窑洞的方形细木格子窗户清晰可见,右边的窑洞窗户还糊上白纸。满眼泥土的院子,温暖的阳光照射着的窑洞,旁边还矗立着一根电线杆,还有高亢无云的蓝天,整个画面弥漫着黄土高坡的苍凉美,静谧而朴实。在作品面前,我想起了那首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全国的流行歌《黄土高坡》,歌词唱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是的,今天,谢非的作品把我带到了黄土高坡……
谢非说,他在陕北采风写生期间,被当地人们的纯朴和善良所感动。“其实,那边很干旱而且缺水,沙尘也很大。我所借住的村子也没水,要从3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水回来,我半个月只洗头一次,也没洗过澡。虽然生存条件不好,但当地的民风很好。我住的是村长家,一天下来管吃住也只收20元,多一分钱都不收。”谢非说,他还看到一位老爷爷,据说当年他让红军战士住在自己家里。他双腿浮肿,腿脚不灵便,但还一瘸一拐去村外捡柴火。谢非起了恻隐之心,他掏出100元递给老爷爷。但老爷爷生气地把钱扔在地上,像见到仇人一样,双眼直瞪:“我有手有脚,有儿有女,不需要你的钱。”那位瘦弱贫穷但不为金钱所动的老爷爷永远留在了谢非的心里,挥之难去。于是,他用满腔的热情创作了这幅老爷爷的家《红军住过的窑洞》。
谢非《观音阁》65×80cm 油画 2017年
谢非的另外一幅有名的作品《渔港印象》也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整幅作品采用并不张扬的灰色调,寥寥一个简单的码头却给人恬淡宁静的感觉。略显夸张的破旧码头经历了尘世的风风雨雨,但依然屹立着。一条小船介于像和不像之间。在傍晚的平静水面上似动非动。船和码头的倒影在水面上清晰可见,大大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动感。我想起了齐白石说的话:“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谢非是深谙此道了。这幅作品仿佛一首描写渔港的诗歌,是那么的韵味十足,那么的充满魅力。
谢非《互相依偎》100×120cm 油画 2017年
转眼,谢非来到深圳已经10多年了。固执的谢非单纯地追求艺术,每天闷头画画,根本没有留意市场需求,也没有任何的生意头脑。他一直没有自己的画廊,没有自己的车子和房子,一直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对此,谢非是这样解释的:“在许多人的眼里,我错过了在深圳创业赚钱的最好时机,但我没有丝毫后悔。我没有收获物质上的金钱,但我收获了精神上的粮食。真正搞学问的人注定要牺牲金钱,正所谓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此刻,我深深被画家的话所震动。鱼和熊掌都是我们难以舍弃的好东西,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可以像谢非那样无怨无悔地舍弃其中之一呢?
谢非《今日吉祥》80×100cm 油画 2017年
平时,谢非为人非常的低调朴实,作品自成风格,追求意象艺术,即寻找画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带给观众的形象。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但他从来不主动去宣传去报道。2014年4月,他的最新作品《秋日》参加了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并从全国6000多幅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市唯一入选作品,足以证明了画家的实力和水平。谢非对这次获奖表示很开心,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入选全国高规格的学术性画展,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充分肯定。
最后,我关心地询问谢非将来的打算。谢非坚定而满怀豪情地认为:“艺术应该要像老酒一样经过不断的沉淀和积累。我希望将来我的画画可以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不是考虑我获得了多少的钱财,或者买了什么豪车和豪宅。当今我们国家需要一批纯粹意义的艺术家,就像荷兰,只需要一位画家凡·高作为代表就可以推动整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文:摘自《大芬追梦人》/罗永华)
谢非《阳光下的古镇》 76×102cm 油画 2016年
谢非《晴》150×120cm 油画 2017年
谢非《小巷》65×80cm 油画 2017年
谢非《小镇清晨》70×80cm 油画 2017年
谢非《阳光下的民居》120×150cm 油画 2017年
谢非《古塔》50×70cm 油画 2016年
谢非《古韵》50×70cm 油画 2016年
谢非《古寨情》80×70cm 油画 2016年
谢非《驼声远去》120×150cm 油画 2016年
谢非《忆》100×120cm 油画 2016年
谢非《往事》100×120cm 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