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看的艾灸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或许你没有听说过艾灸,但你一定知道针灸。其实,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针灸”是个复合词,“针”和“灸”指的是中医的两种疗法——“针”指针刺,“灸”指灸法。我们平时总是误以为针刺就是针灸,殊不知“针灸”除了“针”之外,还包括“灸”。

《说文解字》:“灸,灼也。”

灸指的是用明火贴附着(物体或人体)灼烤。楚国人用明火灼烤龟板占卜叫做灼龟,灸人体就叫做壮。后世用艾灸时总是以“壮”为计量单位,大概由此而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现代艾灸多是用艾条去进行悬灸艾灸操作。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艾条灸和隔物灸用得比较多,两者虽然都没有直接贴着皮肤灼烧,但依照惯例同样被称为“灸”。

灸的原料为什么是艾呢?

关于艾,《说文解字》中说:“艾,冰台也。”《博物志》:“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艾这种植物又叫冰台,为什么叫冰台呢?是因为古人把冰削凿成圆形的凸透镜,把凸透镜放在阳光下,把干燥后的艾绒放在凸透镜聚焦阳光的焦点上引燃,就可以得到火了。

为什么一定用艾绒来取火呢?因为干燥后的艾绒很容易燃烧,燃起来又不容易熄灭,且燃烧比较缓慢,自然使取火更加容易。

传说,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因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的一些病痛得到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后,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因而逐渐产生了灸疗法。有一次,某个人的病痛实在是太严重了,他痛得等不及去找树枝或者别的东西来点燃,直接就用身旁作为引燃物的艾绒来灸治。这一灸,嘿,比以往用任何材料的灸治都有效,火力温和持久,直达经髓。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艾灸就这样传开了。

清代医学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这样写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并提到用艾做灸疗的作用:“以之艾火,能透诸经除百病。”

所以,灸,离不开艾。

艾草晒干后,千锤百炼制成艾绒,艾绒可做成艾炷、艾条。

艾炷(Moxa Cone)——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状物称为艾炷。有大、中、小之分,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用于艾炷灸。每燃尽1个艾炷,称为1壮。

艾条(Moxa Stick)——又名艾卷,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Pure Moxa Stick)和药艾条(Medicinal Moxa Stick)两种。一般长20cm,直径1.5cm。具有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可以自灸等特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艾灸的发展历史

灸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十分盛行。被誉为神医的华佗在给患者治疗疾病时亦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炷,就能使病痊愈。

1、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灸疗学在这个时期也有了长足发展,艾灸此时不仅用于疗疾,更多的还用在保健上。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有“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的记载,唐代以后人们都知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在韩愈的诗歌里面,也有写到用艾灸的方法治疗疫疬,由此可知,早在唐朝就有了“灸师”专业职称的出现。

2、宋代,宋太祖曾亲自为他的弟弟宋太宗施灸,宋太宗觉得痛,宋太祖便取艾自灸,见《宋史》:“太宗尝病亟,帝往观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这说明当时艾灸在统治阶层是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

同时,宋代还有大批专业灸疗书籍出现,《扁鹊心书》指出,常灸关元、气海、中脘等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长寿”。

3、元代,关于“热证是否可灸”在此阶段有所争议,朱丹溪认为灸法可以“拔引热毒”、使“阳生阴长”,认为灸法可攻可补,完善了“热证可灸”的理论。

4、明朝,灸疗的形式变得更适合于临床。灸法从艾炷烧灼灸法向艾条的温热灸法转变,并发展为往艾卷中加入药物进行辨证施灸。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现了灸疮护理及晕灸处理的专论,灸法的养生保健作用也日益得到重视。

5、清朝,针灸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灸法治疗以其简便、灵验、价廉的特点仍然流行于民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淤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1、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无病时施灸有防病保健的作用。

《千金要方》说:“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2、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直接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功用,这正是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

3、扶阳固脱 

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此时,就可用艾灸来温补,以扶助虚脱之阳气。

《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伤寒论》也说:“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可用灸法。

临床上,各种虚寒证、寒厥证、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病证皆可用灸法治疗。

4、消瘀散结 

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

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病证。

5、引热外行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热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医学入门》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故灸法同样可用于某些热性病,如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灸法,可选用膏肓、四花穴等治疗骨蒸潮热、虚痨咳喘。

运用艾灸这一治疗手段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人体反应性这一内因起作用。据研究发现,相同的灸疗方法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出现的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人体的反应性有差异。所以,艾灸需要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以便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推荐学习

艾灸入门必学课
《中医艾灸基础知识-灸法分类及操作手法》

课程原价:99元

自动领取30元专属红包

双11特惠价仅需:39元

主讲名师:陈杭花

★ 艾灸特训营陈老师简介 ★
☑蕲御学堂创始人
☑艾灸特训营创始人
☑国家高级艾灸师
☑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
☑广东省针灸协会会员
☑“岭南郑氏药灸”第六代传人,师承郑美兰先生
☑临床精于中医面诊、舌诊、擅长运用灸法调理感冒、支气管炎、失眠、便秘、月经不调、阴道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关节炎等常见病
☑蕲御学堂和艾灸特训营总共在线听课人次超过500万

课程原价:99元

自动领取30元专属红包

双11特惠价仅需:39元

优惠时间:

2020年11月3日-11月18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