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笔记

1.学习推理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对我们来说具有双重意义:(1)它将使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的神经更为敏锐,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遵循正确的路径;(2)在我们面对错误推理时,它将保护我们不受误导。

2.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

3.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作出结论。

4.必须对事物的特殊性保持敏感。

5.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力是有价值的。

6.注意力要求我们对所处的每个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作出敏捷主动的反应。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不要对周边的事务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

7.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

8.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

9.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10.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11.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12.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理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

13.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14.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作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错误观念已经偏离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

15.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交流。

16.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17.语言和观念的匹配仅仅是沟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一步是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

18.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

19.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①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②说完整的句子;③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④避免使用双重否定;⑤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20.模糊和多义的语言并不明确表达这个或那个特定的观念,而是游走于不同的观念之间。它们共同的缺点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无可争议的内涵。

21.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22.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

23.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24.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5.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26.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27.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28.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29.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30.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31.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32.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

33.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

34.不是所有类型的原因都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应用到所分析的事物上,但是针对某个事物,可以确认的原因类型越多,我们对事物理解得就越深刻。

35.最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

36.定义的过程,就是我们根据特定事物(要定义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方式,给它一个精确的“位置”的过程。

37.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38.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39.推理过程的目的,也是逻辑学的基本关注点,就是实例证明。必须对你说明这个或那个事物是真的,并通过论证让你相信它。一场论证实际上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命题,而那些命题又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术语。

40.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41.一个普遍命题涵盖的对象非常广,但它并不必然就是不精确的。使一个普遍命题成立要满足以下条件:(1)它所陈述的事物是真实的;(2)适用于整个类别。

42.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全称肯定命题意味着“所有的”、“每个”(所有的鲸鱼都是哺乳动物),它肯定了某个类别的所有事物的某种共性。特称命题,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不对其类别的所有个体发生作用。通常它会被定语“一些”所限定(一些哺乳动物是树栖的、一些土豆是不新鲜的)。

43.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

44.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论证。论证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坏。

45.逻辑推理的基本步骤,即推理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正确的第一个观点,推断出第二个观点,而第二个观点之所以正确,是由于第一个观点的正确。推理的过程构成了论证的核心。

46.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一个支持性命题,它是一个论证的起点,包含着推理的出发点所依靠的基础事实。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它在前提的基础上得出,并为大家所接受。

47.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测试断言的正确性就在于聚合在一起的观念是否在实际中相互切合。

48.当用命题将一个观念(主项)同另一个观念(谓项)相联结时,它是人脑所作出的最基本的比较的语言表达。“判断”是一种精神活动,它通过观念的联结使我们可以对所处的客观世界作出连贯的陈述。

49.以比较为基础,一个最普遍的论证形式是类比论证(类比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关系)。类比论证的基本结构如下:在比较的两个事物中,对于其中一个A,我有比B更深入的了解。我所做的推理的目的是:在已知A、B有足够多毋庸置疑的相同特性的基础上,使你相信它们的一些非显性的特性也是相同的。

50.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真实性针对命题的内容,而有效性则针对命题的结构,我们称之为论证。只有结构正确的论证才能有效,换句话说,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前提。

51.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联言论证、选言论证和条件论证。①联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 · B。其中A和B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A、B之间的符号“·”代表的意思是“和”,它具有重要意义,表示A和B都是真的。②选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 v B。 其中A和B同样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符号“v”的含义是“或者”。③条件论证,有时又称假言论证,是一个包含“如果……那么……”结构的论证。论证从条件命题A→B开始(如果A,那么B)。条件命题,像一个联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是个真正的复合命题。条件论证的要点是大前提A→B告诉我们如果A(无论它是什么)成立,那么B也必然成立。

52.三段论这种论证形式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习惯性运作,即通过观点的联系可以推导出结论。

三段论的一个符号模式:

每一个M都是P。

每一个S都是M。

所以,每一个S都是P。

第一个命题是大前提,第二个是小前提,第三个是结论。

M代表“中项”,P代表“大项”,S代表“小项”。中项尤其重要,因为它的任务是搭建起联结其他两项的桥梁,论证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中项。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53.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如果前提本身和结论毫不相关,即便它是正确的,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54.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像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因为价值的评估永远会受到挑战。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价值命题所依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就越可靠。

55.无效(结构缺陷)的论证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它阻断了论证各部分之间的正确联系,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论证的理想结构是根据真实的前提可以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结构才是有效的。结论可能性的高低取决于前提联系的紧密程度。

56.如果结论中某项是全称的,那么前提中某项必然要是全称的。

57.如果论证中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否定的。

58.传统区分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是: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论证则恰恰相反。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59.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60.归纳论证的前提则是一个由特称命题组合而成的系列证据。这些证据是得出一个关于它们共性的可信结论的基础。整个科学的帝国建立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收集零散的信息,以期能举一反三,推导出一般模式。

61.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它使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只有证据充足的命题可以得出结论。在目的是推出可能性结论的论证中,结论中事实的可靠性取决于论证中构成前提信息的可靠程度。好的论证来源于好的推理,论证和推理的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

62.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有力。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

63.一个论证有双重的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服听众接受。为了成功做到后者,在论证时,我们必须选择适合于听众的方式。

64.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65.逻辑并不满足于断言。它毫不理会权威的见解、众人的成见,更不理会死人的迷信。

66.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仅仅是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

67.玩世不恭者和盲目乐观主义者都形成了偏见(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praejudicare,意为预先判定),因为他们在深入了解事物并对其做认真分析之前,已经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68.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

69.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击败你的对手。

70.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绝对真诚可能会带来错误,或许你绝对真诚,但同时也绝对错误。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71.逻辑思维的出现以及对非逻辑思维的避免,都根植于常识的某一面。常识是对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敏锐洞悉,它以可靠的辨别力为标志,以语言作为首要的揭示事物的方式,不欺瞒,将语言的作用定位于表达而不是炫耀。常识更接近本源,服务于推理的基本原则。

72.错误的推理形式总称为“谬误”。最基本的谬误形式有两种,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形式谬误”,顾名思义,问题出现在形式上,或是论证结构上。“非形式谬误”,则说的是形式谬误之外的各种逻辑错误。

73.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74.无效形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否定前件;另一种无效形式称为肯定后件。

75.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76.窃取论题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77.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换句话说,它不能自相矛盾。

78.论证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要紧扣论证中给定的论点。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当中,如果你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79.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80.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就是在与他人辩论时,通过向公众传达关于对手的与论证无关的信息,例如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以此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

81.真相不能以强制的方式传播。在论证中,高压政策的背后永远隐藏着危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82.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83.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例如爱、美丽、善良、公正、自由、和平,等等。

84.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这并不必然成立。

85.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

86.混淆视听是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87.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之前,这并不足以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判断。

88.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的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操纵这种谬误的态度是: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

89.论证——人类推理的语言学称谓,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前提必须符合论证,如果我们由无效的证据(弱前提)直接跳到结论,论证将不是必然的。

90.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的简单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同样是不合逻辑的反应,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

(0)

相关推荐

  • 《简单的逻辑学》05:联言论证、选言论证与条件论证

    康德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判断. 可以说,判断是命题的基础,如果一个判断所揭示的观念之间的联系真实反应了客观世界中的关系,那么它就是正确的. 而判断,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作比较.当我们比较两个事物时就 ...

  • 谬误合集

    非形式逻辑谬误可以分为四大类:相干谬误.归纳谬误.预设谬误.含混谬误. 相干谬误 相干谬误指的是一个论证的结论与其所依据的前提其实是不相关的,然后却被构建成看似相关的,从而导致的逻辑谬误. 常见的相干 ...

  • 逻辑学导论笔记

    逻辑学导论笔记

  • 看一点逻辑学,试图理解一点真相

    引子 当群里就某个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 忽然这张图出现了: 于是,当前的讨论往往被终止,或者换成另一个的话题. 为什么呢? 发图者或是自以为高明,或者故意为之,这并不重要.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个逻 ...

  • 通俗地讲一下逻辑学

    0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 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 1 确认事实 1.1 事实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实性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 ...

  • 《卑鄙的圣人曹操》笔记

    0.6282021.06.04 15:13:02字数 1,887阅读 65 1.凛冽狂暴的西北风卷着冰凉透骨的雪花没完没了地刮着,把这天下第一的大都市吹拂得黯然萧索. 2.他听到外面呼啸的风吼,越发感 ...

  • 他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是卑鄙的圣人!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 只有曹操大不同! 曹操的计谋, 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 找不着北 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 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 体恤众生的圣人: 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 ...

  • 稻农 | 曹操 : 对酒当歌​(读书笔记)

    曹操 : 对酒当歌  文  /  稻农 (安徽池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 ...

  • 唯一的圣人皇帝,老婆出轨也不生气,随手写的笔记如今卖了3亿本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在追求一种理想的君主,那就是"哲学家与皇帝"相结合的君主.庄子认为,最理想的君主应该是"内圣外王".所谓内圣就是"格物.致知.诚 ...

  •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道德经》第22章笔记

    第二十二章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

  • 稻农 | 醉中圣人 (读史笔记)

    徐邈:醉中圣人  文  /  稻农 (安徽池州) 高阳公子中圣人, 梦死醉生五粮醇. 可笑先主禁酒令: 金风玉露即行春. 昔年,读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

  • 关于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军师联盟》也许没有读透 | 观剧笔记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有一个情节,曹操对其子曹丕说起用人时提到,乱世用人唯才不唯德. 不得不说,该剧把才.德对立,认为曹操任才不任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就是曹操的"求才三 ...

  • 圣人之路——《道德经》读书笔记(16.7)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可以成就一个"王者",这已经是凡人的顶级目标了.     但是,王者依旧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因为,王者是属于一个时代 ...

  • 《道德经》读书笔记(12.3)——从聲人到圣人

    是以聲人之治: [从聲人到圣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一部分劳心者依靠"语言",通过"声音"去指导别人做事,或者表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79-81章(完结) 圣人不积 大道无心

    [79章:大道无心]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笔记: 调节大怨,必然留有余怨,因为是强和,怎么可以算作善呢?与人和解, ...